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回家”!泉州准备好了

近日

泉州各企业已陆续复工复产

为了帮助员工顺利返岗

企业多举措接员复工!


在政府部门的引导和服务下

我市各个产业园的返岗复工人数不断攀升

企业各项生产经营工作正有序铺开


定制化包车服务

为确保企业复工、员工安全复岗,泉州市交通运输局组织包车客运企业,积极对接复工复产企业,实施了“点对点、一站式”定制化包车服务。

据了解,石狮市组织了4家有资质的旅游包车客运企业,并快速制定包车工作流程。15日晚上7点,我省首趟“返岗直通车”缓缓驶入石狮客运中心站,15名来自江西的返岗务工人员顺利抵达泉州。下车后,这些来泉务工人员一一通过测温仪,进行了体温检测。从江西老家再次回到泉州,不少工人觉得倍感亲切,也为政府和企业的贴心服务点赞。

晋江开展了“点对点”的一站式包车服务,8辆复工大巴接309名贵州务工人员抵泉,返泉老员工们分批次确认身份信息和健康状况后,可以领取防疫口罩,之后就能被其所属的企业接走,返回工作岗位。

目前,晋江与贵州省桐梓县开展“点对点”劳务协作,统一包车。16日下午17时,通过一个又一个关卡,历时近32个小时,跨越近两千公里,搭载着79名贵州工友的4部大巴抵达晋江南高速出口。乔丹、信泰等16家企业也早已派专人专车前来等候这些工友,在人社部门核对过身份证明、健康证明,并进行体温检测后,企业代表们接回自家的员工。

晋江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全面摸排企业返泉员工在各省市的分布情况后,他们提前与输出地人社局对接员工基本情况,制定接驳方案,安排专车、专人和防疫物资到各个接驳点接返泉员工回来,优先保证重点企业用工。

根据《南安市支持企业疫情防控期间复工稳岗十六条工作措施》,鼓励疫情防控期间对行业协会、社区(村)基层就业服务平台、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等社会组织帮助企业或企业直接与市域外员工属地协调对接,采取包车、专列、包机等方式到非疫情重点地区集中接回员工,按省外每人300元、省内每人100元的标准给予机构或企业交通补贴

政府从“家门口到厂门口”的一站式服务,既解决了务工人员的就业难题,也消除了企业复工的后顾之忧。


防疫与生产“两手抓”

连日来,泉州各类工业企业在落实好防疫措施的基础上陆续复工生产,做到疫情防控、生产经营两手抓、两不误。

嘉亨家化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抑菌洗手液塑料瓶属于疫情防控物资,近期订单量剧增,虽然企业返岗员工已近200人,却仍无法满足生产需求,为此,企业管理、业务等部门人员也下到一线帮忙,全力保障疫情防控物资的生产供应。

为了抓好疫情防控工作,企业准备了口罩、耳温枪、消毒液等大量防疫用品,严控进出厂区人员,为每一位员工建立健康档案,每日定时定点对车间、办公、生活区域等重点场所进行消毒,并建立了独立的隔离观察区。


把招聘会搬到现场 下车就能找工作

在309名贵州籍务工人员中,有180人是首次来泉州。为此,晋江市人社局协调了多家企业,把招聘会直接搬到了现场。下了客车,贵州籍务工人员袁绵忠就迫不及待地向一家服装鞋企求职。

与此同时,丰泽、鲤城、石狮、泉港等地举办了网络招聘会,为我市用工企业及广大求职者提供了支持。


泉州安排1.5亿元稳就业资金引工稳工保障用工

为加强用工保障

支持企业复工复产

泉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发布

《关于加强用工保障支持企业复工复产若干措施的通知》

加强疫情科学防控

有序组织复工复产

复工人员分类管理

(一)疫情响应后至上岗前未离开泉州地区的人员(泉州本地员工、留泉过年未返乡未外出的外地员工等),且未曾与确诊、疑似新冠肺炎患者接触的人员优先安排上岗。

(二)经企业用工所在地乡镇(街道)确认解除隔离的人员,可安排上岗。

(三)省内无疫情区返泉人员,实行监督性医学观察,无发热、乏力、咳嗽等不适症状,可安排上岗。

(四)非湖北(武汉)以及其他疫情重点地区返泉人员,由企业安排防疫专管员,对其实施14天自我观察和医学随访,观察期间无发热、乏力、咳嗽等不适症状,在落实防控措施后安排上岗,但应避免随意与生产、生活无关人员接触,如员工出现发热、乏力、咳嗽等不适症状,应立即报告,并到指定医疗机构就诊。湖北(武汉)以及其他疫情重点地区人员暂缓上岗,其他人员经居家(含在企业)观察和医学随访满14天(企业用工所在地乡镇、街道确认),无不适症状,抓紧安排上岗。


