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往华西急诊科的1060杯咖啡


“你保护世界,我温暖你”


“和你在一起,永远”


“我爱你,算表白么”


“郑先生的女朋友走了,今天的咖啡还甜吗”


“当走进工作间那一刻,你代表的就是中国”


……


1月27日大年初三,这50杯咖啡在成都火了,每一杯咖啡上面都手写不同的鼓励和祝福;落款,总是一枚笑脸。那是热心人为华西医院急诊科送来的50杯咖啡。


当天,拥有474135个粉丝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就在微博上公开表示感谢,“我们并肩作战!”



距今半个多月时间,华西医院已经向湖北派了三支医疗队。每天也有太多的事情发生,确诊的数字不断在变化,人们的情绪在感动和气愤中来回波动。


本来以为那天送咖啡的事情就算过去了,一位华西急诊科医生的无意提起,让我们发现,原来这家咖啡店一直默默坚持到最近。


从大年初二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五,大表哥所在的咖啡店加饮PLUS IN,一共免费赠送了14天,前前后后赠送出去将近2000杯咖啡。如果不是因为疫情的具体情况,他们还将继续坚持赠送下去。


“你坚持的东西,总有一天会反过来拥抱你”


除了总共赠送给华西医院急诊科的1060杯,宽窄巷子、春熙路附近的警察、网格员、清洁工等一线的防疫人员,分享了其他1000余杯咖啡。


大表哥和他的小伙伴相信这个朴素的道理,“这个社会不就是你温暖了我,我温暖了你。”本来他们可以不坚持送的,凡是就怕坚持。



我联系不到口罩,我有的只有这些


如果不是疫情形势的严峻,大表哥本计划这个春节像往年一样不打烊,他是加饮PLUS IN的老板。然而,就在除夕当天,四川省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严格管理各类形式的公共聚集;


大年初一,媒体一早推送“截至1月24日24时,四川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确诊病例28例,其中成都16例”。


风险之下,咖啡店不能继续再开门迎客,大表哥坐不住了,在工作群提议,“我想免费为疫情抗灾人员提供热水,热牛奶,热咖啡,直到官方宣布疫情结束”。


“最近特别喜欢听李荣浩的麻雀,一起听”


有人担忧,已经有员工请假回家;有人支持,好人好事一件。共识很快达成,在公司内部召集志愿者,准备物料,确认诸如医院这样的抗疫一线是否需要咖啡。


第二天是大年初二,大表哥和小伙伴们正式开干。


“我联系不到口罩,更没有更多资金买防护服……我们不是星巴克也不是瑞幸,能够捐多少万……”“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吧,我有的只是这些(咖啡)。”



准备工作还算顺利。无生意可做,空闲的小伙伴主动报名加入;咖啡豆、杯子之类的物料,之前也还有储备。


但由于之后需要的量更多,又加上过年和疫情,“很多物料都是断供的”,要找到相应的物料,多少还是费了些周折。


依旧每天九点半开门,打开咖啡店的门,清洁、消毒、做好防护,大表哥和小伙伴们第一件事就是为医生们准备咖啡。


“前期把所有的杯子写上字,做好所有的准备工作,最后花30分钟的时间来统一完成咖啡。”尽可能不让咖啡的风味因为时间太久的缘故变得太差。


第一天,从准备物料到封口打包开车送到医院,医生们喝上咖啡,耗时三、四个小时。之后流程熟练,人手增加,吧台里面四到五人,吧台外面三个人同时打包封口,“两个半小时到三个小时可以做完全部工作。”



诶,小伙子,你又来了


从前几天的50杯,到之后增加到每天80杯——车刚好能装下的数字。每天中午时分,大表哥开着车从春熙路到电信路,载着七、八种不同口味的咖啡饮品恰当地出现在华西急诊科的一楼。


在放下咖啡,大表哥转身离开之前再报以一句“明天见”,急诊科的医生也回一句,“明天见”。每天如此。


“2020,爱你爱你;0202→该你说了”


从第一天送咖啡,相互之间的陌生,只会说一声客气的“谢谢”,到时间长了,每次看到咖啡来了,医生护士们都会亲切招呼。


“大表哥,你又来了。”“闺蜜有没有半糖的,我觉得闺蜜有点甜”。“我也想要半糖的,我要减肥。”


再到后来,他们相互之间的关系更加亲切,“诶,小伙子,你又来了”。尽管每次大表哥送到咖啡后都会匆匆离去,不给医生护士增添麻烦。他们也总是隔着口罩讲话,不曾认真看清楚各自脸上神情的细节。


“其实不一定能够温暖到别人,可能也是在温暖自己吧。”很多医生医护人员为了表示反馈,通过大众点评写好评,通过发朋友圈来表达支持。


“我们内心还是很暖的。我发现原来不是我们在温暖他们,而是他们在温暖我们。就像自己的兄弟姐妹一样,非常的亲切。”



“郑先生的女朋友飞北京,五月份回来,到时候,我们一起看他们撒狗粮”


我曾经也是学医的


“最初的想法很简单,只是想到医生在工作了一个上午的时候,中午吃饭的时候可以喝杯热饮,希望他们在忙里偷闲的时间喝杯咖啡提提神。”


尽管现在在从事咖啡行业,2001年左右,大表哥也曾有过在医院工作的经历,他在急诊科实习。


“有可能我早上忘了吃饭,到了医院就开始查房看病人。有可能我今天的第一顿午餐,或第一顿早餐就是下午的四五点,根本没有时间吃饭。”



