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釜山行》导演新作,联手《寄生虫》女演员,惊悚背后是人性之恶

曾以《釜山行》为“东亚丧尸片”解锁新开局的延尚昊导演,又带来了一部编剧新作品,《谤法》。

有意思的是剧作并非通常意义上的“男主女主”结构,而是一个女人和一个半大女孩的复杂故事。

昔日《素媛》中的素媛妈妈严志媛,这次变成了一个捍卫新闻理想的记者。

而《寄生虫》中富人家的女儿郑知晓,这次一头短发、神情莫测,成了一位拥有超能力的“谤法师”。

舒心酱第一眼看见剧名《谤法》的时候,还以为是“诽谤”+“律法”的动宾结构,打开才发现是The cursed,类似于诅咒、巫术、清宫戏中扎小人的一种设定。

这个设定也让《谤法》的质感显得很新鲜独特。

一面是当下韩剧中屡见不鲜的不平局面:空有理想、徒有担当的记者和刑警,探究真相之路被上司斩断;另一面却又是前现代式的怪力乱神纪元:剧中小女孩通过法术和怨念让坏人诡异暴毙。

剧作甚至还试图给这种玄而又玄的死法一个“科学”合理的解释?

法医发现死者体内有过量的“花生四烯酸乙醇胺”。

从已经播出的两集内容来看,《谤法》将神鬼之说和不平之相这两极集合于叙述中,质感相当有新意,镜头语言的悬念感和氛围感都营造得很到位。

但目前内容仅仅是开局,叙述脉络并未真正展开,故事能否驾驭好“恶鬼灵魂之争”的品相依旧是未知数,舒心酱目前在四星观望中。

一,双重世界观的渗透。

《谤法》中常规世界观的呈现部分在韩剧中似乎并不新鲜:可怜的小员工被大公司踢出、凌辱、暴打,他想求公道、找到女记者,女记者的上司却和大公司合谋嫁祸于他并最终害死了他。

韩剧里常见这样的格局:有钱有势有话语权的上位者们尸位素餐、无恶不作,女记者和她担任刑警队长的老公想要让世界成为本来该有的那个样子,却步步受阻、事事受挫。

剧作中不常见的部分,是将这样的不平事和谤法、恶鬼、怨咒那一套非科学的价值体系并置交织。

类似的画风,要么出现在所谓“愚昧”的乡村叙述语境中,某些偏僻角落里仍存在着这种不那么“现代文明”的信仰;

要么在惊悚恫吓的恐怖题材里,比如各路正统恐怖片的恶鬼作祟冤魂索命;

要么在更古老更久远的年代叙事里,比如各路古代宫廷戏里扎小人或作法的厌胜之术。

如果说《鬼怪》是金恩淑将言情剧中“人”的身份变更为鬼怪(更接近神)、方便金手指开挂开虐,《德鲁纳酒店》是洪氏姐妹以怪力乱神为言情设定镀金镶边,那么《谤法》则是延尚昊将神鬼恩怨之说往正剧里渗透的野心。

