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明七擒七纵,孟获顺服,如“复卦六三,频复,厉,无咎”之意

复卦六三。频复,厉,无咎。《象》曰:频复之厉,义无咎也。


意思就是,复卦六三。频繁的返回,有危险但没有灾难。《象》:频繁返回的危险,在道义上是应当没有灾难的

六三为阴爻居刚位,代表有动力,说明是本身就不太安稳。同时六三在下卦中,震为雷、为动,此时在复卦中,所以会频繁的返回到正道上。故而为“频复。”

当然频繁的返回,就是飘忽不定、有患失患得之象,频繁的返回,也可以说是反复无常,有些意志不坚定,所以因为是有危险的,为。但是最后还是能返回正道,所以则

无咎

因为在其做错事、又错误、迷失方向时,是危险的,但返回后,自然危险有所改善,如此在道义上是不应当有灾难的,故而为“义无咎也”。

复卦六三就是说,其意志不坚定,在改过的过程中不坚决,还会犯同样的错误,也可以说是坏习惯难改。通俗点说就是有时改过的,但过段时间又犯错误。


不过还好的是他虽然旧习难改,但好在他最终还是回归正道。在他的努力下,最终走向正道。在这段改过的过程中,迷失方向时是危险,但当他重回正道时,自然而然的没有灾难。

当然也可以换个角度来看,为了做好一件事情,但做一次失败了,只能重新开始。然后换个方法,但又失败了。只能继续换个方法,重新开始。如此的频繁来回,在失败错误中寻找正错的方法。所谓失败乃成功之母,最终在接连的失败错误下,而找到了正确的方法和道路。

不论以什么角度来看,复卦六三中的“频复”字面理解可引申为就是太过频繁、过于反复,不过还好的是最终能回归正道,虽然在回归正道的路上吃了不少的苦,但至少是没有灾难的。说到这里就想到一个三国时期孟获的故事,孟获反叛蜀汉,诸葛亮对孟获七擒七纵,最终让孟获心服不再反叛。


七擒七纵

孟获是三国时期南中的首领,后起兵反叛蜀汉。诸葛亮于是亲自带兵去征讨。孟获此人不仅作战勇敢,而且还意志坚强,在当地还是有影响的,他被当地夷人和汉人所敬佩。当然孟获虽勇却缺少用兵之道,故而被诸葛亮打败并被擒住。

诸葛亮为了让孟获彻底降服,决定对孟获以德服人,毕竟孟获在当地有影响了。孟获被擒不服气,诸葛亮就把孟获放了。两方约定再战。

但不幸的是孟获之后又被擒住,同样他还是服气,诸葛亮就又放了他。就这样,诸葛亮为了让孟获真心的臣服,虽然之后又抓住孟获数次,但每次都是把他放了。


后诸葛亮的做法彻底打动了孟获,让孟获从心里是佩服诸葛亮的,当时孟获就说“作战中七纵七擒,自古没有听说过,丞相对我们仁至义尽了”,于是孟获就率部归降,不再反叛。

所谓两方交战,若被擒的一方不愿投降,杀一个本无可厚非,因为放之就是给自己带来麻烦,但诸葛亮明知明知会如此,还是接二连三的释放被擒的孟获,这就是因为孟获一次一次的不愿真心降服。

但诸葛亮的耐心应该还是有限度的,诸葛亮对孟获七纵七擒已经仁至义尽了,若孟获还是不愿真心归降继续和诸葛亮作对,到时孟获的结果可能就会悲惨的。


还好的是孟获最终能归降蜀汉,孟获频繁的被擒、被放、和诸葛亮对阵,最终到归降,这段过程就如复卦六三说的“频复,厉,无咎”。正是因为孟获的“频繁”,所以才会被擒(厉、有危险),正是因为孟获最终的“复”,才会没有灾难。诸葛亮对孟获七擒七纵就想要孟获真心归降,当孟获真心归降后,理当是没有灾难的(义无咎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