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橫店,寫給那些準備定居黃陂橫店的新武漢人

從明年開始橫店天陽路片區就陸陸續續地交房了,新的臨空小學即將開建,文體中心也進入了招標程序。

最重要的,2020年春暖花開時,期盼許久的地鐵前川線將全線開工。

可喜可賀!

正如我在上一篇文章《68年前盤龍城曾經屬於江岸過,清晰易懂的盤龍城發展歷史來了》開篇中說的,新橫店人也需要多少了解一些橫店知識,這樣你的孩子哪天問起這個生活的地方,你不至於張皇無語,只能託詞讓孩子自學去問度娘,這樣次數多了,孩子崇拜你的可能性會越來越低的,呵呵。

▲橫店老街

橫店的起源。

橫店從清乾隆年間開始形成,距今已250多年,算的上一個歷史古鎮。

1764年,從北京到武昌的驛道改線經過現橫店地區,由於橫店距離漢口中心近40華里,正好是一天行走之路程,南來北往的客人在進出漢口之後第一個歇宿之地必然落地於此,於是在驛道兩邊慢慢地就有了飯店,茶館和客棧,因驛道呈東西走向,房屋坐北朝南,相當於橫在道路兩邊,故取名為“橫店”

這個名字的起源其實和浙江那個著名的影視基地是差不多的。

這條驛道,古書《德安府志》是這樣記載的:

從江夏縣(武昌)出發,渡江十里至漢陽縣,再40裡到灄口,再100裡後到孝感楊店,再290裡到河南境內信陽。

清光緒27年(1901年),開始建設橫店火車站,1906年京漢鐵路建成通車,1924年,黃陂富商陳籌久自己出資,從黃陂城關鋪設輕便軌道到橫店,在辛店和縣城設站,火車每天運行三次,95年前,前川人就可以坐火車了(看到這裡,不勝唏噓,前川人現在可是在家門口都沒有火車可坐的喲)。

老橫店最早是在現京廣鐵路的北側,1901年橫店火車站建成後,城鎮南移,在橫店火車站東西兩側形成新的鎮區,1923年,還是那個富商陳籌久修建的城關到橫店公路開通,商業逐漸繁榮,橫店鎮區面積擴大,形成了多條街道,如:

郵政街,今民主街楊洪記街,今文教街柳厚記街,今和平街下街,今車站街。

各位依街道原來的名字大致可以猜出這條街道主要過去是做什麼用的,住的哪些人。

2009年修建武漢北編組站時鐵路東邊住戶全部拆遷,如今的橫店老街就只在鐵路的西南方向了。


▲武漢北橫店編組站

橫店的行政區劃變遷。

清同治12年(1873年),黃陂縣調整行政區劃,全縣分為四個鄉,橫店屬於禮教鄉管轄(需要解釋的是,從唐朝開始,黃陂縣一級下面是鄉,然後是會,最基層是保);1936年,橫店才單獨作為一個行政區,為黃陂縣第二區橫店街聯保;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後,成立黃陂縣孝友鄉;1949年5月,黃陂全境解放後,成立灄口區,橫店屬於灄口區孝友鄉,11月,孝友鄉撤銷。1953年,成立橫店鎮政府,屬於黃陂第十二區;1956年,設立橫店區,管轄今橫店,灄口、天河和武湖;1960年,武湖分出,成立武湖農場;1969年,將橫店拆分為天河、灄口和橫店三個公社;1982年,橫店升為黃陂直轄鎮;1983年,橫店鎮改為橫店區,天河公社改為鄉級鎮,歸橫店區管轄,1984年又改回橫店鎮名稱;1985年,天河鎮劃出;2000年,橫店鎮改為橫店街道;

橫店人口。

橫店的絕大部分居民原籍是江西。

陳姓居民,祖籍江西南昌縣裡名瓦屑墩和江右居筷子巷;夏姓居民,洪武年間由江西遷入(地址不詳);楊姓居民,也是由江西南昌縣裡名瓦屑墩遷入黃陂;鄧姓居民,由江西吉安府吉水縣遷入;

人口數量變動情況。

清朝時,老橫店街上人口在100左右,1937年橫店鎮人口達到2000,建國前夕人口大約3000左右,1964年人口達到頂峰,為86341人,2000年人口為72475人。

如果天陽路居民能一半入住,橫店人口突破10萬有望,再加把油,2025年可以突破15萬。


昔日絕對牛叉的橫店。

橫店這個地方,有農田和湖泊,可以保證農民基本的生活需要,離漢口近,既可以通過種菜養豬打魚換點零花錢,還可以大力發展工業。

上世紀80年代,黃陂的3個直轄鎮就有橫店,其在黃陂經濟中的地位可見一斑。


交通方面:

鐵路:

橫店火車站,雖是京廣線上4類火車站,但最高峰年客運人數423562人,相當於每天有1160人在橫店坐火車。1984年,橫店火車站上的搬運工人月工資達到了120元,而那時國家教師平均工資才70元。

▲橫店火車站

公交:

1979年12月,武漢公交28路由漢口五福路通往橫店,每天4臺車循環20次,大約30-45分鐘一趟,乘客近1600人;1984年,28路終點由橫店延長至黃陂天燈崗,七臺汽車循環29次;1984年6月,武漢公交65路由橫店開往天河,5臺汽車循環20次;

工業方面:

1985年,橫店鎮有全民所有制企業2家,縣辦企業9家,鎮辦企業23家,鄉辦和校辦企業86家。

嚇人吧,現在的臨空產業園開工的企業估計都沒有這麼多。

幾個大型企業如下(相對的):

華中鋁加工廠,武漢有色金屬總公司下屬企業,1984年就有職員866人;黃陂縣裘皮服裝廠,1985年有職工162人;橫店合金機械鑄造廠,1985年有職員207人;橫店服裝廠,1985年有職工318人;

1985年左右,橫店很多鄉鎮企業工人年收入能達到2000元,效益還是非常不錯的。


文化活動方面:

上世紀80年代,橫店有橫店文化館、橫店文化劇院、橫店新華書店、橫店溜冰場、冶金俱樂部等,現在嘛,文化活動的話,家裡就是玩手機,出門就只剩下洗腳打麻將了。

商業方面:

橫店當年有橫店商場和橫店工業大樓;

▲橫店臨空產業園

有人說了,你把橫店說的這麼好,難道就沒有差的地方嗎?

當然有了,教育就很一般,比如1985年,578名初中畢業生中只有1個考上了黃陂一中,86年也好不到哪裡,535名初中畢業生,才9名考上黃陂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