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自行车,是一种中国生活福利

中国式生活,包含着一些我们习以为常的东西,对老外来说,这是福利,回国后诸多不适应,怀念中国式生活,比如无处不在的移动支付、随时外卖送来各种好吃的,还有电动自行车,这些都是科技带来的改变。比如在特大城市北京生活,2000万常驻人口,交通是首要问题,600多万机动车将道路塞满,摇号遥遥无期,公交地铁深夜就没了,20km生活半径的交通,就落在电动自行车身上。

电动自行车通勤

真正决定中国电动自行车未来的是新国标,新国标发布,经历8年多博弈,关键五条特征,必须有脚踏骑行能力、最高车速不超过25km/h、整车质量不超过55公斤,电机功率不大于400W、电池电压48V。离开这些数字,我们看一下这个标准下的代表车型,小牛U系列长成这个样子:

新国标小牛电动自行车

这分明就是一个轻便摩托车的形象,仔细看可以找到脚蹬子及驱动链条。新国标是对消费者做了最大程度的妥协,引出了上述五条关键特征。为什么说是福利,因为新国标电动自行车按非机动车管理,无需驾照,在非机动车道行驶,但由于技术的飞快发展,即便是五条约束下,也享受到几乎是轻便摩托车的驾驶感,除了最高车速。轻便摩托车造型,液压制动、减震器、宽大坐垫,外加能量回收,顶配可达70km续航,对于北京来说,只要天气好,完全满足五环内的通勤,实现从中关村到亦庄的极限骑行,所以说这是中国式福利。

电动自行车标准,我国居中。相比严苛的日本,时速小于15km/h,电动自行车只允许助力,脚踏停电力停。欧洲时速小于25km/h,电机功率小于250W。澳大利亚限制电机功率小于250W,新西兰要求小于300W。印度要求小于250W,车速低于25km/h。最宽松的是美国,车速低于32km/h,电机功率小于750W,车重低于50kg。加拿大要求车速低于32km/h,其他各省要求不同。考虑到美加地区地广人稀,所以我国的居中务实的标准已是福利了。

在新国标下,车速、总重、电机功率都做了明确限制,那么技术的进步带来的就是在续航上的提升。

锂电池能量密度还有提升空间,比18650封装效率更高的方形电池等,以及固态电池有更高性能;

锂电池

新材料的应用还能进一步减重,车架采用铝合金或合成材料等替代钢制车架;


车架

电机还可以进一步提高功率密度,从而减重;


轮毂电机


能量回收可以更加高效;在几年之内可以预见续航超过100km。科技改变生活,绝不是简单的口号,它可以实实在在带来电动车参数的提升,未来不仅是高续航,大规模量产还有成本进一步下降,新材料进一步减重,操控感更优秀,续航超一百的电动自行车,也可轻松郊游,如果将来兼容充电桩设施,骑行西藏也不是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