旬邑防控一线的感动:坚守“疫”线的“硬核”书记


有这么一群人,他们不畏艰险,迎难而上,用自己的方式在疫情防控的第一线,默默的奉献着,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守护着家园、保护着群众。他们就是我们最最可敬的支部书记,他们是“疫”线的“指挥者”“主心骨”,在这里我们要说一说他们中的佼佼者--车村党支部书记杨高群。

随着疫情的蔓延,杨书记总是匆匆忙忙,草草吃一点就回归工作岗位,有时加班加点,忘了吃饭,对于一个半个胃被切除的人来说,就是一种身体折磨。妻子和孩子看在眼里,不免会发牢骚,这时,杨书记总会说:“我是村上的书记,面对疫情,当然要冲锋在前,保护好村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是我的职责”。从初二至今,杨书记总是早上6、7点就离家出门,大多数晚上10点多才回家甚至晚上还要值夜班。在他的带领下,村两委干部和党员群众齐心协力设立检查点、排查春节返乡务工人员、宣传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知识、登记全村红白事......,每天都在和疫魔赛跑,争取主动权。

迅速设立关卡,守好入村口。

接到镇党委疫情防控任务后,杨书记组织召开村两委班子成员会,对疫情防控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在村出入口科学设立了检查点,对入村其他路口进行了封闭式管理。每天安排党员干部轮流值守,登记本村出入人员及车辆,劝返外来走亲访友人员。杨书记带头执勤,在他的感染下,村里的新老党员、积极分子志愿来到检查点开展防控工作。临近元宵佳节,村里的刘万斌、杨相民、刘治民、刘卫东、刘关民等群众想上街购置生活用品,与村里的检查点同志发生口角,杨书记知道后,细心地给他们做工作,并让他们写下清单,由村上的两名村干部统一进行购买,从而减少人员流动,他的这种做法受到村民的交口称赞。

窗体顶端

精准细致排查,确保不漏一人。

杨书记说排查清返乡人员是我们工作的基础,是重中之重。每天他都会带着医用口罩,拿着防控宣传资料,逐家逐户进行摸排走访。每到一户,都会耐心的向村民宣传当前疫情情况,仔细询问外出返乡人员情况,同时告知他们要做到“勤洗手、戴口罩、莫串门、多通风”等防范知识。在杨书记的积极行动、快速发应下,车村第一时间将外省返乡人员及其密切接触人员情况摸排清楚,做到了底子清、情况明。陈永强是村上的上门女婿,经群众举报,其为武汉返乡人员,杨书记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立即拉上村干部和村医赶往这户询问情况和测量体温。一开始陈永强很抵触也很恐慌,多次上门询问,他都说没有去过武汉,他是在西安务工,杨书记不厌其烦的一遍遍给他解释防控知识,经过多次上门劝导,陈永强才放下了思想顾虑,承认自己11月份去过武汉,但没多久就回到了西安,本人一直也没有发烧症状,他愿意居家隔离,随后杨书记为他送去了消毒水和体温计,叮嘱他不要外出,每天向村医汇报体温测定情况。陈永强说:“杨书记用实际行动感染力我,我会每天主动配合防控工作。”

全面加强防控,防治内部扩散。

为了切断疫情传播途径,杨书记自愿充当“话务员”,每天利用村上广播不断宣传疫情防控知识,防控期间丧事简办等相关文件。同时成立了党员防控巡防队,通过发放宣传单、上门走访宣传等方式,逐户开展疫情防控宣传,现场指导村民如何正确佩戴口罩和洗手。对于排查出来的外省返乡人员,杨书记安排村医每天定时对他们有无发热症状、身体状况、生活情况和心理状态进行上门询问,测量体温,帮助代买生活用品,积极解答他们的疑问,消除他们的顾虑和恐惧。杨树金是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2月7日其老伴因病不幸去世,杨书记得到消息后,迅速带领村“两委”干部上门为其传达防控期间丧事简办的一些规定,劝导其不要搭帐篷、不要请服务队,有什么困难村委会可以协调解决,并和事主签订丧事简办承诺书,全程跟踪安排具体下葬事宜。一开始,杨树金是抵触的,但经过杨书记的耐心劝导,杨树金意识到丧事简办的重要性,也主动配合。

做好后勤保障,确保防护到位。

面对防控物资缺乏的现状,杨书记动员村内一切力量,千方百计筹集物资、购置口罩、温度计、消毒液等。他率先带头捐赠口罩30只。在他的影响下,村里的刘晓宏、杨伟、刘海宁、刘江坤、杨红超夫妇、刘洋等同志为一线执勤人员送来了防疫物资及御寒物品,幼儿园王院长送来暖水瓶、方便面等物资,杨江龙送来了20只口罩,刘文强送来了30只口罩......疫情无情人有情,这些平凡人的善行解决了村里的燃眉之急。杨书记还组织党员志愿者定时对公共场所进行消毒消杀,环境卫生整治,及时劝导公众少聚或者不聚,消除群众恐惧心理,让村民真正意识到“少出门、多居家”的意义,提高了村民的自身防范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