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yond,不止音乐上的超越,还有心灵和思想的超越

黄家驹对音乐的热爱,还要源自于一把捡来的吉他,17岁时,黄家驹在邻居搬家的时候捡来了一把木吉他,他本来是想拿去送人,可那朋友觉得吉他太破了就没有收,于是黄家驹就打算废物利用一下自己弹着打发时间,

没想到他这一弹,就再也停不下来了。后来,他加入了一个业余的乐队,结果没两天就被乐队的吉他手赶出来了,理由是他的吉他弹得实在是太烂了。这件事情深深伤害了黄家驹的自尊心,他发誓总有一天要超越这个吉他手,要超越这支乐队。于是,他攒了笔钱,买了一把新吉他之后,就关起门来自己一个人没日没夜地苦练了起来。
1983年,黄家驹得到了他人生中另一把非常重要的吉他,这一年,香港《吉他》杂志举办山叶吉他比赛,黄家驹想参加却苦于没有乐队,就在这时,黄家驹在常去琴行的老板介绍下,认识了一个会打鼓的人——叶世荣,同样爱摇滚,黄家驹就拉着叶世荣以及两位朋友(邓炜谦及李荣潮)组了个队参赛,到报名的时候这个为了参赛而临时组合的乐队还没有名字,当时比赛的乐队大都是以翻唱为主,披头士的歌更是几乎被唱了个遍,黄家驹认为他们和别人不一样,他们可是原创,是创作型的摇滚乐队,所以名字也一定要在别人前面,要超越别人,最终他们用了“Beyond”为乐队的名字参加了比赛。Beyond参赛的两首作品《Brain attack》(脑补袭击)、《Photograph》都是出自21岁的黄家驹之手。1983年,《吉他》杂志上报道了Beyond获奖的消息,文章的标题是:一个新乐队启航了——Beyond

上世纪80年代,在商业气息浓厚的香港流行乐坛,由谭咏麟带起了一股“都市情歌”的风潮,与香港当时的经济发展有关,香港娱乐圈纷纷开始翻唱英文流行歌曲,于是千篇一律的情歌占据了当时香港流行音乐的主要市场。而Beyond坚持自己的音乐,坚持自己的音乐梦想。当时的乐队成员已经固定为黄家驹、黄家强、叶世荣、黄贯中。在“二楼后座”这个地方,诞生了许多beyond的作品。1985年,beyond商量举办一场演唱会,可那是他们还未出名,自己掏腰包开演唱会,当时黄家驹的父母塞给他5000块钱,他的家境并不好,而5000块钱想要举办演唱会也远远不够,于是他们开始拼命打工,在打工之余,演唱会的一切黄家驹都亲力亲为,终于,在香港坚道明爱中心,开了一场《永远等待》演唱会,他们邀请了很多家唱片公司的人来观看,可当时座位却只坐了一半,唱片公司的人也几乎没来,演唱会开到一半,又有一大半的人离席。毫无疑问这场演唱会不仅没赚钱还亏了。

但这场音乐会之后,通过业内人士邀请,beyond去台湾参加了“亚太流行音乐节”,这次音乐节beyond的歌曲得到了部分观众的欣赏,这给逆境中的黄家驹带来了鼓舞,于是回到香港之后,他打算出唱片,可钱的问题又来了,他们没有签约任何一家唱片公司,手头的存款也因演唱会打了水漂,当时没有一家唱片公司愿意出钱给他们出唱片,于是他们当时又决定自费,一定要出唱片。于是《再见理想》这部专辑在1986诞生了,专辑同名主打歌

