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融媒体中心记者在行动丨铁肩担责 大通湖区融媒体中心从容抗疫

大通湖区融媒体中心记者晚上采访在抗疫一线的交警。

红网时刻记者 汪衡 大通湖区融媒体中心记者 严丽 报道

时光是一首歌,当岁月走到大年三十晚上,洞庭湖畔的大通湖区还是万家灯火,人们在激情燃放烟花爆竹,期待又一个吉祥年。

可是益阳大通湖区融媒体中心主任徐钢心里却隐隐不安,因为区里年前就布置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他觉得这个年可能过不好。

1月25日,新年第一天,大通湖区融媒体中心全面打响了疫情防控舆论战。

迎着天空飘洒的雨滴,徐钢随大通湖区委副书记、区长、区疫情防控领导小组组长胡国文到各镇、社区和监测点进行采访。雨水浸透了他的衣服,他也全然不顾,继续采访。当天编发了《胡国文:重管严控 确保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完胜》。由于学医出身,徐钢还自制了小视频《预防新冠肺炎“一宅二戴三洗”》《钢子提示:如何正确处理不用了的口罩》,在融媒体中心微信公众号“三湘第一湖”发布。

大年初一晚上,徐钢再随区委委员,区委宣传统战部部长姜利文夜查公共娱乐场所,要求各镇娱乐和旅游、宗教活动等聚集场所一律关停。融媒体中心记者们已经感受到了事情的严重性和凝重的工作氛围。

1月26日,大年初二,融媒体中心的所有记者也奔赴阻击疫情第一线,用镜头捕捉各疫情检测网点、卡点广大医务工作者、公安、交警、交通执法人员担责履职的感人瞬间。

在益南高速大通湖检测站,这里进出高速的车辆比平时多,值守人员登记和体温测量任务很忙,但这并没有影响到记者的采访工作,他们依然专注的拍摄、耐心的采访、认真地记录,一切显得忙而不乱。因为他们觉得,如果不记录下这些瞬间,真的有愧于那些辛苦的疫情防控一线人员。

初二的夜晚,寒气袭人,但在区融媒体中心,灯火通明,制作室内设备不停,播音、剪辑、合成……后期制作一气贯通。

为更好地传播疫情防控知识,徐钢深夜创作了土话顺口溜小视频《一定要把“新冠肺炎”消灭掉》,顺口溜朗朗上口,通俗易懂,在红网、学习强国等多家媒体呈现后,群众喜欢观看,达到了很好的传播效果。同时开启了区镇村三级“村村响”广播,每天中午、傍晚开机播送疫情防控信息和防疫知识宣传。

在这场战“疫”中,新闻中心副主任郭建华,母亲病危在床,中心负责人让他休息,他却以大局为重,白天忙于采访、写稿、剪辑,晚上还要照顾母亲,连续四天四夜没有合眼。不久母亲不幸过世,悲痛至极的他知道正值抗击疫情非常时期,母亲的后事一切从简,仅用两天时间料理完老人后事,又迅速回到了防疫新闻采访的现场。虽然他坚持工作,可同事们分明能看到他哭红的双眼和眼角的泪水……

总编辑严丽和主播涂丹都有年幼的小孩,工作人员几次催她们回家,但她们说,“你们通宵达旦的工作很辛苦,我们要记录下你们的艰辛和付出,受这点苦算什么”。每天紧张忙碌着,还出不得半点差错,神经时刻紧绷。工作中她们几次出现身体不适也不下火线。

记者任静和祝佳也每天都在一线采访,现场采写了不少既硬核又温暖的新闻稿件,展现了90后的担当。年轻的他们说,“去现场就是记者的天职。”

突如其来的疫情,不仅考验了深入第一线、与新冠肺炎直接面对的记者,同时也考验了新闻工作者的团队精神。

重点突出执勤一线中,公安、交警和医护人员以及广大党员的新闻和专题片《爱,让我们在一起》《夜晚,最亮的星》《不造谣 不信谣 不传谣》《最美的舞者》《75岁老党员徐小年花鼓说防疫》《新闻特写:生死三小时》《最美夫妻档》《扎心对话“老头子”我想你》等大量有温度,接地气的稿件和节目,都凝聚了团结的力量,集体的结晶。

从1月22日至2月5日,大通湖区融媒体中心推出自采新闻报道稿100多篇,制作专题片和小视频60多个,编辑转发省市主管部门指定稿件、权威媒体发布的信息60多篇,播出各类公告、防疫知识、公益宣传短片90多次,营造了良好的疫情防控舆论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