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一道门 护一座城——富县疫情防控工作小记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随处能看到富县党员干部排查的身影。

1月29日,富县北高速疫情防控监测点,临时党支部全体党员举手表决,交警大队县乡道路巡逻大队长刘大刚“临危受命”,被推举为临时党支部纪检委员。

当天,刘大刚和同事在检测排查中,拦截一辆陕J牌照轿车,经测量,乘驾2人体温分别为38.6摄氏度和38.7摄氏度,气氛顿时有些紧张。刘大刚和同事耐心劝导,说明了疫情防控措施,征得他们的配合,随即对其进行临时隔离,将其送至县人民医院作进一步诊断,所幸有惊无险。

自北高速疫情防控监测点成立以来,刘大刚就和同事一起,在北高速路口对进入富县境内的车辆进行拦截排查,做到不漏一车、一人,大家亲切地称他为“富县北大门的守护者”。仅1月28日一天,富县北高速疫情防控监测点检测入城车辆500余辆。

在黑夜中坚守的何止一人。

晚上10时,在全县海拔最高的北道德乡照八寺村,气温只有零下15摄氏度。该村距离县城48公里,此刻万家灯火已息,更是没有车辆,副乡长李新军还在驻守,他说,这里是进入北道德乡的大门,守好这里全乡人民就是安全的。

守一道门,护一座城,佑一方百姓。

而在寺仙镇寺仙村,基层党员群众纷纷行动,让党旗在疫情防控斗争第一线高高飘扬。

“赵书记,我是曹海东,我虽然不是党员,但我的母亲是党员,因年纪大了不方便,我申请替母亲值班。”1月30日晚,寺仙村村务平台微信群里出现了这样一个申请。

“我每天去村里摸排、宣传的时候,许多党员群众都要求前往疫情防控监测点值班,到了晚上他们又在微信群里继续申请,还有许多年龄较大的党员通过各种途径来支持村里的防疫工作。”寺仙村党支部书记赵小亮说。

71岁党员李全友老伴疾病缠身,离不开各种医护用品,但他坚持将自己仅有的10个口罩分了一半给疫情防控监测点使用;50岁的聋哑人士曹鹏军把自己家的红外线体温测量仪无偿贡献给疫情防控监测点;村民缑福梅将自家的遮阳伞和桌椅拿出来让疫情防控监测点值班人员使用……“平时,共产党员这个身份也许和普通老百姓没什么区别,但是关键时刻,共产党员就是一面旗帜。”看着身边飘扬的党旗,赵小亮说。

一路采访,记者看到无论是县城还是农村,在这场分秒必争的战役中,富县的基层党组织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各守其责,各尽其职,万名党员干部冲在前,在群防群治第一线、保障救助第一线,铸成防疫前线最坚固的长城。(记者 樊小帅 通讯员 辛文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