给哪个科室送咖啡的选择并非随意而定。


“前期也问了华西等一些医院的朋友,评估完之后,我们找到急诊科的老师沟通。急诊科的反馈是,如果是献爱心的活动,就把所有的咖啡放在医护室。”


尽管在疫情期间,发热门诊、隔离病房等地方的医生可能更加忙碌,更加需要被关怀,但是“你不可能送到隔离病房的,而且隔离病房里面的医生和发热门诊的医生,身着防护服他是没有办法喝你这杯咖啡的。”


这些都在慎重考虑之中。


确定可以送的科室,确定可以送的时间段也是关键。最终,在医生们紧张工作之余,趁着中午扒两口饭的时间点把咖啡送过去。


“科比虽然走了,曼巴精神还在,我们还在,加油”


华西,加油


“Hello,天使们,一定要战胜它,加油”


在大表哥和小伙伴做的过程当中,他们发现,最让医护人员感动的不是这杯咖啡怎么好喝,这个咖啡用的什么样的豆子,什么牛奶?


而是咖啡杯上面所说的那一句话。


“那些话让他们可以感觉到他们并不是一个人、一个群体在战斗,而是所有的人都陪着他们一起来做这个事情。”


当疫情发生,一个医生在面对工作,责任,压力,恐惧时候,还要面对更多的问题。“只靠专业是不够的,还需要信任,理解,陪伴。”


赠送咖啡用笔写话这个动作,更多赠送的、写下的其实是鼓励。


“你是小哥哥,还是小姐姐?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你是我最亲的人”


想出、写下那些句子的过程,并不见得比做咖啡容易。“只是在杯子上写字都需要很长的时间,刚开始是我一个人写。后面就是两个人,有时候是三个人一起写。”


大年初三那天的50个杯子,每一只上面的句子都不一样。有些时候灵感缺乏,大表哥十分钟写不出一句话来。“所有的词都用完了。”他就写一个“华西,加油”,或者“成都,雄起”。


有些时候感觉开关打开了之后,就会又有很多的话。“很特殊,感觉很微妙。当你每次去医院的时候,你能够感觉到对方的温暖,对方也能感觉到你的温暖的时候,就是你灵感最多的时候。”


“累了就xie一xie,也很重要。加油”


“累了,就xie一xie,这也很重要。”“听说武汉的樱花很美,来年,我们一起看可好。”……“我觉得最打动人的不是那么冗长不堪的字眼,而是简单,就是这些简单的话。”


除了大表哥自己的贡献,很多句子都是小伙伴一起来想。甚至在后期,“我们在社群里面通过直播,征集大家对医生和其他抗疫一线人员的祝福,前前后后加起来的祝福肯定有两三百条。”


+∞


在赠送咖啡的这段时间内,很多大表哥身边的人也越来越多地、用各自的方式加入到这场行动中。包括咖啡馆小伙伴的父母都看到大家做这个事情的意义。“相互温暖”。


大年初四,大表哥收到了第一笔朋友转交的、给医生买咖啡的爱心款,2000元。之后他也有收到最小的一笔红包六块六毛六分。远在贵阳、东莞的朋友捐了一笔钱,咖啡店隔壁酒店的朋友也捐了一笔。



“整个活动过程中,我们收到的红包有5000多一点。有40个人给予了关爱,我们都记录了下来。”当然,也有朋友想要给1万和5万,大表哥都拒绝了。


大表哥的师父也给了红包加入到赠送咖啡得行动中。“本来是不能拿师父红包的。”在其中一只咖啡杯杯底,有一只海螺和莲花,

“我请师父在他的画里面找,找到了这幅保佑人平安的。”


“吉祥的海螺满载芬芳的甘露”


美中不足的是因为成都的印刷店面全部都关门,大表哥在网上印后又一直没有把货给发过来,“这幅画并没有全部贴在杯子上面,然后目前这个事情就停止了。”


在送咖啡的第一天,大表哥就对华西急诊科的医生们许诺,“我们要送到疫情结束哦,官方说结束的那一天。”


但由于各方基于防疫等多方面的考虑,在和医院、社区、街道等方面沟通后,赠送热饮咖啡的活动最近不得不暂时告一段落。


“接下来,我们会采取更多方法来支撑到抗疫人群:比如更加方便快捷更加安全的喝咖啡的方式,一次性提供液体咖啡,在办公室自己加水就可以喝到。”



你温暖了我,我温暖了你


有热心的人在,不断将温暖传递,就很让人安心吧;有华西医院在,四川人民甚至全国人民也都应该很安心吧。


截至目前,华西已经先后派出三支医护人员前往武汉支援,共有162名医护人员战斗在武汉疫情防控的第一线。


元宵节前一天晚上,一位和大表哥加过微信、沟通咖啡事宜的华西急诊科护士已经落地武汉,她是华西支援武汉第三批医疗队中的一员。



理发,整装,奔赴前线,急诊科护士发来的出征前照片。他们和那些送咖啡送各种物品的人一样,都是温暖的传递者,其实也都是同行者。


“晚上十二点知道他们要去武汉,第二天早上九点半我专门去送了六盒挂耳咖啡,还带了一杯咖啡过去。送到的时间没隔多久,味道应该很好”。



“这个社会不就是你温暖了我,我温暖了你。我们要把这种陪伴,把这个温暖把这种陪伴传递下去。”


大表哥想起另外一件事情,“我太太每次生病了,都会去华西医院;我孩子的眼睛在华西医院看好的;我的父亲直肠癌,肝转移也是在华西看好的。不知道怎么地,对华西就一种特殊的感情吧。”


“成都,明天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