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花怒放》,说走就走的旅程,宁浩荒诞叙事风格的完美呈现

《心花怒放》是颇具宁浩导演风格的一部作品,也是公路电影的代表作,追溯起公路电影的起源要从2001年说起,那时上映了一部公路电影的开山鼻祖《走到底》,司机小王遇到了搭顺风车的乘客,于是一场说走就走的旅程就此拉开了序幕。随后《落叶归根》、《人在囧途》等电影的上映都被纳入了公路电影的范畴,而其核心仍然是在公路上发生的人情世故。

对于宁浩来说,在他的职业生涯中不断尝试着不同种类的叙事结构,从最早的《香火》、《绿草地》开始,他选择了简单的线性叙事结构,这是他初期的摸索尝试,随后在《疯狂的石头》和《疯狂的赛车》中,他开始了复杂而不规律的非线性叙事结构,在故事进行的同时插入了倒叙回闪,极大增强了故事的可看性和悬疑性,打破了原有的叙事链条,颠覆了人们传统观念中的线性逻辑。再往后,《无人区》进行了多线索交叉叙事的方式,让不同的叙述主题在不同的时间地点行进,最后多条线索融入一条主线,从而让荒诞的效果达到最强。

《心花怒放》是2014年宁浩的一部作品,二手店老板耿浩由于离婚陷入人生困境,在好朋友郝义的帮助下,两人开始了一场猎艳之旅,在这部影片中,宁浩的叙事风格显露无疑,成为了之后公路电影的又一典范。

01、两条平行的叙述线索,郝义的猎艳之旅VS康小雨的爱情之旅交汇,寻求生活的真谛。

宁浩的“疯狂”系列电影看点就在于他新颖的叙述结构,在《心花怒放》中,宁浩打破了传统电影对叙事结构的依赖,既没有采用眼花缭乱的多线叙述结构,也没有采用简朴的单线叙述结构,而是采用了双线叙述结构来“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一条是郝义和耿浩的猎艳之旅,将世俗中对于艳遇的期待隐晦的融入到旅行情境中,他们一路旅行,在欣赏美好风景的同时领略女孩们不同寻常的美。另一条线索就是文艺青年康小雨的寻爱之旅,两条线索通过共同的目的地大理紧紧连接在了一起,一边是两人,一边是一人,在时间分配上,男人的叙述时间多余女人,在情节处理上,因为男人遇到的奇葩情况更多,所以把搞笑的成分主要集中在了猎艳这条叙事线上。

在耿浩和郝义中间插入了康小雨的故事其实就是为了打破单一公路叙述模式而进行了重组拼接,在体验感受上,一边是想着艳遇的男人,一边是刚刚失恋,想要得到爱情滋润的美女,这会促使观众思考这两者发生交融的支点何在?而悬念就在于结尾的揭秘,原来康小雨就是耿浩的前妻,由此带领观众反思康小雨那种痛彻心扉的难过感受,这其中不是爱吗?

当一切烟消云散之后,抛开演员的演技和拍摄技巧,剧本的魅力完全由叙述方式来决定,这也成为影片高票房和好口碑的保证。不得不不说,叙事结构决定了整部影片的耐看性,让观众乐在其中,仔细体会光影的魅力所在。

02、寻找母题不仅仅包含爱情,还有心灵的自愈和精神世界的成长。

电影的叙述母题其实就是电影的灵魂,它讲究心灵诉求,本片的母题从离婚开始,耿浩陷入痛苦困境无法自拔,一方面好朋友郝义的加入犹如一面镜子,折射出友情的珍贵,尽管方面有些偏差,但是出发点是好的,他们所要寻找的是心灵的归宿,所谓的猎艳并不是具体的目标而是虚幻的自我安慰,就像是耿浩名字寓意“更好”,郝义名字寓意“好意”一样,其实这其中充满着生活更好,为朋友全心全意的意思。

在这个故事中,耿浩和郝义失去了财富,得到了友谊和爱情,郝义得到了真心相待的知心人,找到了幸福,耿浩面对真实的自我,对过去的经历完全释怀了,这其实就是真实生活的对立统一。

在公路电影中,首先需要确立矛盾对立点,旅程目标的“艳遇”其实就是心理安慰的一种畸形诠释,对于失恋之人,换一种说法往往心境就会完全不同,因此心灵上的成长比旅行本身更加重要,在这段旅程中,耿浩和郝义都是积极向上去面对生活的,他们相信有真情真爱,并愿意为之付出努力,所以他们在遇到思晴、莎莎等女孩时,表现出了荒诞的行为,这是他们内心想法的一种映射。

