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屏中的焦虑:上不了班,本月就还不起房贷了!别让疫情成放大镜

文 | 婚姻百态

『焦虑症』,在现代人眼中,成为了诠释自己在生活中自怨自艾的代名词。

上周和好友在网上聊天,他们纷纷讨论,自己现在陷入了危机状态,生活时时刻刻,都让他们万分焦虑。

他们说:

这次疫情,上不了班,我的房贷怎么办?本月就还不起了!待在家,父母天天说我没本事,质问我,身边的人,怎么都比我有出息?孩子开不了学,我们做父母的又要线上办公,哪能顾得上给孩子辅导?待在家里,我觉得自己快要废了,每天都很急躁,弄得家里人都不舒服。

焦虑的情绪,已经在无形之中遁入他们的生活,大家也知道,这是一个让自己很不爽的情绪,可就是无法解决。

我闺蜜的亲妹妹,就是一个万分焦虑的人,我每次看她朋友圈动态时,都发现,她总是抱怨自己没本事,抱怨生活如此难,抱怨交不到朋友。

她是我们眼中的“宅女”,有一次见面,她和我说:“我不是喜欢宅在家,我只是不知道怎么交朋友,我特别害怕和陌生人见面。”

她还说:“我想交朋友,但找不到方法,我觉得自己真的很没用,20岁了,还啥本事都没有,别人都能月薪上万,可我呢?”

她陷入了烦恼的无限死循环中,无法自拔,我知道,劝了也听不进去,她的『焦虑心理』,是自己向自己强行传达的。

『焦虑症』到底从何而来?为什么我们常常陷入焦虑?

一.了解『焦虑症』or『焦虑情绪』的区别

我们常常说的焦虑,囊括了多种情绪,它是一个大范围的统称,比如,提心吊胆、紧张不安、恐惧、尴尬、害怕,忧心忡忡等等,这都隶属于『焦虑状态』。

焦虑有的时候对我们而言,不一定是十足的坏事,人的情绪多种多样,都有其存在的自然规律,但任何情绪,一旦过度,对于我们而言,就成了某种意义上的“灾难”。

所以『焦虑情绪』是一个正在进行时的状态,而『焦虑症』则是它的『消极』进化体。

焦虑,往往会带来2种不同的反应,分别是Fight or Flight。

前者,Fight 它的中文意译是“战斗”,何谓战斗?就是我们通俗来说的“上进心”,适度的焦虑,会激发我们的上进心,在一定程度中,激发我们的潜能,达到高效。

而后者,虽然和前者只差一个字母,但意译完全不同,Flight,是逃跑,这种大致可以理解为“趋利避害”的心理活动,逃避、远离让自己感到不安的事物。

所以,从某种程度来讲,适当地、合理的焦虑,会使我们呈现一种『积极焦虑』,而过度的、负能量的焦虑,会让我们陷入『消极焦虑』。

大张伟,2000年后,凭借《化蝶飞》、《我的果汁分你一半》、《嘻唰唰》等耳熟能详的歌曲,让大家都熟知了他。

他的歌曲,风格永远显得欢乐俏皮,我们总以为传递快乐的人,自己也会很快乐,但没人知道的是,他其实已经被『焦虑症』折磨了几十年之久。

年少成名的大张伟,最初唱摇滚乐,但因为曲风比较小众,他被迫转型,写出了很多“口水歌”,人前疯疯癫癫,嬉笑段子手,人后却还怀着一颗对摇滚的赤忱之心,安静到让你觉得判若两人。

就像崔健在《假行僧》中唱的那样:我要人们都看到我,但不知道我是谁。

我们没人能理解焦虑症人群背后的心酸,我们能够看到的,只有表面浮现在眼前的一个个人设。

二. 『焦虑症患者』的两面性

再说回到我们开头讲的闺蜜的妹妹,这个小女孩,从小被父母打击:“你看看别人家的孩子,再看看你!为什么别人那么聪明,你这么笨!”

诸如此类的话,让她内心深处对自己感到不认可,渐渐转变成一种焦虑,她总是觉得,自己急急躁躁,想要做好一件事,却又偏偏做不好,于是她焦灼不安。

现在她时常睡不着觉,干着急,瞎琢磨,恨不得把所有事情一天都做完,她说:我自己怎么这么没用?我到底活在这个世界上干什么?为什么我不能像别人一样拥有成就?为什么别人处处比我做的好?

她是很典型的『消极焦虑』,其实造成焦虑的源头,在于『想象力』,她的焦虑,在于对未来的恐惧,事情还没发生,就先早早做好规划,殊不知,过犹不及就成为了杞人忧天。

因为不自信,她厌恶与人社交,但又渴望拥有朋友,可当机会来了,她又会变成“聊天终结者”,分分钟让你无言以对。

面对工作,她一边希望能够轻松的赚到钱,埋怨工作的艰辛,一边又在一句句不认可中被压得喘不上气,在思想上逼迫、幻想自己能够比别人跑的远。

可她是“思想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永远落实不到行动上去,只能纸上谈兵,实现『空想理论』。

我有一位做自媒体的朋友,亦如此,因为行业的竞争很大,所以他由原来的文字爱好,成为了强迫自己每天必须写出一篇精品,他说:“我如果不写,就会被淘汰。”

但有的时候,写作是需要灵感的,没有灵感、不知道写什么的时候,他会很抓狂,因为给他的时间只有一天,从天还没亮,熬到天快亮了。

我再见到他的时候,他顶着两个硕大的黑眼圈,拖着疲乏的身体,乍一看,完全没有了精气神。

不过,他的辛苦也给他带了希望,在最后一次找到方向时,他说:我终于可以什么也不用想的睡个好觉了。

我们该如何避免『焦虑症』的产生?应当如何做?

