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线上岗,闵行的这里紧急“任命”了一批“长”

2月14日,本市发布《本市居民区(村)疫情防控管理操作导则》,全市严格实行住宅小区入口管理,要求对所有的住宅小区,出入口要设置检查点,全天候值守,人员逢进必测温、必记录。

针对全镇8个村23个小区出入口多、管控难度大的实际,吴泾镇对门口、路口进行物理隔断,各小区做到“一门”进出,各村实行“主要通道”进出,在各门口、路口实行“门长制”和“路长制”,做实“三固两考”(即固定岗位、固定人员、固定职责,实施考勤和考核),设点把控、轮班值守,逢车必检、逢人必测、逢特殊情况必报。

分层分级当好“守门员”

门岗是小区疫情防控的第一道关口,为了加强门岗管理,吴泾镇建立了以居民区党组织负责人为“第一门长”,镇城管队员为“现场门长”,区级下沉、区域报到、小区党群志愿者和物业保安等为门岗守护志愿者的“门责制”。

根据工作要求,“第一门长”全面严格执行“有防控宣传、有志愿值守、有拦截询问、有外来测温、有信息登记、有防控告知”等“六有”标准,按照“逢车必检、逢人必测”的要求,协调安排物业保安、各方志愿者等组成的小区守护队严把进口关。“现场门长”则在“第一门长”的领导下,协调落实志愿者分时段到岗值勤,并督促做好“一拦截、二测温、三询问、四登记”等工作。

此外,吴泾各居村还分别制作发放“小区专用通行证”“平安村宅出入证”等,所有车辆和人员均“登记领证,凭证通行、出入留痕”,严禁外来车辆人员进入,并实行夜间22:00-6:00“全封闭”管理。

“现场门长”领衔第一线

吴泾镇城管执法队队员严衍银是吴泾新村的“现场门长”。她所在的吴泾新村是上世纪50年代建造的老旧小区,共有居民2560户,是吴泾最大的一个小区。尽管疫情期间,许多居民都减少了出门,但因该小区内有菜场、超市等,周边六、七个小区居民买菜、购物仍然频繁出入。

面对这个情况复杂的小区门岗,严衍银在“第一门长”居民区党总支书记的统筹下,忙而不乱、认真负责地执行“现场门长”的职责。她每天按照上午、下午、晚上三个时间段,将区文旅局下沉、区域报到、小区老党员等十多名志愿者安排好,并组织志愿者们在门岗现场开展测量体温、询问和外来人员登记等工作。

由于一直在室外频繁测量体温,电子体温计经常“闹情绪”,1个小时内有近10个居民的体温偏高需要复测。这些居民中大多数是七八十岁的老年人,有些老人很不耐烦,甚至跟志愿者吵起来。

能不能让他们先休息一下再测呢?严衍银与门岗志愿者一起开动脑筋,搬来了原先供志愿者休息的几张椅子,让老年人们先坐一会再测。小严和同伴们的温馨举措得到了老年人们的大加赞赏,纷纷配合,安心休息等待再测。

“现场门长”的设置,有效减轻了“第一门长”的工作压力。在“现场门长”带领下,志愿者的排班、考勤、履职井然有序、有条不紊;物业门岗安保人员的防控工作也得以进一步规范。

精确到人“挂图作战”

据了解,疫情防控期间,吴泾镇通过分层分级、压力传导,确保防控工作责任到人、不留死角。

镇三套班子领导分工联系各居村,包干指导落实;机关各部门对口联系,参与居村防控。吴泾镇各机关人员下沉各居村,与各方志愿者组团成立了109支“守护队”,共有1000余名党员群众24小时全天候“看家护院”。而在村居内部,各业主、房东强化直接责任,停止新出租行为,签订承诺书;外地租客准确填报信息,签定保证书。

吴泾外来人口总数有6万多,针对返沪潮,各居村结合自身实际制定了“防控作战图”,每村每居每楼每户标注“湖北等重点区域返沪发热异常”“其他返沪或常住人员发热异常”“湖北等重点区域即将返沪”“居家隔离”“解除隔离”等信息,切实排清底数,做到不漏一人、不缺一户。

目前,吴泾镇居家隔离的761人均做到“一人一表”,并分别与社区民警、家庭医生、志愿者建立“朋友圈”,做好动态跟踪,直至销项。村居安排专人做好居家隔离人员服务保障,做到一日两报,并严密封装收集生活垃圾、帮助采买生活必需品等,体现吴泾科技时尚特色小镇的“温度”。

记者 方雨斌

△ 最暖援鄂动员令:“期待凯旋,请你们再去武汉吃热干面和小龙虾!”

△ 包机增援武汉300精锐,闵行这家医疗机构被新华社怒赞!

△ 22个社区已覆盖!上管口罩预约全,下断粪口传播源!| 战“疫”中来

△ 最新!上海公共场所将按人群密度预警,长三角疫情防控健康码有望互认

△ 疫情防控最“吃劲”的关口,闵行立下这2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