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为疫情信息配好“解读说明书”

国家卫健委2月20日发布新冠肺炎疫情情况,武汉市新增确诊病例615例,而湖北全省新增349例。针对数据核减情况,湖北省卫健委回应表示,国家卫健委2020年2月18日下发了《关于印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的通知》,相对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湖北省特有的临床诊断病例类目取消,仅保留确诊和疑似病例。为对接此次诊疗方案调整,有的市州组织专家组对前期报告的临床诊断病例进行了再次会诊,将部分病例订正为其他疾病或归类为疑似病例。(2月20日央视网)

仅从表面数据看,武汉市2月19日的新增确诊病例高于湖北全省,这显然背离了最基本的统计常识,难免会在数据发布之初引发公众质疑。随后,湖北卫健委对此“反常数据”进行了解释,一些媒体也按照相关规则对数据进行了认真核算,方厘清了“反常数据”的来龙去脉,揭开了公众心头的谜团。

要读懂“反常数据”其实并不难——在2月18日之前,执行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湖北省可以有临床诊断病例,也就是说,只要患者拍CT后有新冠肺炎肺部病变的特征,在没有核酸检测的情况下,就视为临床诊断病例。而2月18日下发的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取消了临床诊断病例类目。按照新的诊疗方案,湖北有些市州组织专家组对前期报告的临床诊断病例进行了再次会诊,通过综合分析病例的流行病学史、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测结果,将前期上报的部分病例从确诊病例中排除核减,而是修订为其它疾病或疑似病例,这样,荆门、咸宁、荆州等10个市州在2月19日经加减抵消计算后,相对新增确诊病例一项中就出现了负数,总核减数为279例,另武汉、仙桃、十堰等5个市的确诊病例新增数为正数——628例,全省统一核算后(628减去279),确诊病例纯增加数就剩了349例,就小于武汉的数据了。

这一次,湖北省卫建委和媒体共同打“信息补丁”,对2月19日的疫情数据信息进行了还原,满足了公众的知情权。实际上,在2月12日,湖北首次将临床诊断病例数纳入新增数据时,也曾引发舆论的高度关注,也曾让不少人感到疑惑,是相关专家对临床诊断病例的诊疗标准、适用范围、适用意义等进行了全面解读,才让公众了解了临床诊断病例。

这两次事后的解读非常必要,对民众读懂疫情信息提供了很大帮助。两次解读也给卫健部门发布疫情信息提了一个醒——该为疫情信息配好“解读说明书”。自疫情爆发以来,国内外都在时刻关注着疫情信息,对每一个数据都非常敏感。而受诊疗方案、统计规则的变化影响,有些疫情信息可能会在表面上违背正常的思维逻辑,有些有关疫情的概念和术语可能是新生的或新适用的。对于“反常数据”或相关术语,可能专业部门、专家都明白,但如果没有对应的解释说明,老百姓可能就要犯迷糊,就要打问号。这就需要卫健部门在发布疫情信息尤其是发布涉及“反常数据”或新的概念、术语、规则的疫情信息时,应该同时对信息的细节作出详细的说明,尤其是对“反常数据”或新的概念、术语、规则等作出重点解释。《传染病防治法》第三十八条规定:公布传染病疫情信息应当及时、准确。显然,为疫情信息配好“解读说明书”也在疫情信息发布法定义务的范畴之内。有了与疫情信息发布同步的“解读说明书”,就能让疫情信息“有血有肉”,更加丰满,就能让公众对疫情信息一目了然,心中有数,让信息发布与公众知情实现同频共振,就能增强信息发布的公信力,凝聚全社会战胜疫情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