引工稳工支持措施

(一)支持企业稳定用工。在疫情响应期间,对积极采取措施稳定职工队伍(减员率不高于2019年末全国城镇登记失业率)、连续生产的重点企业(每月用电量或用气量均不低于2019年12月的70%),按该企业参加失业保险职工数每人1000元的标准给予一次性稳定就业奖补,总额最高30万元。已享受2020年春节当月不停工连续生产稳就业奖补的不得重复享受。

(二)支持企业“点对点”接回员工。对来源地相对集中的非疫情重点地区新老员工,鼓励企业包车(含列车车厢、飞机)、 拼车等方式接回。在疫情响应期间,向当地人社部门报备后, 由企业包车接回的,可按企业赴外地招工引才补贴标准,分别给予赴省外、省内其他地区企业5000元、2000元的一次性劳务补助(最多补助2次)。

(三)支持企业招用新增就业人员。各地要全面摸清外出就业、本地闲散等劳动力情况,建立就业信息数据库,动员本地人力资源就近就地就业。2020年2月至疫情解除后3个月内,工矿企业新招聘就业人员(含我市户籍、在泉首次就业并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给予企业按500元/人、最高10万元的补贴

(四)支持平台调剂用工。鼓励淡旺季、用工峰谷、工人余缺企业间“转岗共享”。2020年2月至疫情解除后3个月内,对各类用工调剂平台为疫情防控急需物资生产企业开展用工调剂,调剂用工数10人及以上的给予平台每人补助2000元

(五)支持人力资源机构引工。巩固传统劳务合作地区,拓展新的劳务合作输出地。依托200多个泉籍异地商会建立劳务协作工作站,组织省内外200家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和200家职业院校为我市企业引进就业人员(需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给予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每引进1人奖补1000 元

(六)支持企业免费线上招聘。依托“泉州人才市场网”为5000家企业免费发布20万个岗位信息,每周开展3场以上网络招聘会、1场实时互动在线招聘活动。开展岗位需求、就业环境、就业政策等线上异地宣传,大力引导企业通过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开展直播招聘。

(七)支持参保企业稳岗。对不裁员、少裁员、符合条件的参保企业,按2019年度缴交失业保险费的50%返还。对面临暂时性生产经营困难且恢复有望、不裁员或少裁员的参保企业,按参保员工数给予返还6个月的当地月人均失业保险金。

(八)支持校企合作和线上培训。对与我市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为企业成批输送40人及以上毕业生(需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大中专院校(含技校),给予院校每输送1人500元的奖励补贴。对吸纳离校2年内未就业大中专院校(含技校)毕业生和16-24岁失业青年的见习单位,按

不超过当地最低工资标准200%给予就业见习补贴。组织企业对需隔离观察的新引进人员、返岗员工,开展线上岗前、在岗等技能提升培训,给予企业每人800元的培训补贴

(九)支持人员顺畅出行。各地对设置的关卡该取消坚决取消,杜绝简单化做法和人员“出得来、回不去”问题。对符合上岗条件的来泉人员、工作地和居住地分开的员工,无发热、乏力、咳嗽等不适症状的,不得以任何理由限制进出。鼓励企业员工使用“八闽健康码”服务,对健康状况核验显示绿色的可作为交通卡口、小区(村)出门出行及返岗复工的电子凭证。

(十)支持对就业困难人员临时救助。在疫情防控期间,对来泉人员特别是疫情重点地区来泉人员暂时出现就业困难的,取消户籍地限制,由急难发生地乡镇(街道)或县级民政部门按急难型临时救助方式直接救助,采取社会化发放、现金发放和物资发放等形式,按需实施临时救助直至上岗。


服务保障

(一)建立首接责任制。明确首接责任人,用人单位明确的,该用人单位是首接责任人;无用人单位但出租房地址明确的,房东是首接责任人。对返岗员工特别是疫情重点地区员工,由企业落实用工主体责任,加强健康管理,落实管控措施,有序安排上岗。对新来泉就业人员特别是疫情重点地区新来泉人员,由企业所在地村(社区)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帮助协调落实工作、生活等事宜。

(二)抓好政策落实。全市全年安排1.5亿元以上资金用于保障企业用工、招工引工等稳就业支出。各级各部门要做好已出台的保障企业用工、劳动关系处理、工资支付等有关政策措施的宣传解读和落实工作。


来源:新闻广角综合泉州市府办、市人社局、泉州政务、今日南安等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