耿浩因为唱歌好与康小雨结合,但是在理想变为日常的柴米油盐后,一切都变得不同,这也是婚姻破裂的根本原因,可是耿浩并不愿意面对这样的事实,宁浩在叙事模式和人物安排上采用了反爱情的方式,更多的是对传统爱情观念的反讽,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想要得到真挚的感情,却往往由于成长的不同步而导致差异越来越大,这也构成了现实感情破裂的绝大多数原因。

03、蒙太奇剪辑手法和黑色幽默灵活运用在叙述线索中,增添了电影的喜剧性和可看性。

宁浩尝试了多种叙述方式后,将蒙太奇的剪辑手法运用到叙述线索中,这是宁浩的一大特色,他通过这种方式让观众感受故事本身的笑点。在故事开头,观众是同情耿浩的,认为婚姻失败的他身上有很多值得可怜的地方,可是一路走下来,观众们看到的却是一个开朗乐观,敢于接受不完美自己的耿浩,这无疑是跳脱整个故事情节的,起到了很好的喜剧效果。

黑色幽默是宁浩一直努力的方向,黑色幽默的前提条件是要基于真实的生活现实,采用完全不同的表现手法来达到好玩的笑点,这些“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情节很容易引起观众的阵阵笑声,当然也推动着故事一步步向前发展。

对于观众而言,对于黄渤和徐峥其实是充满期待的,曾经的小混混成为一掷千金的花花公子,这种底层人民的小资情调其实也是观众们内心的映射,每个人都期待“世界那么大,我想去走走”的冲动,耿浩帮我们实现了这个梦,告诉我们故事的起点很美好但是过程很艰辛,而结局可能也不会完全的尽如人意。

著名导演斯坦利·库布里克说:“ 黑色幽默就是绞刑架下的微笑”。当这个世界很残忍,每个人都会收敛起表面的微笑,而去思考背后的情感和现实指向。耿浩在影片中处处碰壁,把杀马特、广场舞、约会圣地通过爆笑的桥段汇聚在一个个故事中,提炼荒诞性的同时也融入了伤感与痛苦,这其实就是宁浩想要表达的人文关怀,他力图让影片在商业化的同时能够通过独树一帜的叙述方式让观众产生耳目一新的观感享受,可以说是成功的,但是影片中仍有一丝丝的焦虑感,在欢笑背后,那些深层的社会原因还未得到揭示,只能说快乐也只是暂时的。

04、基于叙事线索融入的喜剧元素源自生活,将真实生活中的喜怒哀乐传递给观众。

宁浩电影有很强的喜剧性,这些元素都是根植于生活之中,所谓笑中带泪就是对于底层人们生活无奈的真实反映。《心花怒放》中一方面有浓郁的亲情、友情、爱情,另一方面则指向了社会正义和伦理道德,可以说宁浩没有完全放弃美好的情感表达,愿意用结婚的喜悦来冲淡离婚的阴霾,这种真诚情感的起点不是恨,还是深深的爱。

影片的主题其实和叙述风格是紧密相连的,宁浩更关注旅途中充满着浓郁温情的人性和社会,他内心充满了乐观的态度,尽管看似这里面是对爱情婚姻的批判制作,但是却与那些现实的婚姻映射出现了截然不同的表现方式,他看中的是叙述方式和人物差异上的不同,再一次访谈中,他也提到,“自己感兴趣的是引发观众笑声之际带来更多反思和批判的作品”。

耿浩在结尾重拾了音乐梦想,与之前相比,他的感情尽管破碎了,但是却更加懂得了珍惜和感恩,这种情感抚慰方式很具有启迪性,也是现代生活的真实映射,让观众体会到其中的信仰、人性和幸福。

在这种双线叙述中喜剧元素更具有悲情色彩,这就像是婚姻中的黑暗部分,尽管苦不堪言,但仍有无数的人在默默承受,但仍有幸福的时刻值得分享,前行的道路上仍会有温暖的双手和坚定的目光,因此传达出的价值观仍然是乐观向上的,也通过耿浩的故事隐喻美好的未来。

结语:

《心花怒放》呈现了宁浩鲜明的荒诞叙述风格,在光怪陆离的世界中寻找着心灵的慰藉,双线叙述结构很具有新意,让观众在欢乐中体会人性的冷暖和社会的真实,还在耿浩的成长中看到了积极向上的力量,不管处于什么样的位置,记住:面对生活的苦难,一点要微笑,因为爱笑的人运气也不会太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