我省发布低风险区景区开放疫情防控工作指南

  

2月23日,记者从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获悉,为指导我省低风险区域内开放景区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省文旅厅发布《山西省低风险区域旅游景区开放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南》(以下简称《工作指南》),提出疫情中恢复开放的景区实行实名制购票和游览,不得接待团队游客,日接待量不超过日最大承载量的50%等23条明细规定。


《工作指南》明确要求,全省各旅游景区要成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景区法人是疫情防控第一责任人,全面统筹落实疫情防控与有序开放工作;结合景区实际编制疫情防控方案和应急预案,坚持疫情防控高于一切,建立专门防控与有序开放工作制度和流程,实行“一景一策、一景一案”,开展演练确保有效实施;景区内动物饲养园区、密闭性活动场所暂缓开放。


《工作指南》指出,在景区游客中心门口、购票窗口或景区入口处选择合适地点设立游客体温检测站,按照“先测体温后购票”的要求,合理设置进出通道;景区出口与入口须隔开一定距离,分道出入,尽量避免进出游客近距离接触;景区瞬时流量不超过最大瞬时流量的30%,确保景区讲解员、游客间距能达到1.5米以上。


《工作指南》还要求,强化景区停车场防控和消毒管理,车辆实行分区停放;景区垃圾箱(桶)实行“一日两清理两消毒”制度,保持景区内环境整洁。增设废弃口罩回收专用箱(桶);公共卫生间要做到随时使用随时清洁,要配备洗手液、一次性擦手纸,并确保供水正常和烘干机正常使用。坐便池、洗手台、把手等清洁后要用消毒水消毒,地漏每天用消毒水冲洗。


  全面指导我省低风险区内开放景区做好疫情防控

  ——《山西省低风险区域旅游景区开放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南》解读


  根据山西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的《山西省宾馆、餐饮、景区等服务业复工复业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南》,为指导全省低风险区域内开放旅游景区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2月21日,省文旅厅发布了《山西省低风险区域旅游景区开放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南》(以下简称《工作指南》)。

  据了解,《工作指南》共提出23项对标要求,全面指导我省旅游景区员工和游客做好个人防护,严格特定场所的消毒,有效遏制病毒扩散和蔓延。


明确景区主体责任


疫情防控高于一切


  《工作指南》明确要求,全省各旅游景区要成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景区法人是疫情防控第一责任人,根据防控工作部署和疫情动态变化,全面统筹落实疫情防控与有序开放工作。


  景区内设立应急区域,一旦发现发热、咳嗽等疑似症状人员时,及时到该区域进行暂时隔离,再按照相关规定处理。严格检查景区各项设施的安全运行情况,如存在安全隐患、不达标的问题,要立即整改,整改不到位不允许开放。


  对员工开展新冠肺炎等传染病防控知识培训和宣传教育,达到应知应会并具有应急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售票窗口、检票口服务人员、保洁员、讲解员等近距离服务游客的一线员工必须正确佩戴口罩,注意个人卫生,并落实有效防护措施。建立工作人员体温监测登记本,若出现发热、乏力、干咳及胸闷等症状时,不得带病上班,要及时就医。


开放时间服从指挥


实名制购票和游览


  《工作指南》明确要求,全省各旅游景区开放时间服从当地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指挥,经批准或报备后有序有控开放。疫情解除前,景区不得举办一切聚集性活动,不得接待团队游客。目前暂不接待低风险区域之外的游客。


  在景区游客中心门口、购票窗口或景区入口处选择合适地点设立游客体温检测站,按照“先测体温后购票”的要求,合理设置进出通道。景区出口与入口须隔开一定距离,分道出入,尽量避免进出游客近距离接触。


  旅游景区需为游客免费提供拐杖、轮椅、雨伞、语音导览设备等物品,做到一客一消毒。景区医务室设立医疗急救点,配备一次性口罩、消毒液、医用体温表等医用物资,严禁景区内动物与人接触。


控制景区接待人数


清洁消毒不留死角


  《工作指南》明确要求,全省各旅游景区日接待量不超过日最大承载量的50%,瞬时流量不超过最大瞬时流量的30%,确保景区讲解员、游客间距能达到1.5米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