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筑牢“第一道防线”这名居委干部把办公室变成了“卧室”

新民晚报讯(记者 杨欢)新冠肺炎的袭来,触发了全国的“免疫系统”,为防感染,大家足不出户,把病毒拒之门外。然而,虹桥街道长虹居委会书记陆卫却走出家门, 忙碌在防疫最前线。因为牵挂社区里的独居老人,她把铺盖搬进了办公室,24小时值守。从年初二返岗,到元宵节完成最后一轮巡查,陆卫已连轴转了14天,用苦干、巧干、实干为居民筑牢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防线”。

图说:由沙发拼成的床铺代替了原先的行军床,陆卫与居委主任一起探讨工作。李铭珅 摄

办公室成了“临时卧室 ”

几张沙发拼在一起,薄薄的夏被上盖一层毛毯,简易的“床”就这么搭成了。昨天(8日)上午,记者走进陆卫的办公室,她正忙着通知居民领取口罩预约购买的凭证。只见被子叠得整整齐齐摞在一旁,但沙发还没来得及复原归位。看见记者走进来,陆卫不好意思地说,“早上睁开眼就忙起来了,到现在都没空收拾。”

办公室里为何搭出一张床?虹桥街道联络员成奕华解释道,“陆书记连续14天都没回过家了,她白天做好疫情防控的各项工作,晚上又一个人留下来值守。之前这里放的是张行军床,但陆书记腰椎不好,奔波劳累了好几天,痛得实在吃不消,就把沙发拼在一起,凑活当床睡。”

原来,陆卫的家离居委会比较远,“换乘两次地铁,单程需要花费50分钟。”为了能让其他干部多休息会儿,她主动值起所有的夜班,把办公室当成了“临时卧室 ”。“我每天需要接触大量的人群,考虑到孙子才14个月大,与其让家人承担被感染的风险,我不如把通勤时间节省下来,踏踏实实留在居委会里做好防疫工作。”

“阿姨侬口罩买过了伐?”

“这个方法蛮灵额,把出入证挂在胸口找起来方便多了”。

掐算着日子,小区里有两户人家的隔离期限满了,陆卫决定亲自上门问候。一路上她遇到不少熟人,每走几步就得停下来寒暄一番,还有一位住在3楼的老奶奶打开窗户探出头来问候,“书记你要注意休息啊,别太累了。”

“这是位独居老人,年纪大了眼睛看不见,但听到我的声音就能辨认出来。”说到这里,陆卫感慨道,居民们就像亲人般嘘寒问暖,自己早已把这里当成家了。

居委干部成了“快递员”

“为了挨家挨户上门登记,我们一口气要爬6层楼,一共57栋楼,一天下来,大家的口罩都被蒸气浸透了,嗓子也疼的说不出话来。”据了解,长虹小区目前共有1245户居民,其中老人占比近八成。

正值疫情防控关键期,上门排查只是陆卫工作的一小部分,她还“身兼数职”,成了“宣传兵”“快递员”“代购买手”。返沪人员登记、口罩预约购买、进出人员发放出入证等工作要在短时间内完成,居委干部一共就8人,工作的艰辛程度可想而知。

在陆卫的手机里,记者看到了一份“小菜清单”:大白菜2棵、嫩豆腐2盒、西红柿4-5个…… “隔离的住户不能出门,就把需要的物品列出来,我‘采购’好送过去。”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一天晚上,陆卫接到居民的求助来电。“外卖不能送上楼,她说家里有个宝宝需要照看,实在走不开。”二话不说,陆卫就跑到小区门口帮对方拿外卖。“居民们有困难,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居委会,他们打电话给我代表着信任,能帮则尽力去帮。”

每天睁开眼就得上岗,下班也没个准点,日子虽然过得充实,但夜深人静时,陆卫难免想念家人。“送外卖时看到住户怀里抱的小孩,我就想起了小孙子,他们差不多大。那晚我第一次体会了失眠的滋味,只能看着手机里的合影宽慰自己,等疫情过去了,就可以回家带宝宝出去玩了。”

图说:陆卫为居民讲解小区出入证的重要性。李铭珅 摄

社区治理无捷径

“日看晾晒,夜观灯火。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探访完隔离期满的住户,陆卫突然抛出了这个问题。

原来这是小区的90位楼组长和党员志愿者为了排摸返沪人员想出的妙招。陆卫告诉记者,“邻居是租客的,居民一般会知道,如果白天看到衣服晾出来了,晚上发现灯亮起来了,就知道他已返沪,志愿者立刻在微信群汇报,我们马上登门了解情况,这样可以做到排摸全覆盖、不留任何遗漏。”

细节之处见真功。虽然陆卫去年就到了退休的年纪,但居民的一再挽留,使她坚守在岗位上任劳任怨。她总结出自己的工作心得: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社区的治理就和操持家务一样,要考虑的都是些柴米油盐的琐碎小事,但小事做好并不容易,唯一的诀窍就是细心、耐心加真心。

晚上8点多,陆卫还在办公室里忙碌着,饭都没顾得上吃一口。我问她,元宵节不回家吗?

“不了,返程高潮在即,我明儿一早去巡查,晚上如果有什么突发情况,留在这里也好照应。”陆卫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