《谤法》将这份“谤法”价值体系融入常规韩剧内容里,反而显得不那么常规。

剧中赵敏修饰演的巫师,在现代医院的停尸间里又跳又疯又穿透时间见到场景的画面,有着强烈的陌生化效果。

此外,看韩剧里“跳大神”情节,还有一份相似但又不相同的独特感官,东亚文化的诸多亚文化层面都有着同源的共通性、但也有异化的风格性。

剧作的优点自然一目了然,隐忧则在于“灵魂斗法”的这套价值体系是否能真正落地进入剧情的有机叙述里。

目前女主角丈夫发现的一点蛛丝马迹,她瞒着对方的白色谎言,似乎都埋下了千头万绪更错综复杂的叙事可能。

二,悬念感和氛围感。

第二集以一场扭曲的看不见凶手的凶杀案开头,又以一场诡异的“跳大神”式占卜结尾。

前者是一个人硬生生将自己“折”死,后者是让人迷惑的神神叨叨的巫祝场面。

开头结尾的镜头都让人印象深刻(前者甚至可能给部分观众造成不适感)。

感官刺激都很强烈,结尾“跳大神”出的剪辑也颇为到位。

虽然剧作在两组平行场景中切换时,剪辑总汇集重复内容、让人觉得信息量冗余(不知道是不是我看的版本出bug了),但整体而言镜头和镜头都很可圈可点。

悬念感和氛围感的掌控,都相当到位。

《谤法》开局几分钟讲了小女孩和大反派的既往恩怨,镜头叙事的悬念感很强。

荒野深夜偏宅,两位大妈来求“你家童子道士”,病歪歪的女人抱着更病歪歪的孩子哭“对不起还要你再来一次”;事件的每个环节都让人很好奇,猜不透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大多数影视剧作品本质上都高度类型化,剧情发展不外乎几种常见可能,所以悬念感的营造其实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

舒心酱此前反复写过,“悬念”和“悬念感”不是同一件事。

某些剧作的结局虽然也不能一眼看透,但空有悬念却匮乏悬念感。刻意反转叫人头秃,细节单薄经不起推敲,情节老套没有新意,最后硬生生让人兴趣索然:答案是A还是B还是C根本不重要,都不过是套路柜子里的旧花样。

但《谤法》的开局5分钟很有悬念感:她是谁?干什么的?接下来要怎么样?

阴森可怖的画面里,种种悬念能让人集中注意力坐在荧幕前。

这从本质上说,得益于已知信息和未知谜团的均衡,整体结构和细节重点的到位。

给出的已知信息足够多,让人能看懂事件和属性:妻子因爱生恨来求人“诅咒”自己的老公。

预留的未知伏笔也足够多,勾下好奇心的引子:这个神神叨叨的女人为什么进屋抱孩子?

两个人又什么都是一副半死不活的模样?

整体剧情结构的走势节奏很快:从交代母女二人的奇怪职业到母亲被杀,剧作在几分钟内就讲完(对比下隔壁前情提要背景拍了快两集整的进度条,信息密度大不同)。

细节铺垫的内容也充分:无论是镜头中偏僻地点的交代还是女人诡异的眼神,都共同构筑出剧作的阴郁画风;小女孩手上的红色静脉,则是贯穿人物童年少年时期的重要印记。

故事里女警察和丈夫在长椅上的一段对话,剧作呈现方式也很舒服:恩爱的质感很自然,有日常夫妻的烟火气。

但《谤法》里的设定和术语有些云山雾罩,女巫猜测小女孩时说“一定是个很强大的神”(究竟是神是鬼还是谤法师啊?)

小女孩揭露反派时说“他是恶鬼”又说“他是被恶鬼附身之人”。

这套神-鬼-诅咒-谤法-附身-怨念的设定,内在层级结构和具体区分特质,目前都不那么清晰。

此外将这套价值设定移植于剧作中正常的“常规世界”之时,能进入核心叙事骨架中还是仅仅换一套话术的外衣,暂时也难见端倪。

舒心结语

太多韩式言情借着那套“不平之冤”的话术,换汤不换药谈着恋爱的小九九。

《谤法》绝不是这类试图走捷径的言情(两位女主的设定也拍不出言情剧)。手染鲜血的复仇小女孩,被意外卷进命运共同体里的女记者,两位主角都不是传统意义上绝对正面的类型,叫人心生期待。

从品相上说《谤法》最直观的特色可能是大尺度的惊悚感,内在的本质却是不平之怨。

在小女孩施法的那套价值体系里,能力不会被金钱地位所左右,反而被善恶不平的征伐之怨所催动。

那尸山血海的可怖图景之下,或许藏着桃花源式的纯净愿景:有没有人,能为她下一场,洁白的六月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