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湖有他们,不怕

疫情无情人有情,总有那么一些人、一些事,感动着你我。在余杭黄湖,他们的温暖,坚定着大家战“疫”的决心。

吴飞军:时刻准备出发的“专车”司机

“疫情就是命令,我现在又要出发了”。2月7日晚上8点,吴飞军快速简单地打了一声招呼,便上了他的“专车”,去接他的下一位“乘客”。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黄湖镇机关大院里多了一辆轻客。这是镇里临时指定的用于发烧病人往返医院接送的“专车”。而吴飞军,黄湖镇公共服务中心序化组组长,便是专车司机之一。当镇里决定成立专车用于病人的接送时,他二话不说,便主动承担起这份工作。

“工作不算复杂,只要时刻做好准备,第一时间保证全镇发热病人的接送。虽然每天接触的是发热病人,但疫情就是命令,我将时刻做好准备确保完成这项任务。”说话间,电话响了,镇上又有一位发热病人需要接送,吴飞军立刻转身检查车况,确认无误后跳上车,直奔目的地而去。

同事们都说,这工作看似简单,但做好却不容易,一来是需要24小时随叫随到,目前仅有两人轮班,二来,他自己日常负责的城镇序化工作及值班工作都不能放下。“目前情况下,家庭已经顾不上了,前几天还答应儿子要陪他“网上授课”,也只能食言了。”吴飞军说。

宋华琴:是护士长,更是“贴心人”

49岁的宋华琴已经有31年的工作经验,是黄湖卫生院的一名护士长,大年三十前夕,已经准备回家过年的她接到卫生院电话,让她做好值班的准备。宋华琴二话没说就取消了休假计划,随时待命。随着黄湖镇居家隔离点一天天的增加,宋华琴开始承担起了收集居家医学观察户生活垃圾这一岗位。

每次出门之前,宋华琴都要穿好防护服、带上医用手套和口罩,往往收集工作要持续一上午,防护服非常不透气,汗液无法蒸发,并且穿戴也十分麻烦,为了节约时间,宋华琴从上班开始就禁食禁水,避免上厕所。除了收集医学垃圾,宋华琴还要负责全院的消杀工作,安排疫检岗位的诸多事项,宋华琴在她的岗位上坚守了15天,从未休息过,以至于在卫生院看病的患者看到了,都心疼地对她说道:“护士,你真是辛苦了,要保重自己的身体。”除了要照顾患者,宋华琴还需要对患者进行心理辅导,“很多患者,一进来看到我们心里有些害怕,我会给他们进行科普宣教,安抚他们的情绪,我还随身携带了消毒水,不放心可以喷一下”,宋华琴表示。

来玉红:守着福字守着你

来玉红,今年40岁,是一位居家医学观察户的督导员,当她得知自家邻居需要居家医学观察后,便主动报名成为一名督导员。而她的“办公地点”,不过是马路边的一块空地加上一把雨伞。就在这个地方,每天她都要在居家医学观察户的家门口“监督”满8小时,各家各户门口的“福”字,就成了她多日来的“伴侣”。“主要就是随时了解居家医学观察人员的情况,如果他们有什么需求就联络村委帮忙解决”,来玉红说。

在来玉红家中,还有一个12岁的孩子和一位77岁的老人,在站好自己这一班岗的同时她还要负责照顾他们的一天饮食,“为了保证督导不脱岗,我都会和另一位督导员无缝对接好,我烧好饭后再来换回她”,邻里间的互相帮助给疫情防控增添了暖暖温情。

疫情在前,正是有了他们,才让黄湖的父老乡亲们有了对抗疫情的勇气和底气。

黄湖有他们,不怕!

通讯员 | 余欣妍 孔佳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