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化:制造企业未来之门

新冠肺炎疫情面前,在争分夺秒与病毒抢人的战场上,我们无能为力。

然而,在确保全年型号任务圆满完成的战场上,我们应义不容辞、冲锋在前。

但航天制造业不同于互联网和金融行业,很难实现远程办公。航天属于实业,需要见产品、见实物。

人员不够、间隔 1 米,制造企业怎么开工?

突破现在,建立人员共享、上下融合的工作新风向

摆在我们面前的是一道雪上加霜的难题—— 如何完成已经是极限调配、极限让步、极限策划后的全年多次发射任务?

面对病毒潜伏期长、隐患大的现实,企业首先要解决的是人力安排问题。

面对人员增量为 0、存在非战斗减员风险的现实,航天科技集团有关单位采用人员共享的方式,实现人力资源的最大复用。

用一型号副总师的原话说,“ 特殊时期,也别分什么上级和下级,A 型号和 B 型号了。”

在人员不齐时,两个型号任务实行人员兼岗、上下融合;在人员未到位时,实行人员补位、测试客串;在人手不够时,相关人员趁着 A 任务空当过去帮忙;在人员紧张时,所有人参与进来,铺电缆、安等效器……

非常时期的中国,人人众志成城,航天也不例外。

面向未来,积极筹谋更合理、更高效的工作新模式

随着人与自然的关系变得越来越紧张, 未来或许还有更多的未知风险等着我们。航天企业应将目光放长远,积极谋划更科学高效的解决方案。

2 月 6 日第一批复工制造企业的工作模式,或许能给我们一些提示。例如爱立信南京自动化智能工厂。

根据网上资料,爱立信 2018 年开始对工厂进行了升级改造,包括首个模块化设计的5G 无线自动装配线、一条支持 4G 和 5G 的自动化包装流水线、更为高效灵活的 5G 测试设备,以及生产线上的部件自动识别和关键问题故障自动报警系统。

他们利用 5G 技术实现大量实时数据收集和分析,打造更持续、更高效、更安全的生产环境。这个自动化改造可以最大限度减少人工干预,从而更好地应对劳动力的波动。

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不仅仅是建造自动化生产线,还涉及采购、计划、制造、交付、物流运输等各个方面。

如今供应链条已经越来越长,从原材料到初加工、精加工、运输、组装, 需要经过漫长复杂的链路。

一台精密的仪器,其中任何一个部位出现故障,都会挑战整个系统的完整性和有效性。

由于缺乏足够的数据支撑,航天物资供应链的可视性大部分只停留于一级供应商。

如供货厂商的复工日期、原材料或工人是否短缺,能否找到运输车辆等信息,都需要沟通确认。

这可能会产生大量的信息表格,降低工作效率。我们可以使用云端共享文件存储方式,让不同单位在统一的表格进行信息更新,全方位分析和跟踪物资供应动态。

对于航天制造企业而言,现在是将自动化生产线建造完整、将长期断点的信息链条快速打通、将设计制造一体化系统配套成龙的最佳机会,也是由散装苏大强变为顶级王者的最佳时机。

只有抓住这个机会,周密策划如何实现机器与人协同,才能提高抵御风险的能力,确保国家任务的圆满完成。

特殊时期,航天人要尽可能把繁重复杂的工作交由机器去完成,用稳定的机器对抗自然的不确定性,用好每一位“精兵强将”,在变中求生机,在变中求新路,在变中求强大!


文/航天科技集团一院一部研究员 李莉

审核/陈立

监制/索阿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