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高分《闻香识女人》告诉我们:人生至暗时刻,该如何重获新生

说起阿尔.帕西诺,我们总是不自觉就想起他的《教父》中精彩的表现,他真的是个极其优秀的演员,相比与教父这样本身就自带光环的人物,在《闻香识女人》饰演的那个盲人退伍军官,更让人难以忘怀。


史兰克(帕西诺饰演)服役26年,曾经是巴顿将军的副手。他在一次战役中,双目失明,因此退役,从此他便跟自己的侄女住在一起。从他退役的那一刻起,他便觉得自己的人生没有意义了,他脾气特别怪,不喜欢孩子,不喜欢见人。

他整日穿的干干净净,除了做饭什么的,生活可以自理。看不到世界的日子,他感觉人生没有意义。

侄女有她的家庭和孩子需要照顾,她和家人时不时需要远行,尽管侄女对于这个叔叔并不讨厌,但她确实因为叔叔的存在,多了一些负担。

侄女尝试过给他找一些保姆之类的,但他不愿意接受,他的表现就是看不上别人,总之就是怼天怼地。

从一个正常人变成一个盲人,这是一种多么揪心的体验,我们可想而知。史兰法是个高自尊的人,他不允许别人称他为长官,他站不起来时,不喜欢别人搀扶,他打心底希望自己是个有用的人,而不是被别人照顾的人。

心理的残疾,比身体的残疾更加可怕

史兰克这种经历,很容易让我想起史铁生,他是在21岁时,因为生病导致双腿瘫痪,余生都靠轮椅代替双腿,也经常在医院度过宝贵的时光。他曾经自嘲:他的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

在《见字如面》这本书中,有一封他写给盲童们的信,他说到:一切外在的艰难和阻碍都不算可怕,只要我们的心理是健康的。


佛说,世人皆苦。生活中你不遭受这样的苦,就要遭受那样的苦。人生如逆旅,你我皆行人,没有烦恼和痛苦的人,这世界上应该是不存在的。谁都不能断言,健康的人,就一定比身体某些器官功能有缺陷的人,生活的更容易,更愉快。

史兰克,他是自我封闭的,他内心高自尊又很自卑,因为现实告诉他,他成为盲人之后,几乎没有任何价值了。他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臆想这个世界的无趣和对他的鄙视。

他对待他的哥哥以及哥哥的家人,态度非常恶劣,他用这种反对所有人的形式,来证明自己的存在感。


其实他依然是有价值的,因为他有智慧,他有阅历,他有着对香味独特的敏感度,他对女人(特别是漂亮女人)有着无与伦比的温柔,只是这些他都没有意识到。

他片面的拒绝任何人的帮助,并不表示他是高自尊的,是一种心理上的残疾。这个世界上没有人能独立存活在这个世界上,因为人类是群居的物种。

人类之所以会不幸福,因为人太擅长想象,就像史兰克他就是沉浸在自己的想象中,他由当下的境况预测未来的情绪变化,他总以为现在不快乐,未来就不会快乐。

可实际境况并非如此,悲伤的情绪不可能从一而终,快乐也不可能永远体现在一个人身上,人的情绪是会波动的,人的生活是丰富的。

生病或是身处逆境不可怕,可怕的是丧失生活的勇气

在《活着》中的富贵,他从家财万贯到一贫如洗,接着爸爸就死了。之后莫名其妙的被抓去参军几年,回来老妈已经死了。

他这一生一直在失去,他们一家人过得贫穷,但还算快乐。可有一天儿子有庆死了,他是在给县长的媳妇献血的时候,因为孩子本身营养不良,抽血太多,就直接晕死过去了。

他只有这一个儿子,可当他想要去找县长算账时,发现这个人竟然是在战场共同赴过难的好朋友。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痛,富贵不是经历了这一次,之后女儿凤霞因为生孩子血崩,媳妇家珍也离开人世,女婿意外死在工地,小外孙也走了。

在书中有这样一句话:死人都还想活过来,你一个大活人可不能去死。在富贵心中正是有这样一个信念,他才坚持活着,即使全家人都走了,他又去买了一头老牛跟自己作伴。死是一个不用着急去做,早晚都要经历的事情。

相比之下,那个县长春生在文化大革命时候,遭了太多的罪,他觉得自己活不下去了,他最后一次来看富贵,跟富贵说,他不想活了,因为他每天都被吊着打,身体都是烂忽忽的,他忍不下去了,他要用自己的命偿有庆的命。

