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绩下滑,裁员万人——汇丰:一个凋零帝国的背影?


作者 | 格隆汇 疏影横斜

数据支持 | 勾股大数据

麻烦不断的汇丰,旧麻烦叠加新麻烦,续写她的21世纪狼狈与不堪。

如果说2018年3月到10月间桥水做空只是一切的前奏,如果说去年8月一周之内两位高管离职还只是毛毛细雨,对于向来只认数字不认人的资本市场而言,一份扑街的业绩报表,才是足以压倒汇丰这样巨头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2月18日午间,汇丰控股(5.HK)发布年报摘要,受累于商誉减值和重组成本增加,公司股东应占利润为60亿美元,同比下降53%;而税前利润133亿元,同比下降33%;唯营收小幅增加4%。

业绩发布后,午后开盘,汇控的股价断崖式下跌,最终收盘跌幅为2.78%。当日成交金额为28.89亿港元,市值蒸发了超340亿。

当晚美股开盘,汇丰继续扑街,HSBC.N暴跌5.64%。

昨日早晨,汇丰在港股市场继续低开近3%,盘中稍微拉起,跌幅收窄。昨日汇丰多空交战激烈,成交金额高达39.96亿港元,创一年来成交量新高。

这么高的成交额表明多空双方对汇丰的态度存在巨大分歧。事实上,有不少人觉得汇丰这次业绩扑街,应该类似2018年A股的商誉减值,属于利空出尽,接下来反而存在抄底机会。

那么,汇丰的未来究竟应该怎么看?

1

野路子发家史

也许是基于欧洲银行家的思维传统,也许是对犹太人发财秘密的亦步亦趋的模仿,汇丰这家建立于清朝中国的银行,从第一天开始,就只想着一件事:

借钱给政府。

当时的欧洲银行业早已被一些家族财团垄断,而每个国家政府背后,都有支持他的财团。只有刚刚开始颤颤巍巍“办洋务”的大清国,仿佛一片处女地,谁掌控了这里的金融制高点,谁就控制了整个国家。

这一点上,汇丰无疑是领先的。

(汇丰创始人合影,图片来源;HSBC, Our Story)


最初汇丰为清政府提供贷款的利息收到15%,其中5个点拿出来打赏各路皮条买办,10个点自己落腰包,美滋滋。当时清政府的岁入是7000-8000万两银子,而支出多少也在12000万两的水平,属于赤字财政,因而关税、盐铁等收入,都要拿来抵债。

但是贪心的汇丰远不满足于此,就如汇丰的logo狮子一样,那张口永远是大张着。

当知道了广东的孙中山开始打击清政府之后,汇丰便玩起了“一手托两家”的把戏,一边给清政府贷款,一边给革命党贷款,不论哪家上了,它的收益都不少。

据统计,从1874到1890年间,汇丰一共借给了清朝2897万两白银,占了大清总借款的7成。而北洋政府与国民党时期数据不全,汇丰也应该是最大的的债主之一。

1949年,汇丰撤离上海,转战到香港。曾经矗立在北京西交民巷的汇丰银行大楼,在北京市的建设过程中被拆除。

汇丰在香港,仍然玩着与在旧中国类似的借钱生意。那时香港经济刚刚起步,资金缺乏,而手握重金的汇丰,就成了所有人必须跪舔的“主子爷”。李嘉诚生意之所以能够顺风顺水,无疑是因为与时任汇丰大班(总裁)的米高·沈弼(Michael Sandberg)结下了良好的关系。

(汇丰前大班米高·沈弼(Michael Sandberg),其任内积极扶植香港本地华商,例如李嘉诚等,使得汇丰在香港逐渐扎稳脚跟,成为香港本地最重要的银行之一。图片来源:南华早报)

就这样,凭借对李嘉诚等华商的扶持,汇丰在香港维持了超强的存在感,最终成为一家香港的“本地银行”。

2

一直在“换人”

如果说这十年来汇丰这么多年有什么高光时刻,也许只有2018年初汇丰前任大班Gulliver卸任的那一瞬间了。

2018年2月,在前任汇丰大班欧智华(Stuart Gulliver)卸任,将大位传给他一手提拔起来的并视如己出的John Flint。

正当彼时,Gulliver不无欣喜又略带忧伤地说,汇丰即将进入幸福甜蜜时刻(lucky sweet spot)。

的确,从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汇丰就在不停地进行重组。而到了2018年初,许多重组工作接近尾声,汇丰如释重负,又可以做起旱涝保收的债主生意了。

(汇丰前执行主席欧智华(Stuart Gulliver))

然而好景不长,一向被人诟病“活在Gulliver影子里”的John Flint,在当上CEO一年半不到的时间里,就被迫辞职了。原因众说纷纭,有的说他与董事会不和,当然还有最大的也是最广为接受的阴谋论的猜测:

他背了汇丰构陷HW的锅。

无论任何公司,高管的持续变动都不是好事。而这两年之内两位CEO走马下台,也许是风中飘絮雨中浮萍的现状的一个真实的写照。

在昨日公布的汇丰年报中,提到一系列重组计划。

1. 削减表现欠佳的业务,如大部分欧洲和美国的环球银行及资本市场业务;

