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路上普通人的微故事

在全国上下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全面抗击新型肺炎疫情的关键时刻,总有一些人、一些事温暖感动着我们……

他们不分年龄,不分工作,不分能力大小,面对战“疫”,勇往直前,共克时艰,为疫情防控工作贡献自己的力量。

他们有人夫妻齐心,共赴一线;有人奉献爱心,积极捐赠;有人坚守岗位,负重前行……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一个个普通人的身影,为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力量。

夫妻齐上阵,战“疫”一线尽显身手

扎西巴佐,一名已在曲麻莱县卫生局公益性岗位服务15年的“预备共产党员”。疫情防控阻击战打响以来,在县委县政府部署阻击疫情工作的第一时间,他不顾生病高烧40多度的女儿,义无反顾奔向疫情防控阻击战第一线。在一线扎西巴佐和同事们昼夜奋战,常常连续工作几十个小时,却吃不上一口热饭,一线工作太艰巨、任务太繁重,根本无法安排人员负责后勤工作。扎西巴佐看到同事一个个拖着疲惫身影、忍着饥饿躺在凳子上调整休息,他私下主动让自己的妻子为奋战在抗击疫情的一线同事们烧菜,做饭,使大家都能及时喝上一碗热腾腾的酥油茶,吃上一顿可口的饭菜。接连十几天的时间,扎西巴佐的妻子每天5点起床,为大家熬奶茶、拌青稞面。奋战在一线的医务工作者们因为工作繁忙,常常半夜一两点才能顾上吃饭,但是不论多晚,这位称职的“后勤部长”都能为他们及时准备好可口的饭菜。

疫情可以阻断回家的路,但无法阻断乡邻的“爱心”

曲麻莱县巴干乡代曲村牧民才仁、阿作、当正才仁、考老和贫困户公保才仁,他们有的因结核病前往省城西宁住院治疗,有的也在西宁刚做完手术还在住院接受治疗,有的打算今年在西宁过一个好年。但不幸的是刚好赶上湖北武汉爆发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都因疫情隔离的需要,在宁期间费用较大,生活成本不断增加。巴干乡代曲村牧民群众得悉此事,纷纷发挥邻里之间互帮互助的精神,第一时间筹款筹物,并派村代表为他们送去了米面油及蔬菜等,及时解决了他们的实际困难。尽管疫情阻断了他们回家的路,但永远也无法阻断乡邻们的爱心。

坚守初心担使命,老党员用一生践行“一句话”

拉才是曲麻莱县曲麻河乡措池村一组的一名共产党员,以前曾担任过措池村村委会干部。他的家里只有他(89岁)和妻子(78岁)两人,是村里低保户。1961加了中国共产党的他,一直记得毛主席的一句话“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在国家和人民需要的时候,要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关心他人一定要比关心自己更多”。这句话时时刻刻激励鼓舞这位老人,他说:“家里没有牛羊,也没有经济来源,是国家在养活我们2个老人。这次疫情,我觉得是给国家尽一点微薄之力的时候,特此向武汉捐这点钱,希望对武汉人民有所帮助。”

退休不褪色,一笔特殊党费,一份心怀国家的大爱

76岁的仁措老人是曲麻莱县曲麻河乡措池村人,以前是一名乡村医生。1970年光荣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还是全国第十届、十一届党代表,2月14日,他向曲麻莱县驻宁老干部服务所李建厅所长亲手缴纳了一笔2万元的特殊党费。和李所长聊天的时候她说:“现在正是疫情蔓延的危险期间,作为共产党员,在关键时期就应该起模范带头作用,向党组织交这2万元的特殊党费,只是想尽一点自己的心意,做一名党员应该做的事情。”就是这样一位又一位老党员,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共产党员永不变质的担当与使命。

抗疫一线收到一份“特殊”的情人节礼物

曲麻莱县秋智乡司机才巴,是一名临聘人员,也是一名老党员,自加龙山体温检测点设立以来昼夜值班,从来都没有给党委、政府说过一句困难,直到2月14日上午他妻子临盆产下一男婴,才回家看望妻子,这是一个多么激动人心的时刻,或许这是他奋战在抗疫一线最好的回报,也是情人节最温暖的礼物。

平凡的岗位上也能散发出不平凡的光芒

作为曲麻莱县委副书记司机的更求,平均月工资才1400元,有时候都不够家庭开销,但是疫情防控工作开展的第一时间,他工作之余承担起为别人接电、拉货等私活,每隔几天赚到一两千块钱,就主动买些馍馍、蔬菜等生活物资,给各疫情防控卡子上送去。平凡的岗位上,他正在用不平凡的方式为抗击疫情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这世界上从来没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正是这一个又一个平凡的身影,建起了众志成城,共抗疫情的“连心桥”;也正是这一点又一滴汇聚的爱心,筑起了群防群控,联防联控的“防护墙”。我们相信,有他们的默默付出,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更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