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不圆万家圆”记心间,浙江万里学院退伍军人勇立“疫”线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陈素萍 通讯员 周懿榕 向娴华

2月10日,寒风凛冽,杭州市萧山区临浦高速出口处,一群身着蓝色雨衣的志愿者坚守在卡点,对来往的车辆和人员登记、测温。

在这群志愿者中,来自浙江万里学院软件工程专业的龚鑫,是一名退伍军人,除夕夜他就报名参加了志愿者活动。

“其实在疫情刚发生的时候,我就在想着自己能不能为疫情防控工作出一份力了。”接受记者采访时,龚鑫说,除夕那天,他得知他弟弟所在的公司正在组织疫情防控的志愿者活动,自己立即报了名。

最初,家里的长辈不赞成龚鑫当志愿者,“这次病毒真的很危险,别人都躲着,你自己还往上冲。”但当时龚鑫的心里只有一个声音:“退伍军人,就要站出来。”

今年的春节不同于以往,人们没有走亲访友,没有喧闹气氛,有的是众志成城,是共同抵抗新冠病毒的肆虐,这使龚鑫想起了他入伍第一年的春节。那时的他刚下连队,春节难免想家,指导员鼓励他和其他战友说:“一家不圆万家圆。”

一家不圆万家圆!如今,这句话再次在龚鑫的脑海中出现,即使不吃不喝连续守卡6小时,即使入伍的时候膝盖受过伤,站立久了双腿会酸痛,他也毫无怨言。他经常贴心地让年纪稍长的志愿者去一旁休息,自己默默多完成一些工作。

龚鑫的主要工作是对经过的车辆以及随车人员逐一排查,用红外测温仪器测量体温并登记在册,宣传防疫知识。

有时,他也会遇到棘手的情况,比如有车主拒戴口罩。龚鑫说,少数车主思想上不重视,但是通过志愿者们细心、耐心的劝说,车主很快认识到自己的不对,赶紧把口罩戴上。

而在嘉兴市海盐县有一支队伍,他们身穿绿马甲,积极投身于这场抗击疫情的战役中,在镇村监测点、小区门口,都有他们的身影,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平安守护联盟”。浙江万里学院电子商务专业的大二学生潜霆焘也在其中,他同样是一名退伍军人。

2月3日,他主动联系雪水港村村委会,表示自己是一名退伍军人,很想尽一份力。至此,电话排查、信息登记、宣传防控知识、卡点执勤,忙得“脚不点地”。

潜霆焘的父亲也是一名志愿者,尽管他心里担心,但还是选择尊重儿子的决定,父子同上“战场”。

“只要疫情不结束,不仅是我和父亲,其他所有站立‘疫’线的志愿者都不会退缩。”潜霆焘说。

陈鑫宇、王江涛……在浙江万里学院,向龚鑫和潜霆焘一样的人还有不少,该校不断有退伍军人加入各地防控志愿者队伍,用实际行动践行退役不褪志、退伍不褪色的军人本色,为战胜疫情奉献退役军人的一份力量。

浙江万里学院团委书记周娟介绍说,除了退伍军人,万里学院还有近百名学生参与了全国9个省份的疫情防控志愿服务工作。他们有的不分昼夜驻守村卡点,有的到敬老院陪伴因为全封闭管理亲人无法探视导致情绪不稳定的老人,还有的参与社区、街道的排查、宣传、巡查。更多的学生在家以设计海报、录制宣传视频、绘画等“艺抗疫情”的方式助力疫情防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