2. 同时将资源集中于高回报和增长前景较佳的市场,包括零售银行及财富管理业务以及所有亚洲业务。

3. 除此之外,汇丰还将通过精简组织架构,以降低经营成本。包括将工商金融业务和环球银行业务的中后台部门合并成为单一运作模型;将零售银行及财富管理业务和环球私人银行业务整合,组成新的财富管理及个人银行部门;行政层面将地区汇报的范围由七个减少至四个;以及重组环球职能部门及总部以配合新架构。

当然,伴随着这一系列的重组,裁员是不可避免的。

2019年汇丰已经干掉了2300多名员工,而未来三年中,汇丰“还要裁掉35000名员工”。这一系列裁员将使汇丰的员工减少15%,可见其惨烈。

3

一直在“重组”

看到上面这些重组计划,老股民一定会笑笑:“又来了”。

是的,这些年,从2008年开始,汇丰一直在“资产重组”和“结构调整”。

2008金融危机,对于很多金融机构而言,都是一次生死大劫,一方面剧烈的短痛,之前做了大量的衍生工具,随着危机到来,风险集中爆发;另一方面则是漫长的隐痛,因为从2009年美联储推出第一期QE开始,全球经历了长达五六年的低息环境,而对旱涝保收吃利差的银行而言,这无疑是灾难。

为了保住利润,银行不得不做两件事,第一是提升平均风险偏好,例如把美股(SP500)当成无风险资产;第二件事就是大发不义之财,比如——出卖客户。汇丰选择的是后者。

此外,2011年随着欧债危机的爆发,各种债务多米诺骨牌,欧洲所有的银行都难逃其中,汇丰自然也不例外。

这些,都构成了汇丰这长期十年的“重组”的背景。从股价来看,汇丰这10年就在上上下下,再也没有越过2007年的高点。

只有到了2017年,美联储加息如火如荼,曾经被压缩殆尽的存贷利差以及投资收益有望复苏,银行业终于要迎来春天了。

2018年初,Gulliver志得意满,把一个花月无缺的汇丰,交给了他提携多年,视如己出的接班人John Flint,功成身退。

而深陷丑闻的汇丰,他希望,如同他转身离去的背影一样,逐渐缩小在人们的视线中,淡化在人们的脑海里。

然而事与愿违。这不仅不是甜蜜岁月的开始,反而是下一次危机的开端。

4

低息死胡同

2018年,美国加息导致全球开始“剧痛”,许多新兴经济体货币出现挤兑,股市暴跌。而加息的游戏玩到最后,滚动熊市回到了美国,2018年12月,美股大跌,纳斯达克指数逼近6000点大关。

人们意识到,加息的游戏不能再继续了。然而对于金融机构而言,却面临着新的两难。

2018年3月,汇丰的股价开始下跌,而且越跌越猛,到10月的时候距离2018年初的高点已经跌去了接近三成。

后来根据持仓披露,虽然汇丰最大的空头是达里奥的桥水基金。

(2018年10月25日,桥水沽空汇丰,图片来源:Chief Stock)

美联储加息暂缓,面临继续加息和重回宽松的两难选择,而金融机构则面临新的Dillemma:

·如果利率上行,则资产价格大跌,自己就会出现2008年那样的“表式危机”;

·如果利率下行,则传统存贷业务呼吸更加困难,必须继续购买风险资产。然而继续购买的风险资产则无法承受未来利率的重新上行。

结果只有一个——利率持续下行,直到跌入“零下”。事实上,这在2019年许多国家都已经出现了。

然而一旦利率跌为负值,那么金融机构就要消亡了;需知金融业本身就是生存在“钱可以生钱”的逻辑之上的。

也许,人类需要新的认知体系,来面对负利率这件事;而就目前资本市场的反应来看,没有人对此做好了准备。

5

这次不一样?

就像《Margin Call》那部电影的结尾中,最大的赢家John Tuld所说的那样,1932、1973、1997……2008年这次,不过是历史上多次金融危机的重复。

冷血的金融资本家Tuld甚至认为,人们应该发现规律,从中获利——早早地布局,然后等待音乐响起;到乐舞狂欢、觥筹交错之时,提前离场。而剧中他也正是这样做的。

至于后果,不过是裁员而已,他的公司可以毫发不伤。

这部电影之所以高度写实,因为他剧中人物的思维与逻辑,在以华尔街为代表的金融界,有着如此深厚的土壤。那些坐在云端的玩家,从来不会被任何一次金融危机所撼动。汇丰,无疑是他们中的一员。

这次,真的还会是历史的重演吗?汇丰能否洗清罪孽,重新上路?

——说回到投资吧。

汇丰在这次年报中特意强调,不会改变派息政策,即便是资产重组为公司带来重大的变动,仍然会善待股东。

这大概也就是汇丰作为银行股而言,在负利率时代的唯一价值。而这同样也是这些年以来投资者,也别是香港股民对汇丰不离不弃的原因吧。

然则,这个派息,能维持到几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