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红帽”,抗“疫”战场上闪亮的风景线

河北共产党员网承德讯(记者 王强 通讯员 周彩玲 王军宇)“中国加油!武汉加油!”

话虽简短,却喊得人热血澎湃,这是承德市猴山沟村党员先锋岗上执勤的党员自发录制的“武汉加油”小视频。

凛冽寒风中,他们戴着“小红帽”、挂着“红袖标”坚守在各个岗位,这个冬天,这场战“疫”,因为有这群“小红帽”的参与而多了几分温暖、增了几份力量,同是也成为了一道闪亮的风景线。

排查线上,“小红帽”做好“排雷员”

自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对武汉返乡人员的摸排成了重中之重,细致掌握返乡人员信息,针对“四类人员”采取相应隔离措施。在“敲门见人”大排查行动中,平泉镇357名小组长和党员全部投入排查,充分发挥自身作用,做到排查村不漏户、户不漏人。

“摸排从武汉返乡人员,是对全村村民负责,我非常支持这件事,作为一名党员,我也想为守护大家的安全贡献自己的力量,所以我们党员、组长一起进行‘敲门见人’大排查,找出可能的带病者,切断传播源。”南岭村党员高春华说道。

“小红帽”向出入人员了解情况,进行排查

检查站上,“小红帽”做好“守门人”

天刚蒙蒙亮,各村防疫检查站已经“运作”起来,拦截过往车辆,做好村民出入登记。

平泉镇29个行政村共设立“党员先锋岗”29个、防疫检查站63个,陆续有400多名农村党员主动请战,要求到防疫检查站执勤。

令人感动的是,药王庙村老党员常瑞祥也“不甘示弱”地加入了执勤队伍。他说,“我今年75,这个岁数还能给村里做点贡献,我挺高兴的,家里人也很支持我,只是叮嘱我路滑小心、注意安全。”

村书记张立柱说,“设立防疫检查站之后,我们党支部的党员率先垂范,40名党员中就有22名党员主动报名值班,并带动了102名群众共同参与到其中,形成了党群同心、群防群治的防控氛围,大家对做好这件工作都很有信心。”

面对外来车辆和人员,“小红帽”们毫不含糊地严格检查和劝返,不卖“人情账”,做好“守门人”,阻止外人进村,真正切断病毒传播途径。在各村党员的带动下,全镇共1045名村民代表和群众加入义务执勤队伍,壮大了防控工作的力量。

宣传岗上,“小红帽”做好“大喇叭”

“如何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及临床表现……”宣传喇叭在包村干部张高森开往赵杖子村的车上不停播放。他说,“这个车载喇叭还挺好,我们下乡的路上就能搞宣传,走到哪就宣传到哪。”

平泉镇为党员干部配置了30多个车载喇叭,为的就是拓宽疫情防控的宣传途径,扩大覆盖面,提高知晓率。下乡路上,回家途中,车开到哪里,哪里就是党员宣传的“阵地”。

此外,各村村部的广播大喇叭也未曾“休息”,一直处于循环播放中;党员“小红帽”也在积极行动,发放张贴平泉镇自制“一封信”10000份,张贴公告、签订承诺书15700份,全方位、多角度开展宣传活动,引导群众不信谣、不传谣,自主防控,科学防控。

“小红帽”张贴宣传通告

捐赠点上,“小红帽”做好“先行者”

疫情当前,在外的流动党员也没有忘记在家乡防控一线奋战的父老乡亲。南岭村流动党员丁树奎在得知村里设置防疫检查站之后,迅速采购板蓝根、口罩、一次性手套等物资邮寄到村,他对村书记说,“虽然我没在村里,但我还是想为防疫做点贡献,东西虽然不多,却是我的心意,麻烦李书记您给值班的大伙发一下。”

除了捐赠物品的,还有党员自发捐款。

康杖子村党员王桂兰给村书记微信转账500元。王桂兰说自己没在老家,不能亲身参与防疫,只能转一些钱用于村里的疫情防控经费。

截至目前,平泉镇各村共接收党员、群众捐赠折合人民币1万多元。

面对严峻形势,疫情防控进入“第二个14天”,为减少群众外出,党员们再次发扬风格、冲锋在前,开展便民服务活动,主动为群众代买生活必需品、药品等。

如果你问我是谁,我会回答“共产党”;如果你问我叫什么,我会回答“小红帽”,这是平泉镇抗“疫”一线近400多名党员最深情的告白。

危难时刻,党旗格外红。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全镇已形成了党员打头阵、群众齐参与、全民战“疫”情的生动局面,党群同心,群防群控,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