《再见理想》由黄家驹作曲并个人独唱 ,这首歌曲是Beyond早期最能代表他们精神与现实压迫的作品。可当时销量并不好,惨痛的销量又给了黄家驹第二次沉重的打击。就在黄家驹垂头丧气的时候,一个人敲响了“二楼后座”的大门,这个人叫陈健添,beyond开演唱会的时候他也到场了,他看出了这支乐队未来的发展性,于是把Beyond乐队叫来了他的公司,这时的Beyond激动万分。
1987年,随Beyond发行EP《永远等待》;黄家驹为该EP作曲5首、作词4首,其中由黄家驹创作的歌曲《永远等待》不仅是其尝试用粤语创作摇滚作品的开端,同时也是他发表的第一首中文歌曲,此外由黄家驹创作的《昔日舞曲》登上了香港电台流行榜,并成为Beyond第一首被电视台拍成MTV的歌曲;由于此时的Beyond未能被大众接受,因此黄家驹和Beyond成员的装扮也受到了外界的批评 ;同年,随Beyond发行专辑《亚拉伯跳舞女郎》,最终也以失败告终。
第二年,也就是1988年3月,beyond又推出了第二张唱片《现代舞台》,该专辑虽然销量欠佳,但却是Beyond批判社会现象的开始。这时唱片公司发出通牒,如果第三张唱片还不成功的话,那乐队就解散吧。专辑销量不好,乐队自然没有收入,他们不得不去酒吧卖唱,唱着他们最不愿意唱的“口水歌”,甚至有时候把心爱的乐器卖掉换钱,最为窘迫的时候,连换一根琴弦的钱都没有,就在此时,让黄家驹更感雪上加霜的是
相恋四年的女友与他分手了,《喜欢你》这首歌就是为了纪念这段感情而创作的。
黄家驹一直坚持着他的理想,而就在1988年,命运之门向Beyond打开,1988年十大劲歌金曲颁奖典礼上一首充满了东方古典色彩的歌曲《大地》一炮而红,真正让beyond火了起来由此开创了香港的“非情歌时代”。黄家驹早在签约前就已写出《大地》的demo,经纪人陈建添却怕初签约的beyond名气不够浪费了这首好曲,于是没有发行。1988年Beyond濒临解散,陈建添想起了这首曲子,黄家驹却无论如何也找不到demo了。当demo最终被找到时,最后一张大碟已快做好。时间紧迫,陈建添找到刘卓辉填写了歌词,助Beyond一曲成名。刘卓辉也自此开始在香港词坛名声鹊起。
beyond乐队成立时,黄家驹的父母并不看好,后来,黄家强被拉进乐队的时候,父母就极力反对,值得庆幸的是,最后父母还是尊重了他们的选择,《报答一生》这首歌就是兄弟向父亲的致敬,感谢父亲对他们梦想的支持,为我奉献 没有尽头。而《真的爱你》则是黄家驹送给母亲的心意,沉醉于音阶她不赞赏,母亲的爱却从未退让。
这时beyond已经拥有大量歌迷,成为媒体追捧的对象,可是与音乐无关的通告也越来越多,beyond的身影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一些商业活动上,“二楼后座”时期的音乐氛围似乎离他们越来越远,在经纪公司的要求下,他们推出大众化的歌曲,在大众眼中他们从“摇滚组合”变成了“偶像组合”。这是香港娱乐圈逃不过的过程,可beyond并没有妥协,他们向香港娱乐圈宣战了!在《俾面派对》这首歌里,黄家驹毫不客气地讽刺了香港娱乐圈的浮华作风,似为名节做奴隶。黄家驹在采访中说过一句话“香港没有乐坛,只有娱乐圈”,这句话一说出口,立即引起了轩然大波。不久,传出了黄家驹辱骂歌迷这样的传闻,也许因为beyond的歌迷大多是充满热情的年轻人,在看演唱会的时候做出过于激烈的行为,黄家驹遭到演唱会主办方的投诉,他像管教弟弟妹妹一样劝导他的歌迷,可是他却发现,有些粉丝喜欢他只是觉得他很有型,并不是真的喜欢他的音乐,这让他觉得很伤心。那些曾经狂热的乐迷,在黄家驹的引导下慢慢定性,黄家驹耐心地教他们如何将音乐与乐器融合,包括教他们要如何看待人生,要怎么看待世界。
1990年对黄家驹来说,又是一个重要的年份,那年南非黑人领袖曼德拉被释放,黄家驹用音乐向曼德拉致敬
,曼德拉被关押27年之久,经过艰苦的斗争,于1990年出狱,出狱后曼德拉继续领导南非的反种族歧视运动。黑色肌肤给他的意义,是一生奉献,肤色斗争中。从这首《光辉岁月》开始,beyond的音乐开始有了些微妙的变化,开始越来越多地关注社会、关注世界。
1990年到1991年,黄家驹远赴非洲,在家驹访新几内亚的日记中,他写道:车子开动的时候,窗外忽然出现一个小孩子挥手的形象,那个shot吸引了我。我看着小孩不停地追着车子,不停地挥手,眼光热切温暖得像火,我凝望着,也顾不得把它录下来。最后,车子开快了,孩子消失在后面了。但是我仍不忘那个景象,那种从没有过的热情眼光,如此真挚为何会为我们这样的陌生人去流露……。1991年的肯尼亚之行与Beyond经典反战歌曲《AMANI》大有关联,据说当时家驹为了与当地人最快沟通,问了和平与爱在非洲语中怎么说,然后立即用当地语言AMANI和NAKUPENDA开始谱曲,用了不到十分钟就写出了《AMANI》的副歌,刘卓辉说过,家驹这样的人,除了天才还能怎么形容呢?回到香港后,家驹必然是第一时间就完成了AMANI这首旷世之作。
1991年beyond在香港举办了生命接触演唱会,为什么叫生命接触,想必与两次不凡的非洲之旅有着莫大的关系。在演唱《再见理想》之前,黄家驹说了这样一段话:
我们Beyond这几年,从我们没机会一直到有机会, 一路上的改变,我们有开心也有不开心的事,但都不要紧,我们beyond永远会组乐队,到手指不会弹琴了为止,我们会一直坚持乐队的信念,希望大家和我们有同样的想法。就在这场演唱会结束之后,黄家驹宣布,他要带着beyond乐队离开故乡,远赴日本发展。日本的音乐一直是亚洲音乐的中心点,黄家驹觉得日本是个能让beyond音乐发展的地方。在日本,beyond虽然在语言上有些障碍,但的确在音乐上有所提升。那段时间,beyond的主要工作就是在日本录歌,然后回香港宣传,再到日本录歌曲的英文版,并留在日本继续宣传。起初在日本,beyond确实过了一段纯粹录歌的日子,但不久在香港娱乐圈发生过的悲剧又开始重演,beyond还是要参加无止境的宣传通告。
1993年的6月24日这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