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戏》作文训练——拾取“那夜似的好豆和好戏”

《社戏》作文训练——拾取“那夜似的好豆和好戏”

《社戏》作文训练——拾取“那夜似的好豆和好戏”

“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是在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再也看不到那夜似的好戏了。”

——《社戏》

“好豆、好戏”已经脱离了那具体的实意,而变成了我们生命中一闪一闪的星火。再平凡的事物,因为“那夜”“那人”“那景”都可能变成了唯一不可复制的一次。仔细想来,其实我们的每一天,又哪里是寻常往复,难道不都是与天地独往来的only one吗?

我们用《社戏》唤起了同学们的“那夜”“那豆”“那戏”。

此刻,就让我们静坐家中,彼此诉说,让无数的闪烁星光汇成璀璨银河,温暖疫情下漂浮的心灵吧。

此为一。

夏塘之忆

徐锐楠

夏日里翠绿的蝉鸣从喧闹的叶丛中漏到雨后湿润的土地上,铺开成一片墨绿的影,空气里水气很足,使我的鼻头痒痒的,也使我的心痒痒的。

“走了!”那个熟悉的身影准时从楼上下,手上拿着一盘线,一张网,冲我一招手。“我们今天玩什么啊?”我吸了一下鼻子。他是我姨奶奶的儿子,比我大上半轮,以前每年暑假,我总会去姨奶奶家逗留几天,每次我去看他时,他总能冒出许多不同的点子,与我同玩。

“老地方,”他一边说,一边拉着我的手,跑向一个小小的池塘。他的点子很多,但大部分都是围绕着这个池塘的。这塘不深,刚到我的头顶,四周都是茂密的绿植灌木,三四棵参天的大树伫立在这小池边,似是在施什么神秘的魔法,让什么神奇的东西随时跳出这个池塘。我们在这里捉鱼、网虾,用找来的小树枝生火……

我总是想用电视上那位野外求生的高手的方法钻木取火,可总是以一丝烟也没有的惨败结局收尾,在这时他就会轻蔑一笑:“笨蛋。”装模作样的钻起火来,趁着我一个不注意,他从口袋里摸出早已准备好的打火石,对我说:“闭上眼睛,见证奇迹的时刻!”转身对着枯草打上两下,等我再次睁开眼时,眼前已经升起了正噼啪作响的小火,“这不是生起来了吗?”他满脸笑意,以为我不知道他的诡计。那时的我,总是眼馋他那块打火石,为了争取玩那块打火石的机会,便处处顺着他,没有揭穿他的小把戏。火光在他的眸子中闪烁着,正好是他的心情一般兴奋、自由,如火苗,摇曳着,投下光的影子。

这样的记忆,在我上了小学之后,似乎也就如光一般,从镜子里溜走了。

之后我搬了家,离姨奶奶家又远了不少,于是两家之间的来往也就少了许多,后来他上了高中,学业繁重了起来,也就没有了那么多和我一起玩耍的心思,偶尔我到他家去时,他总是将自己锁在房间里,对我的呼唤不闻不问。

我也曾试图一个人再去那个池塘玩耍,只是,当我再次用打火石升起一团小火,试图烤上一只小鱼时,总觉得这火苗,比曾经的那一团,弱了许多……

点评:

我们都曾试图在一个老地方,再用一个老游戏重新收获曾经的快乐,但是,大多数都无济于事。

那个池塘,那个我,那个他,那块石头,那一团小火,都属于一段岁月,一段时光,就像鲁迅笔下的“百草园”一样,即便把现在的我们再次投放到百草园中,不仅仅不会再有乐园的体验,反而会觉得荒诞无聊吧。

好在,我们有这样的笔和文字,能够让我们在徐锐楠的作文中,一遍遍重温那曾经的快乐。


那天,夕阳落山了

葛文杰

幼时不懂事,生老病死一概不知,那会在田地里疯玩的我还不知道有灾厄要降临在我们家,直到奶奶进了医院……我才知晓时那已是阴阳两隔。

打我记事起奶奶都是很疼我的,可以说是宠溺也不为过,自从她得了糖尿病住进了医院。我的父母就天天去照料奶奶,那段时间也是我玩的最开心的几天,没人管成天与小伙伴在一起,我只知道奶奶得了很严重的病,此外不知任何关于病的事,一个多月后奶奶出院了,我的父亲很高兴,请亲朋好友来家吃饭,那几天奶奶也精神了许多,面露红光长大才知那只不过是“回光返照”。

