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神山的“守护神”

本报讯(饶浩 李鹏程 金林敏)雷神山医院启动使用以来,在被人们寄希望成为新冠肺炎病毒“雷神”克星的同时,其身后站着一支穿着白色防护服的“守护神”队伍,就是江夏区公安分局雷神山医院警务室。

警务室与雷神山医院同步筹建,2月7日正式挂牌成立。现有民警、辅警30人,落实24小时勤务驻守医院。其宗旨是以安全稳定为核心,按照“立体防控、圈层管理”思路,由内至外设置内外两层防控圈,外圈以交通管制为主,核心圈以治安管控为主,实行严格管控措施,统筹医院内部防范、现场事件处置、外围交通疏导管控等各项工作,严防扰乱医院正常秩序等案事件发生,确保医院及外围治安平稳有序。



不一样的任务,一样的使命

雷神山医院警务室是在原军运村警务室基础上成立,民警、辅警都是原警务室人员,虽然任务内容变了,但保稳定、护安全、助救治、促服务的初心使命没变,分局党委将党建建工作延伸至警务室,成立了临时党支部。连日来,这支在特殊时期组建的应急处置专业队伍,冒着生命危险,不分昼夜地坚守在抗击新冠肺炎一线,在医院工程建设保卫、封闭控制重点病源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冒着感染风险加大的风险,用坚实的步伐践行江夏公安的承诺,在雷神山医院身后树立起一面鲜艳的党旗。

李涛是江夏公安分局大桥派出所副所长,军运会时期就是军运村警务室负责人,这次成立雷神山医院警务室,他又是负责人。为什么又是他?他笑着反问到:雷神山医院在军运村,还有比我情况更熟的吗?2月13日23时许,警务室接警台突然响起打破了深夜的寂静。一名男子报警称与其一起的20多名来自重庆籍农民工在参与雷神山医院建设后准备返乡却因高速路口封控无法通行。李涛接警后立即向中建三局一公司核实这群农民工身份信息,并上报分局协调解决,当日零时许,在警车的护送下这20多名曾为雷神山医院建设作出贡献的农民工终于在江夏区金口高速口踏上了返乡的道路。

截止目前,李涛带领雷神山警务室民警受理求助警情63起,其它类警情49起,有力维护了雷神山医院及周边社会面稳定。



不一样的身份,一样的职责

为切断一切传染源,保证周边居民安全,雷神山警务室在医院进出路口设立4个疫情检测点,对过往车辆、人员进行检测,既防止疫情从院区传入其它区域,又保障交通畅通。

与以往民警参加的安保工作不同的是,不亲身经历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的人,是不会有这种体会的:每天,要在检测点工作12个小时以上,穿着厚厚的防护服,戴着厚厚的口罩,闻着消毒水发出的刺鼻气味长时间执勤,喉咙发痒、眼睛流泪,真是又累又呛,加上一些被检测人不配合,拒绝检查,甚至暴力抗法,能把人气死。这是在一线连续工作了十几天的一位民警道出的个中滋味和体会。

据不完全统计,在这次抗击新冠肺炎战斗中,截至目前,雷神山警务室共出动警力603人次,出动车辆211台次,检测车辆748台次,检测人员23981人次。金色盾牌筑起了抗击新冠肺炎的铜墙铁壁。



不一样的环境,一样的角色

抗击非冠病毒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当聚与分、安与危、生与死的选择摆在公安民警面前时,他们放弃了自我与家人,舍小家顾大家,在抗疫一线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民警唐寅,今年48岁,是大桥派出所一名社区民警,在雷神山组建之初,他主动请缨道:“雷神山医院在我分管的辖区,我不去谁去?我要求到抗击疫情一线工作”,朴实的话语体现一名从黄继光部队转业的党员民警的责任担当,彰显一名社区民警的忠诚勇敢。

到雷神山警务室报到后,唐寅的妻子并没有因为环境的危险、感染的风险而拖唐寅的后腿,相反她积极支持丈夫的工作,让他没有后顾之忧。在唐寅连续二十多天没有回家的日子里,家中瘫痪在床的82岁母亲和正面临高考的17岁儿子均由妻子操持、照顾。2月15日21时许,唐寅处理完一起纠纷的警回到宿舍已是深夜,由于多日劳累加上风寒,第二日他病倒了,医生劝他回家休息,但他立即谢绝了医生的建议,又默默回到工作岗位上。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雷神山警务室的全体民警、辅警始终逆向前行,穿行在烈性传染区,义无反顾的坚守在抗击疫情第一线,用大爱和坚毅守护着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阐释着对党和人民的赤胆忠诚和拳拳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