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屏"如面 等你团圆|直击乌鲁木齐防疫一线工作者的元宵节

农历正月十五日,元宵节,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在这团圆时分,有些人却负重前行在抗击疫情的“火线”上,只能隔着屏幕和家人“团圆”。

期待早日与你团圆

妻子张红霞(左) 乌鲁木齐绿城广场住宅物业服务中心员工,丈夫鲁军征(右)阜康市人民警察。

2月8日9时,从单位食堂盛了一碗汤圆,绿城广场住宅物业服务中心员工张红霞回到了宿舍,像往常一样打开手机视频通话。

“媳妇,今天感觉怎么样,身体还好吧!”对面传来老公熟悉的声音。“过段时间我再去产检,昨天电话咨询了医生,都还好。”

28岁的张红霞是乌鲁木齐一名物业工作人员,丈夫鲁军征是阜康市一名警察。从大年三十开始,两人一直坚守在疫情防控工作一线,已有半个月没见面。

张红霞已怀孕三个多月,她说家人都很挂念自己的身体,除了打电话外,每天早中晚丈夫都会和自己视频。

“放心,现在大家都宅在家里,我每天就是接听业主的咨询电话,没有外出,也没回家,住宿舍。”面对丈夫的叮嘱,张红霞说着起身转了一圈:“看,我吃得好睡得好,长胖了吧!下次见面,你就看到了。”(乌鲁木齐晚报全媒体记者王媛媛)

隔着屏幕的牵挂

双胞胎兄弟正与父亲视频聊天

“老爸,老妈给我们煮了汤圆,可好吃啦。”“老爸真希望你能回来和我们一起吃汤圆。”隔着手机屏幕,看着视频中两个双胞胎儿子端着汤圆品味的模样,隋京春眼眶湿润了。

隋京春是市规划局驻米东区古牧地镇泰和社区工作队副队长。摘下胶皮手套,他用手指摩挲着屏幕上两个儿子晃动的脸庞。

自2017年到工作队,隋京春总是很忙,每月见儿子得次数屈指可数。

让隋京春感到愧疚的是,面临中考两个儿子不在同一班级,三年多来,妻子只能参加一个儿子的家长会,他总是缺席另一个儿子的家长会。“眼下,疫情防控最重要,忙完这阵子,我就回去给你们做大盘鸡吃。”说完,他挂断视频,又和队友们给居民们去送菜。(乌鲁木齐晚报全媒体记者江斌伟)

她的声音我的力量

达坂城区西沟乡水磨村村民马锐和未婚妻原本打算2月4日举办婚礼,因为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推迟了婚礼。这个元宵节,因为值夜班,马锐又回不了家了……

“媳妇,你和爸妈包饺子吃了吗、煮元宵了吗?”通过视频电话,马锐和未婚妻聊起了家常,又一个节日不能陪在媳妇身边马锐有些愧疚。

在这个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马锐虽然早早就定好了婚礼,但他和未婚妻还是和家人商量后,推迟了婚礼,同时,他自己也请愿到一线防控。

“防疫要紧,我相信不仅仅是我,每一个有担当的人都会在紧要关头做出这样的选择。”马锐说。

匆匆吃过晚饭,马锐披上大衣往检查点走去,视频那头,未婚妻叮嘱他戴好口罩,穿厚点,等他回家。

“她的话,就是我战斗的动力。”马锐说。(乌鲁木齐晚报全媒体记者贾梦妍)

盼早日归家与亲人团圆

2月8日,市市场监管局办公室副主任邢景新与父亲的微信视频截图。(图由受访者提供)

这个元宵节,对市市场监管局办公室副主任邢景新来说,既普通又特殊,普通的是,节日加班他早已习惯;特殊的是,今年父亲生病住院,他坚守在防疫一线,无法在父亲病床前尽孝,他心里愧疚。

面对疫情,市市场监管局多举措保障防护物资持续供应市场。作为全局的“大后方”,办公室的人都变得更忙碌:整理相关材料、协调督导组深入市场进行市场监管、一线员工防护物资发放等后勤保障工作,都落在邢景新和同事们的肩上。

邢景新每天奔波,微信步数都在两万步以上。两天前,他还主动请缨加入单位的值班队伍,吃住都在单位,只能挤出很短的时间跟父亲、家人通个微信。

“每一位奋斗在防疫一线的人都很辛苦,我们力所能及地做好后方辅助,连轴转不算什么。”邢景新说,这个节日,他最大的愿望就是大家都健健康康的。(乌鲁木齐晚报全媒体记者王璇)

等疫情结束我们结婚

护士李转转和在甘肃的未婚夫邢续龙视频拍照。(受访者供图)

“各位亲朋好友,我们原定的婚礼暂时取消,在这里说声抱歉。”26岁的李转转春节期间发了一条这样的微信朋友圈。

家在甘肃的李转转是经开区(头屯河区)天麓花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护士。原本已回去准备婚礼的她,看到单位通报新冠肺炎后,当即决定推迟婚礼,回到工作岗位。

“丫头,能请个假吗?我请帖发了,席也定了?”