接下来几天的一个晚上,奶奶带着我去家门前那颗大树下乘凉,徐徐晚风吹过浮动奶奶的鬓角,脸上些许苍白靠在大树下给我讲儿时的故事我听着听着也来了兴趣,微风拂面,带着阵阵花香,我感到非常凉爽、惬意。瞬间抛掉了所有的燥热。残阳如血,天边的云彩像极了一头头小白羊“奶奶,羊。”我指着天上的云“是,是”奶奶笑着说,夕阳把她的影子拉得老长老长,那夕阳仍是那么大,那么圆,金灿灿的,却不再是那么的温暖。此刻,奶奶又在默默地注视着西边的红日,奶奶已经上了年纪了,头发白了一大半,在阳光映照下像染了一头红发。那时,我听了好多故事,“我小的时候门前的池塘还清着呢,我们那时抓鱼每次都抓不到,鱼从脚边游走,痒极了,摔在河里晚上被母亲责怪了一顿”奶奶的脸上洋溢着笑容。渐渐地,太阳只留下了半边脸,我欢喜地对着奶奶说:“奶奶,太阳落山了,我们也回家吃饭吧!”奶奶却一声叹息,说:“奶奶也快和太阳一样一起落山了。”我疑惑了,“奶奶,什么意思呀”她摸了摸我的头,笑而不语。那个夕阳,一老一小,那个小的好动,那个老人如将息的燃灯照耀着这个小辈,成了永恒枯灯。

奶奶是那天夜里死的,半夜从被窝中惊醒,窗外的哭喊让我知道有不好的事发生,但还是惮惮地睡去,那个夕阳后,我在也未见奶奶……

那天的夕阳落山后,就再也没有能上来。


点评:

夕阳、奶奶和我,构成了一个温暖而又悲伤的画面,那镜头似乎是静止的,但是耳边却是我快乐的童声和奶奶温柔的话语。即将离开人世的奶奶和落下的夕阳融在一起,让人触景生情,又觉得物是人非。

我们就是在离别中长大的啊。


云做的馒头

徐珂芮

一场大雨打湿了池塘里摇曳的粉荷,在碧绿的草地上蒙上一层薄雾。往事是尘封在记忆中的梦,那晶莹的水珠是思念的泪滴。

从厨房半掩的门缝里,溢出一点一点的云,像小瀑布一样,慢慢地倾泻下来,将要落到地面时,还打了个转儿,这才依依不舍的消散。

是奶奶在蒸馒头。我从不喜欢吃馒头,奶奶说:“过年了就该吃馒头,这馒头可是我在费了好大力气,拿了一把三十米的梯子爬上天,把天上的云摘下来,揉成面团才做成的呢!”我惊了,跟奶奶说:“是真的吗?”

“当然是真的。”奶奶笑了笑,“这可是云做的馒头哟!”

我半信半疑,但一想到奶奶应该不会骗我,便还是撑着一把伞,站在厨房的门口,踮起脚尖,观察屋里的动静。

雨停了,池塘里的青蛙都跳上了岸,趴在荷叶上,唱着美妙的旋律。太阳上来了,整个厨房的雾气却没有减淡,反而愈来愈浓,把厨房包裹在仙境里,还混着面香,诱惑着我的鼻子。我并没有看清奶奶是如何蒸馒头的,透过门缝,只能看到她的背影。她一会儿弯腰驼背,一会儿拿起手帕擦了擦头上的汗。

半小时后,馒头就出炉了。奶奶拿着一只馒头,招呼我进来,递给我,说到:“快吃吧,但是要小心,不抓稳了,馒头会飞掉哦。”

我小心翼翼的咬了一口,啊!奶奶果然没骗我,那馒头就是云朵做的!虽然我并没有尝过云朵的味道,但那时的我却毫不犹豫的觉得,那就是云做的。因为它雪白雪白的,胖乎乎的,软软的,香气四溢的,不就是云嘛!

