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中的凡人善举】② “疫”路上那些不期而遇的温暖

从未有过一个春节假期如此漫长,一场新冠肺炎疫情不期而至,令所有人始料未及。从未有过一个春节假期如此温暖,逆行的白衣天使,奋战前线的公安交警,坚守在岗的党员干部,奉献爱心的普通市民……这些特殊时期的全力以赴,困难面前的挺身而出,平凡中的坚持,力所能及的帮助……聚起能量,汇成暖流,用爱温暖着这座城。

“如果一线有需要,我还捐!”

31岁的李俊是河南省信阳市平桥区甘岸街道二郎村的种植户,得知武汉蔬菜紧缺,他决定将自家种的50吨蔬菜捐给武汉。2020年2月1日,第一批30吨“爱心蔬菜”在志愿者和爱心司机的帮助下已分别成功运抵武汉和咸宁。

种植户李俊捐出自家蔬菜(平桥区委宣传部供图)

2月12日,他又将3吨蔬菜送到了平桥区陆庙留观点、区妇幼保健院和区委党校集中医学观察点。提起捐赠的原因,李俊说:“2018年下暴雪,蔬菜大棚倒塌,损失严重,政府给予我们很大帮扶,我一直心存感激。在我最困难的时候,得到了大家的帮助。虽然家里并不富裕,但很想为抗击疫情奉献一份力量。如果一线有需要,我还捐!”

“我必须为家乡做点力所能及的事。”

周启斌,平桥区洋河镇人。身在广东的他,为家乡战“疫”捐资助力,分别向信阳市、平桥区、洋河镇三级政府捐助现金5万元、捐赠消毒母液200公斤。

他给家乡写了一封信,信中写道:作为一名在外打拼多年的信阳人和一名共产党员,我必须为家乡的防疫工作出一份力。希望抗疫一线的工作人员,多保重身体,注意休息,相信我们一定能够打赢这场抗击疫情的防控战!

“你们不用知道我叫啥。”

1月30日上午,平桥区平西街道办事大厅里,一位阿姨把一封包裹着一沓钱的信交到工作人员手中,就准备转身离开。

在工作人员的再三询问下,阿姨最终只留下了自己的姓名:李秀华。在嘱托工作人员帮她把钱送到最需要的地方去后,便匆匆离开了。“我们没有来得及留下她的联系方式,也没有来得及拿出相机拍下这动人的瞬间,我们能表达的只能是无尽的感谢!”见证了整个事情经过的工作人员张俊磊说。

她的捐赠款已经按程序交到了接受社会捐赠的官方渠道,并做了登记,捐款人姓名“李秀华”。

“口罩不卖了,全部捐给一线!”

1月28日,平桥区某药房负责人程兵带着5000余只口罩和大量的中药饮液,赠送给平桥区疫情防控指挥部、办事处、派出所、勤务大队、环卫公司、社区居委会等单位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的工作人员。

“大年初一办事处的工作人员要把口罩都买下的时候,我才知道基层一线的口罩这么紧缺,当即就决定所有的口罩都不卖,全部捐给一线!现在疫情严重,国家遇到困难,我们都要尽己所能,为战胜疫情贡献绵薄之力。”程兵说。

“你们辛苦了,来吃口热乎饭!”

“你们辛苦了,放弃自己的休息时间,为群众的安全保驾护航,赶紧吃口热乎饭。”爽朗的汪有财又来送餐了。

从1月27日起,在浉河岸边福桥旁开了八年饭店的汪有财,每天把做好的饭菜准时送达区疫情防控指挥部门口。在他送餐之前,工作人员常靠吃方便面解决一日三餐。

汪有财为一线工作人员送去爱心餐。段正丽 摄

汪有财和妻子是“疫”战中的“夫妻档”。在他们的另一家饭店里,妻子邱玉兰则坚持每天为高速路口的执勤人员送去爱心餐。这对“疫”战中的“夫妻档”,每天送完餐都要视频,他们说要比比谁做的饭菜更好更受欢迎。

“没有大家,哪有小家。”

陈东升为执勤人员送上口罩 (平桥区委宣传部供图)

陈东升是明港镇一名普通的乡村医生。自农历腊月二十六开始,他带着同为乡村医生的妻子,在明港高铁站、机场、公交站台、加油站、执勤岗亭等人流密集区域,免费为工作人员与路过群众发放口罩1000余个。

每到一处,还为大家宣传疫情防护知识。陈东升说:“没有大家,就没有小家。我有抗击非典的经验,听说武汉有疫情的时候,就联系供货商购买了口罩。虽然不能奔赴前线,但希望用这种方式,为防控疫情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自新冠肺炎疫情以来,信阳市平桥区籍老乡、爱心企业、爱心组织、爱心人士纷纷伸出援助之手,奉献爱心,捐款捐物,支持战“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