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升学政策解读:公办、民办同时招生,再无面试

随着下班学期的临近,一些家长和同学们也陆续开始做好升学的准备了。而就在去年7月公布的政策,对于我们目前进行的准备工作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何谓“公民同招”政策?

如果用简略的语言来总结的话,这一政策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民办校与公办校共同招生民办校同时参加摇号录取。

这一政策的出台,就意味着曾经我们选择学校的很多“策略”都不管用了。

我们都知道,在此之前,一些行政区的民办校招录是早于公办校摇号的(如和平区,河北区,红桥区),而其他区则是先公办校摇号再民办校招录。

这就带来了很多问题,比如河西区一些同学希望通过自身成绩去考一些不错的民办校,结果摇号的时候虽然摇入的学校也不错,但也准备去挑战一下自己。结果考民办校没有录取,摇号的机会也浪费了。这样显然很划不来。

而与之相对的,和平区的同学先考民办校,没考上的再去参加摇号,这样机会显然就更多一些了。

“公民同招”有什么用处呢?

其实这一政策的想法十分明确:尽量让孩子们得到的学习机会趋近公平。

我们都知道,按照以前的择校方式,看分、面试入学,一些好学校越来越好。而其他学校只能择剩下的生源,久而久之就被好学校落下许多。

不仅是名气、口碑,老师的教学动力也会受到不小的影响。毕竟学生成绩棒棒的,老师讲起来也带劲。

现在的“公民同招”政策其实就是在进行这样的一个实验:全部都进行摇号,升学几率平等。

通过这样,来逐步抹除学校之间的生源差距,久而久之,学校之间的差距也会随之缩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