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电影节,贾樟柯新片出彩、韩国电影再次国际亮相

一直游到海水变蓝

特别展映单元

导演:贾樟柯

评分:★★★★

正如贾樟柯在映后时所谈及,“优秀的作家是优秀的信使,我们的生活发生了什么,他们会在第一时间告诉大家。为什么他们的反应这么的迅速?因为文学是最古老、最便捷的表达方法,所以我们总是从文学中最早知道世界发生了什么。”

《一直游到海水变蓝》里,摄影机凝视的主体不再是生活在刀光剑影中的“江湖儿女”,而是每一个日常生活中平凡的个体。缓缓流淌的思绪从讲述者的口中汇入观看的视角,存在于历史洪流中和故土眷恋中的深情,是对所谓的“当代乡土文学”最好的注解。

方言、历史、戏曲、回忆,三位作家的故事,分隔之间错落有致的念白,不同章节间元素的提取,老人平静地讲述被时间湮灭抚平后的困难,轻与重同时汇聚于此,堪称是每一位当代中国人的心灵指南。

尤其喜欢几段间以交通方式变化的过渡,仿佛带领着远行者们重新领略故土的风光。乡村才是影片真正想表达的主题,如何定义和理解当代的乡村,在这样一个只追求结果和利益的时代尤为重要,追赶着经济日新月异飞速进步的同时,大多数忽略了那份属于乡村冷静和思考的角度。

这是一部对于故土充满着深情的纪录片,那段曾经的历史不再灰暗单调。而作为凝视着银幕的观众,也会不由自主的被这种溯洄式的思虑触动。一直游到海边变蓝,是一种对于远方和未来的憧憬,无法从时代的浪潮中脱身就默默地游,等待着海水变蓝的那天。


狩猎的时间 사냥의시간

特别展映

导演:尹成贤

★★★


韩国类型片越来越成为电影节的标配之一,这部《狩猎的时间》入围本次柏林的特别展映单元,是《守望者》(2011)导演尹成贤的新作。在不久的将来,韩半岛再次受到经济冲击,进而出现巨大的贫民街。为了生活,这条街上的年轻人不惜以身试法。

观感非常跌宕。开头三星,中间一度四星半徘徊,结局又想给零分,最后实在编不下去了,直接崩坏。导演杂糅了多种类型片的元素,从起初的犯罪片到公路片,再到黑道枪战,类型之间衔接得有点生硬。最喜欢逃亡的片段,观众的视点被完全控制,小空间调度拍得极有水准。

钢筋水泥的废墟场景游戏感十足,让本片的现实感很低,导演想要表现韩国的经济坍塌,却只有寥寥几笔,场景换来换就这么几个,停车场和电梯已经成了类型片的标配。导演如果把这部片的类型化一路走到底就蛮好的,可他非要插入尴尬的兄弟感情戏,想用感情来串联人物关系和剧情走向,然而这种电影情感上越含蓄才越有魅力。

演员层面,导演继续用了曾参与其前作《守望者》的李帝勋,而因《寄生虫》大火的崔宇植给人感觉表现平平,其他两个配角太过扁平,没什么特色。唯一把“恐惧”表现得不错的只有男主,其他配角好像除了跟着着急认怂,没啥情绪上的戏份。导演把杀手的形象极简化,甚至简略成一个符号,人狠话不多,没有太多的塑造反而是塑造得不错的一个人物。

比较败笔的是,电影没有处理好“张弛有度”的节奏,全片过于紧绷,强行插入“驰”的部分太少也不自然,让整部片子显得非常冗长,看到最后观众会神经很疲惫,一直重复的追击和逃亡显得遥遥无期,不断挑战观众不耐烦的神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