尽管富贵劝他要活下去,但春生自己想死,谁也拦不住。

史兰克上校也丧失了活着的勇气,他决定带着自己所有的钱,去享受生活,去实现自己所有未完成的心愿,开跑车,睡最美的女人,住最好的酒店,带上自己最帅气的军装,准备在享受完一切之后,离开这个世界。

在《琅琊榜》中的梅长苏,他曾经亲眼看见自己的父亲,死于挚爱的亲戚手中,看着自己的兄长在战役中身亡,而他也在这次屠杀中,被火烧烂了身体,还中了剧毒。


可他却“苟活”下来了,他说:既然活下来,就不会白白的活着

人生至暗时刻,该如何重获新生?

史兰克的改变来源于他认识了一个高中生查理,他靠奖学金交学费,靠打工赚生活费,在寻找打工的机会时,他们两个才认识的。

当时查理也遇到了难题,他在学校看到一些家境不错的同学,戏弄学校刚升职的宿舍监管,而学校非要查出真相。查理有自己的底线,他认为自己不能出卖同学。可宿舍监管诱惑他说,如果他说出真相,就能够给他一个哈佛的免费入学名额。

这无疑是一种致命诱惑,在哈佛入学资格和是否出卖同学之间,他难以抉择,可实际上他内在是决定坚守自己的底线的。

查理的出现,让史兰克产生了想要保护这个青年的想法,在他即将离开这个世界时,也是查理拯救了他,让他有了活的希望。

每个人这一生,都会经历一些挫折,有些挫折确实难以承受。这时候我们又该如何走出困境,重获新生呢?

首先,和这个世界产生联系,而不是盲目悲观

史兰克能够走出想要自杀的困境,因为他和查理建立了联系,他看到这个世界上的善和美好,回到家之后,他邀请查理来吃圣餐晚餐。


他拥抱了侄女的孩子,带侄女家的小宝宝一起玩,开玩笑,那一刻,我们都能看出来,他走出来了,他不再想自杀。

鲁豫之前采访伊能静时,问她曾经被媒体封杀,同时离婚,被这个世界逼向墙角时,她靠什么走下去的,她说因为有她的儿子小王子,她才得以走出来。

哈佛曾经有过一次延续75年追踪700多人的生活,研究发现:好的社会关系,是让我们保持幸福的唯一的秘诀。在逆境中,有朋友和家人的陪伴,人比较容易走出悲伤的情绪,也能够更快的走出困境。

其次,用爱去回应这个别人,你会发现世界都变了

给予比索取更幸福,倘若我们总觉得别人欠我们什么,这个世界欠我们什么,那么就难以感受到快乐。

在列夫.托尔斯泰的《伊凡.伊里奇之死》中,他生病了,他觉得家人都爱自己,不能像他期待的样子对待他,他不断地想要向外求爱和关怀,结果总是失望,总是觉得痛苦。


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他的小儿子吻了他的手,哭了起来,他感受到了爱,他决定换个角度解读所有人的行为,他便感受到了妻子的爱,女儿的爱,他不再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他决定离开这个世界,让自己的家人不再受折磨。

我们任何人看世界的样子,都是一种投射,如果你用爱的目光观察周遭的人和事,你就能感受到美好和生命的美好,也就会觉得活着是有意义的。

最后,去发挥自己的价值,哪怕只是做很小的事

尼采曾说过:一个人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就可以忍受任何一种生活。

在《活出生命的意义》中的弗兰克尔,刚到了一个新的纳粹集中营,所有新到的人都会被分组,有的分到左边,有的分到右边,弗兰克尔被分在右边这一组,后来他才得知右边这一组是有用的、能干活的人,而左边这一组会被分到那种条件更加恶劣的环境里,基本上等于等死的那一组。

那一刻,他为自己的生命有价值开心,他也找到了活着的意义。


我们每个人都可以贡献自己的价值,哪怕只是捡了地上的一个垃圾袋,或是水果皮,都能够让这个世界变得美好。

没有人能够一生顺风顺水,逆境是每个人都会遇到的。

最后送给所有人,《逆商》中的一段话:逆境并不是不可逾越的障碍,逆境是一种挑战,而挑战意味着机会,无论什么样的机会,我们都应当好好把握。变故也算是人生旅途中一段颇受人们欢迎的路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