“爸,我们医护人员都回去了,我必须赶回去。”李转转安抚父亲。

最终得到父母和男友的支持后,1月29日,李转转踏上兰州到乌鲁木齐的列车。

因是外地返乌人员,李转转主动在宿舍进行医学观察14天,但这她丝毫没有耽误工作:统计上报各种报表,对辖区返乌人员建立档案,全面跟踪,核对各项数据表格……

元宵节当天,李转转在电话里对男友说:“亲爱的,我没事!安心等着,等疫情结束,我们就结婚!”(乌鲁木齐晚报全媒体记者唐红梅 通讯员杜冬玲)

明年春节回家看爸妈

乌鲁木齐县公安局水西沟派出所民警张凯(左),张凯爱人乌鲁木齐县水务局工作人员杨帆(右)。受访者供图

“我会好好照顾自己,你也要做好防护,保重身体,我们一起努力!”2月8日,午休时间,听到视频里妻子杨帆的回复,张凯眼里充满爱意。

一个多月前,乌鲁木齐县公安局水西沟派出所民警张凯和乌鲁木齐县水务局工作人员杨帆步入婚姻。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打乱了张凯带着新婚妻子回家过年、拜访亲戚长辈的计划。

大年三十,说服父母后,这对刚结婚的夫妻,共同奔赴疫情防控一线,成了并肩的战友。

防控疫情要做的很多,日常消毒、出入管控、排查登记、测量体温、入户走访了解并解决辖区居民生活诉求……同在乌鲁木齐县,夫妻俩见面的机会少得可怜,只能隔着手机屏幕匆匆交代几句。

“等疫情结束,我多抽空陪你。明年的春节,我们再一起回家看望爸妈。”挂断视频后,张凯和杨帆又各自继续投入疫情防控战斗中……(乌鲁木齐晚报全媒体记者郭军鸽)

战“疫”胜利时全家再团聚

正在驾驶货运列车的刘晓炎(左),刘晓炎的妻子沈思源(右)。受访者供图

2月8日凌晨1时40分,当很多人进入梦乡时,中国铁路乌鲁木齐局集团有限公司乌鲁木齐机务段乌运转车间火车司机刘晓炎,则抵达工作岗位,他要驾驶一趟货运列车,前往吐鲁番。

当日16时54分,他再次出乘,驾驶货运列车从吐鲁番返回乌鲁木齐西站。

“货运列车装运的有很多重要物资和防疫物品,我要保证安全正点送达。”刘晓炎说。

刘晓炎的妻子沈思源是新疆军区总医院的一名医生,疫情防控期间,同为共产党员,两人都主动请战,各自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同心战“疫”。

刘晓炎主动请缨加入党员突击预备队,春节期间放弃休息连续值乘,一趟趟拉运重点物资。而沈思源得知医院要组建医疗队前往湖北武汉参与抗击疫情工作,也主动报名申请参加,做好了各种准备。他们刚满3岁的孩子,则交由父母照顾。

“我这半月就回过一次家。”刘晓炎说。

元宵节当天,驾驶火车的刘晓炎,在上车前给沈思源发了条微信送去祝福。刘晓炎说,待到战“疫”胜利时,全家再团聚。(乌鲁木齐晚报全媒体记者王艳红)

我的不团圆换来大团圆

水塔山片区清泉社区党委书记张雯和女儿视频。受访者供图

2月8日一大早,张雯的手机多次响起,她知道那是还在成都的4岁女儿打来的。

张雯是水磨沟区水塔山片区清泉社区党委书记,从大年三十至今,张雯所在的社区工作人员全员在岗,摸排登记、安顿返乌人员、为居家人员送去生活必需品……

“要不是朋友发来祝福微信,还真不知道今天是元宵节。”张雯说,顾不上吃元宵,只想尽早控制住疫情。

中午,张雯抽空接通了家人的视频电话,“妈妈,我想你了,我刚吃完汤圆,你吃了没?”听到女儿奶声奶气的声音,张雯忍不住哽咽了……

统计元宵,蔬菜数量、安排统一采购,下午给辖区居家人员、孤寡老人派送,手头的活儿一个接一个,和女儿还没说上两句话,张雯就不得不挂断电话。

“我们不团圆,可以换来更多的人的团圆。”张雯说。(乌鲁木齐晚报全媒体记者王磊)

一起守望一座城

忙到深夜,蒋晓(左)和女友唐静才抽出时间视频见一面。受访者供图

忙完上午的工作,蒋晓回单位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手机视频,见到了原计划2月2日领证的女朋友唐静。“元宵节了,想看看她。”

蒋晓是乌鲁木齐晚报社(乌鲁木齐晚报集团)的一名摄影记者,女朋友唐静是经开区(头屯河区)中亚北路片区的一名工作人员。

抢现场、拍人物、抓特写……面对疫情,蒋晓选择坚守岗位,奔赴第一现场,用镜头记录防疫足迹、一线坚守、各族群众齐心防控、这座城市的温暖和感动;唐静则是把家搬到了办公室,核对、记录各项数据并上报。

从大年三十那天起,蒋晓唐静就进入了“战斗”状态。由于无法见面,两人常常通过手机,加油鼓劲。

“不单是我们,医生、民警等,大家都很辛苦。我们这么做,都是希望能早点战胜疫情。”蒋晓说。(乌鲁木齐晚报全媒体记者郭军鸽)

“母女兵”坚守诉思念

南航新疆分公司客舱部乘务长田静怡(右)和妈妈。受访者供图

“今天中午吃抓饭,银耳元宵汤……”

“伙食不错啊你,我这炒面味道也挺好。”

中午,南航新疆分公司客舱部乘务长田静怡和妈妈通过视频,晒起了午饭,让精河县人民医院的医生妈妈放下了心。

几天前,田静怡主动申请参加集中待飞,一直要到2月底才能回家。远在精河的妈妈总担心她吃不好、穿不暖,但自己也同样坚守在岗位上,只能通过电话,叮嘱女儿照顾好自己。

“只能在吃饭时视频一小会儿,其余时间工作忙,我也找不到她。”田静怡说,有时候也很担心妈妈会不会太累,会不会有接触风险,但妈妈总让自己放心,反过来又唠叨自己在飞机上戴好口罩,保护好自己。

田静怡说,母女俩已经有好几个星期没见面了,希望月底值勤结束,那时一切都已过去,可以和妈妈见一面。(乌鲁木齐晚报全媒体记者李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