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不忘报党恩——“自强之星”徐守印的创业梦

通讯员 张红波

“张主任,疫情防控辛苦啦!我今天把我的500块钱奖学金拿出来,捐给咱社区居委会,买些防疫物资吧!算是我作为一名已脱贫群众的一点心意,收下吧!”在确山县盘龙街道周湾社区居委会大院里,办事处副主任张昀生接到了一笔不同寻常的捐款。捐款人是他的“老熟人”,徐西组已脱贫户徐守印,小名徐帅,是河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生,临近毕业,还在实习期。

“你那大棚还没挣着钱哩,就过来捐款了,再说家里还有助学贷款的帐没还,你这钱我怎么能收。”张昀生连连摆手。

“那你不收可不行,你和我的帮扶人发才叔平时是怎么教导我的,我都还记得。做人不能忘本!我家在政府的帮助下脱了贫,可我脱贫不能忘党恩,你们抗疫很辛苦,多少拿点钱尽点心意。我现在是不富裕,等将来我的家庭农场做起来,我还要带动十里八村的困难乡亲发家致富哩!我以前是贫困户,可我有能力让自己变好,也有能力帮助更多的人。”小徐的一番话让在场的人无不为之动容。

曾经的贫困户小徐,父亲因重残丧失劳动能力,母亲一个人支撑起整个家非常辛苦,他为了减轻家庭负担,一度辍学外出打工。虽然家境贫寒,但小徐却很有志向,在他心里一直有一个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有作为的梦,他一直想寻找契机改变命运。一位良师益友给他指路,想在农村干出点名堂,必须上专业院校对农业科技知识进行系统学习,用知识武装头脑。小徐深受启发,重返校园,顺利考进河南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习现代农业。

母亲靠种菜卖菜供应他上学,加上贫困大学生补贴,助学贷款的救济,他得以顺利完成学业。这个孩子体恤母亲的辛劳,感恩政府的资助,非常争气。进入大学校园以后,不但当上了班长,还是学校青年农场主协会会长,预备党员,年年都拿奖学金。他头脑灵活,思想进步,有想法,有行动,平时没事就爱钻研农业技术,经常跟导师一起下乡给当地的贫困户搞技术培训,积攒了很多农业实践活动经验。他还跟同学一起做“互联网+农业”的服务项目,并在全国获奖。因表现优秀,于2018年被评为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一系列的荣誉和肯定,更加剧了他用自身所学投身农村搞创业的念头,他把成立家庭农场的想法跟帮扶责任人张发才一说,立即得到了大力支持。

创业需要资金,可他的家庭刚刚脱贫,根本没有能力资助他。帮扶责任人张发才东奔西走,给他协调办理了5万元的小额贴息贷款,有了这笔创业资金,小徐的创业劲头更足了。他所在的周湾社区“两委”干部对他的创业精神也大加赞赏,分包领导张昀生、党支部书记陈春平和帮扶责任人张发才一起,亲自出面帮助他承包了村里的十亩土地,用来搞种植经营。

如今,小徐的蔬菜大棚已经在多方努力下搭建起来,营养盅在家人的帮助下也制作了大半,瓜种菜种已于近期从省农科所发回,万事俱备,只等育苗。他的创业梦真正开启了。

“我很幸运在困顿期碰到点拨我的兄长,校园里用心培养我的老师,迷茫时为我的创业梦提供各种支持的街道和社区领导,你们对我的谆谆教诲和无私帮助,我将永远铭记在心!同时,我在心里也许下承诺,我一定用我所学努力经营我的家庭农场,吸引带动困难群众特别是残疾人群体加入进来,共同走上致富道路,这是我的终极梦想!”张昀生主任的手机短信里,小徐的话语让人感触颇深。他的创业梦里始终有这片他深爱的土地,以及土地上那些贫穷困苦的乡亲。他冲破贫困枷锁,一心钻研学问,积极投身实践,开启创业梦想,只为回馈家乡,帮助更多曾经像他一样生活艰难困苦的人。

守土有责,踏石留印。脱贫户徐守印用他的创业梦给我们讲了一堂生动的课。那一课,叫《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