面对『焦虑症』或是『焦虑情绪』,我们应该怎么样恢复正常?以下3点值得你采纳:

一. 我们先要分析自己是什么类型的『焦虑』

如果你只是在一个短暂的、阶段性的状态中,你这可以称为『周期性焦虑』,这是什么意思呢?

也就是说,可能因为你现在正在做的某件事,让你陷入了一个焦虑的过程,但如果事情达成,你会慢慢放松,恢复到一个正常的健康状态。

对于这种类型的焦虑,就比较容易解决问题,我们可以:

避免提前消费,过度消费,比如,现在大家都有信用卡,很多人出去购物消费时,总会选择刷信用卡,似乎不是自己的钱,花起来就不会心疼。等到还卡日,全蒙圈了,就会陷入一个还不上或者还完以后经济困难的焦虑状态。适度降低欲望,比如,我非常想要快速得到一个我暂时还无法达到的高度,我就会焦虑,因为我的欲望太大,你只有3000块钱的月薪,却想快速买个3亿的房子,是不是痴人说梦?难圆其说?极简生活,少给自己画大饼,我们为了不那么焦虑,可以减少不必要的联想,也就是做白日梦,先把今天的工作、事情做踏实,再去计划明天你该如何做。避免过度自律的格式化生活,自律是人对自己的要求,但不用对自己要求太完美,允许自己偶尔犯错,比如你要求自己每天必须6点起床,但你因为工作太晚,睡觉是凌晨4点,等你醒来,发现自己睡过了头,你可以想,就当给自己放了个假,难得放松。工作不还有个休息日?

所以,对于『周期性焦虑』来说,我们可以通过调整自己的行为和思想,来很快恢复到舒服的状态。

二. 如果你是『过度焦虑』

有时候,焦虑症体现出了大脑对自己的一个保护机制,一个本来乐观的人,也许会在种种事件的影响下(如暴力、消极、打压、挫折)等等情况中,变得消极不堪。

而一个悲观主义的人,可以通过一系列正面的行为,来消除过度自我保护的意识,成为一个乐观的人,比如读书,做具有积极意义的活动。

所以,我们不能让自己的负面情绪过多,就像打游戏一样,如果你日积月累的打,在你脑海里植入的印象就愈加深刻。

在某个领域内知道的越多,摸索的越多,感受的越多,就会用『惯性思维』来带动我们的大脑,用该领域的眼光看待事情本身。

在这里需要和大家提到一点『习得性无助』,这是美国心理学家塞利格曼1967年在研究动物时提出的。

当时塞利格曼用一条狗,做了一项经典实验:

起初把狗关在笼子里,蜂音器一响,就用电击,而狗在笼子里无处躲避,反复重复后,当再一次响起蜂音器时,笼门打开,但狗不光没有跑脱,甚至还在电击前就倒地呻吟和颤抖,这就是『习得性无助』

所以,如果我们有一种强烈的想要改变现状,却又无能无力改变的心理,或者不敢向外界求助而造成『无力感』时,我们会觉得非常挫败和沮丧,就会陷入更深的焦虑。

这个过程就从『显性认知』过渡到了一种『隐性情绪』。

为了解决这种『过度焦虑』,我们可以从这几点改变:

重新回忆,记录自己的经历,以及自己当时经历这些事情时,所得到的心理情绪有哪些。把它当成一个数学题,先归纳问题。找出当时经历时,可以做的选择,因为当时受到伤害时,趋利避害的本能导致自己选择了一个不一定健康的选项,从而导致了心理上的后遗症,你可以细细揣摩当时发生的事情,能有哪几种选项,以至于以后再遇到同类事件时,可以权衡利弊再做选择。『负面泛化』的心理,就要用『正面泛化』来解决,你可以先内心相信自己,给自己鼓励,再去做正能量的疏导,你可以遇到事情的时候,让自己静下心来,开始『冥想』,如果实在难以做到,先来组深呼吸,对着镜子给自己打气加油。促进『多巴胺』的分泌,睡觉,是的,睡眠可以保持我们心情的愉悦,当睡眠充足且质量较高的时候,我们的『多巴胺』会升高,我们快乐的源泉就来自于多巴胺的高低。运动,读书,写日记,都是一种释放压力、提高多巴胺分泌的积极方式。

所以啦,一个好的大脑情绪,取决于我们如何做,如何解决,这几点方法,是可以有效规避我们遇到突发事件时的混乱状态。

结语:

欲速则不达,世界上没有一件事是有捷径的,即便有,也是踩着前辈们的经验和教训,才能看到一部分浅显的冰山一角。

作为现代的我们,焦虑是不可避免,或非常容易产生的情绪,但如何把控好自己的情绪,才是我们真正需要修炼的东西。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