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教授袁行霈解释盛唐气象,所引用的,却是不知名诗人的诗句

我们谈到唐诗的时候,最常用的一个词叫做盛唐气象。那么什么叫盛唐气象呢?

北京大学国学研究院院长中国文学史主编袁行霈教授是这样解释的:

首先他认为,盛唐气象是着眼于盛唐诗歌带给人们的整体印象。

​从诗歌所展现出来的时代风格和精神来讲,所谓“盛唐气象”,应该是博大的雄浑的;

从诗歌所展现出来的审美体验来讲,它应该拥有充沛的活力和创造的愉悦感,而且带给我们不同于其他朝代诗歌所有的崭新体验。

​从意象的运用和意境的呈现来讲,盛唐气象侧重于性情和景色的结合而形成新的美感。

为了更好地让大家理解什么叫做盛唐气象。袁教授还专门举了一个例子,一个不知名唐代诗人的名句,那就是: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他认为,那三个形容词:平、阔、正,还有那高悬的风帆,从残夜中生成的海日,进入到旧年里的江春,都让人感受到盛唐时代的气息以及盛唐诗歌的风貌。

这样的一句诗,实际上来自诗人王湾的一首《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作为一首表达思乡的诗作,这首古诗其实很容易理解。很容易理解,但是并非就意味着人们可以很好地把诗句的原意翻译出来。尤其是第三联当中的“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这十个字其实点名了诗人写这首诗歌的季节和时间,也就是岁末年初,诗人连夜行船的一个早晨。农历新旧年的交替之时,在诗人的家乡(洛阳)还还是冰天雪地,但是在江南已经泛出浓浓的春意。

​这样诗人带着无比新奇的眼睛去观看,带着无比愉悦的心情去欣赏,也才让他有更为豁达而自信的心态写出这样一句充满哲理的唐诗句来。

理解这两句唐诗,其中的关键点在于,生残夜的生,还有入旧年的入。日生残夜,春入旧年,都表示出了时序的交替,而且都显得时光匆匆。

所以这两句的意思就应该是,当残夜还没有完全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经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完全失去的时候,江南已经露出了点点春意。

诗人一个北方诗人来到南方看到如此的春色,是埋着愉悦的心情来观看的,无意说理,但是却在描绘景物和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

​从时代的精神来讲,他确实符合博大深邃的时代背景。大海、朝阳、江南,无一不带有博大雄浑的背景。

审美体验上来讲,它依然是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残夜、旧年都是即将过去的,都要被一些新奇的事物所替代。盛唐的华美不就是如此吗?

从意境来说,更是体现出了诗人此时此刻的境界,境界开阔,绘划细腻,而诗人主观之情感,只是隐含于对客观之景浓描淡抹的笔触里,并不直接表白出来。到了尾联二句,诗人终于转人明确的抒情,但他的情感,仍然蕴涵于具体可感的形态之中,凝聚为带有浓厚传统色彩的诗歌意象。

​也正是因为如此,袁行霈才在他诸多的论道盛唐气象的相关著述当中。不止一次地引述“海日生残夜”,以象征盛唐气象。

20世纪末,袁先生在《光明日报》发表《盛唐诗歌与盛唐气象》的文章,第一部分的标题是“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副标题就是“盛唐的时代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