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证监会:引导更多社会资金流向生产抗疫物资企业

2月15日,南都记者从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了解到,当前场内股票质押融资余额0.88万亿元,较峰值时下降45%以上,全市场融资融券余额约1.05万亿元,占A股流通市值2.13%,处于较低水平。上述业务风险总体可控。

场内股票质押融资余额较峰值近腰斩

中国证监会副主席阎庆民介绍,2月3号开市以来,A股市场经受住了疫情冲击的严峻考验,目前市场已基本回归常态化运行。

阎庆民还表示,根据不同地区受疫情影响情况,证监会支持市场机构,分类采取股票质押协议展期、对部分融资融券客户不主动强制平仓、适当延长客户补充担保品的时间等措施。

据介绍,当前股票质押业务规模稳中有降,场内股票质押融资余额0.88万亿元,较峰值时下降45%以上,全市场融资融券余额约1.05万亿元,占A股流通市值2.13%,处于较低水平。上述业务风险总体可控。此外,还暂停期货夜盘交易。引导证券投资者开展非现场交易,避免了人群聚集风险。

引导社会资金流向生产抗疫物资的企业

阎庆民称,证监会优先支持疫情严重地区和抗击疫情相关企业融资开辟绿色通道,支持疫情严重地区相关企业发行公司债券、资产支持证券等。“对医药卫生类私募股权基金、创业投资基金备案申请开辟绿色通道,引导更多社会资金流向生产抗疫物资的企业。”他表示。

据了解,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月12日,股权和创投基金的抗疫类在投项目46个,金额170.46亿元。

除了融资“绿色通道”,证监会还启动监管“绿色通道”。阎庆民介绍,证监会合理延长股票、债券融资等相关许可的有效期,适当放宽并购重组业务时限,对受疫情影响的上市公司披露定期报告研究提出延期安排,对证券公司因受疫情影响风控指标暂时达不到要求的适当放宽。免收湖北地区企业上市和在新三板挂牌的年费,免除湖北地区期货公司年会费和席位使用费。支持证券公司在银行间和交易所市场通过金融债券等募集资金,增强行业机构抵御风险的能力。

南都记者 林方舟 刘嫚 发自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