金黄的萝卜丝躺在里面,躺在云床上,盖着点肉丝,睡去了。

因为怕它飞走,我把手里的馒头抓变形了,吃的很快。原来馒头也可以这么美味呀。

比起面食,我跟偏爱米饭,但那朵馒头,我至今还在怀念它的味道。

我希望我永远不会忘记,那童年回忆里的一份天真,在任何时候,身边总有一朵雨做的云、一只云做的馒头、一种用心做的爱。

点评:

馒头是司空见惯的,但是奶奶的馒头却是独一无二的,因为奶奶的馒头是用云做的!

徐珂芮同学用充满了童话般的语言将我们带入充满了香甜软糯的仙境里,奶奶的话就像贾平凹笔下的奶奶一样,有着仙女一样的美丽和智慧,她有着将最平凡的生活点石成金的魔法棒,最普通的馒头也能将孙女送上云端。

小作者丝丝入扣,层层推进,通过语言描写、景物描写和细节描写,在呼应中就慢慢地铺就了幸福。


王清语

窗外阴云阵阵,无精打采的麦田在风中左一阵右一阵摇头晃脑,直到恹恹黄绿侵占了整个窗口。

收回视线。一想到从今往后的整个假期都要在这样一个没有WiFi,没有空调,甚至没有一间像样的浴室的小村庄度过,心中难免地涌上一股倦怠。闭上眼睛。有点反胃,是不是晕车了?

外婆穿着大红色的棉袄,那件她向来只在过年的时候穿的新衣,乐呵呵笑盈盈地挥动着锅铲。锅里油亮亮绿油油的韭菜冒着热气。她探着身子往灶里添了把秸秆,一边说道,“我家四丫头就好这口韭菜。这韭菜嫩着呢,没魂的好啊!”她拿白盘子盛了菜,再用锅铲将锅底的油铲了浇在菜上,“油也是新油。”

油发了命地往盘底钻。韭菜越发油亮起来。

也不记得是什么时候回来顺口提了一句想吃韭菜,外婆竟然记得那么清楚。

只见白盘绿叶,赏心悦目。

香的不是菜,而是外婆忙碌的心。

早上起得格外的早。天尚未亮全,家里家外却早已热热闹闹了。院子里三四十岁的主妇扯着嗓门笑着洗衣服,张家的男人戴起了头盔,李家三岁的小孩拖着鼻涕追着狗跑,肥胖的猫咪趴着吃鱼……上班的上班,种地的种地,玩耍的玩耍,各司其职,太阳升起来了,一天开始了,大家都好?

外婆站在田边,教我认蔬菜,这是莴苣,这是黑菜,这是苋菜……随后又叹,现在的孩子连莴苣都不认识,怎么办才好的!外婆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种下种子自然会长出菜来,这哪里是造化,明明就是自己种下的。

隔壁婆婆咿呀咿呀地压着井,搓着番茄上的污垢,笑着说:“哎呀~这是谁呢?不认识婆婆了?”外婆推推我,“长这么大也不知道叫人。”我便叫声西家婆婆,婆婆一副“恍然大悟”的样子:“噢——原来是我们四丫头啊,我说是谁呢,哎呀,四丫头大了,个子比奶奶高了。”

黄毛小狗在院子里围着主人蹦蹦跳跳,摇着尾巴,时不时高兴地叫几声,撒着欢,忽而有追着猫汪汪地跑。花白的猫窜上了树,狗扒着树干冲上面狂吼怒咆。

美的不是景,而是人们淳朴上进的心。

小麦刚出,一片蓬勃的绿色。空气中有股扑鼻的香。想要呆在这里,望地老天荒。

点评:

从一开始的“无精打采”“恹恹黄绿”到结尾的“蓬勃的绿色”“地老天荒”,让我有如此大转变的是什么?

是一盘白盘绿叶赏心悦目的炒韭菜?

是院子里人间烟火的嘈杂热闹?

是田野里刚刚认识的莴苣、黑菜?

是猫上树,狗捉猫的乡间闹剧?

王清语用老道的笔触不留痕迹地描写出那一方天地自由的舞台,一颗心就在那淳朴中扎下根来,扎下根来。

细品王清语的语言,逻辑和细节都很精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