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人的“雙重標準”被展現得淋漓盡致

都說看的越明白,就越感到背脊發涼。

這部號稱“十年來最重要的美國電影”,真的名不虛傳——

《盧斯》

相信,很多人在點進來之前,都沒聽說過這片。

但它名氣不大,“來頭”卻不小。

先說排面。

海報上除最左那位小哥外,個頂個的大咖。

娜奧米·沃茨,在《金剛》里美得令人心顫,是各大電影獎項最佳女主有力角逐者。

奧克塔維亞·斯賓瑟,代表作《水形物語》、《幫助》,是好萊塢的黃金女配角。

蒂姆·羅斯,這位大家應該很熟了。

他在《海上鋼琴師》裡出神入化地塑造了一個不諳世事、純潔無辜的鋼琴天才,是公認的最帥氣的實力派。

如此豪華的陣容,讓人期待值爆棚。

果然,影片上映後反響熱烈。

在各大影評網站收穫不錯的口碑,尤其Metascore,專家給出72分。

而之前大爆的《小丑》和李安的《雙子殺手》分別是58、33分。

此外,本片還提名第35屆聖丹斯電影節評審團大獎。

影片直指美國社會的眾多問題,從種族到性別,再到暴力與教育......

主題很廣泛,節奏氛圍很驚悚。

導演狠心的把觀眾推向黑暗的深淵,逼迫你近距離凝視其中的惡,讓你直視恐懼而不得脫逃。

就像網友說的——

現在也就黑人導演敢拍這樣的片子。

故事的主人公盧斯,經歷有些複雜。

他出生在非洲戰亂國家,父母雙亡,是個拿著槍長大的童兵。

直到7歲那年,被一對美國白人夫婦收養,他才從水深火熱之中逃脫。

盧斯健康長大,不僅成績優異,還是個運動健將。

從小兵到優等生,養父母對盧斯的教育是成功的,他常被邀請演說自己的“改造”史。

一時之間,他成為整個社會的標杆,是美國教育交出的一份美麗的“成績單”

然而有一天,這個標杆歪掉了。

事情的緣由是,盧斯在一篇論文裡,借某位歷史人物的口,宣揚“只有暴力才能讓殖民者擺脫統治者”,觀點偏激。

盧斯的出身,戳中了老師哈莉特的敏感神經,她不允許這位好學生有“汙點”。

於是私底下找來盧斯的母親,把論文給她,讓她警惕這件事。

同時一併交給她的,還有哈莉特擅自從盧斯的儲物櫃裡搜到的煙火。

在學校,煙火屬於違禁用品。

難道盧斯想要炸學校?

我們不得而知,儘管盧斯的母親不認為兒子會那樣做,但他依舊內心忐忑,不得安寧。

她不知道該不該問盧斯,也不知道怎麼問。

這邊母親還在猶豫,鏡頭切到盧斯,他已經發現了被母親藏起來的論文和煙火。

很快,聰明的盧斯就意識到這事和哈莉特有關。

結果第二天,他就在課堂上當著所有同學的面暗諷她不尊重學生的隱私,毫無根據就懷疑自己。

最後還挑釁般的,拿“煙火爆炸”這個梗調侃了一番。

說者有沒有心,不確定,反正聽者是絕對上心了,哈莉特這下更篤定盧斯的反動思想。

然而,事實真的如此嗎?

在父母的質問下,盧斯聲稱儲物櫃裡的煙火並不是自己的,甚至因為男生之間總是共用櫃子,他也搞不清楚是誰的。

這話聽起來像是狡辯,果然,父親並不相信。

這個疑問還無解,又迎來了下一個疑問。

鏡頭給到盧斯一個意味深長的畫面——

他在超市偶遇哈莉特和她妹妹,盧斯曾上前和妹妹寒暄了幾句。

熟人見面打個招呼實屬正常。

誰知第二天,哈莉特的妹妹像瘋了一般,跑到學校大吵大鬧,口中邊喊著“哈莉特不願承認自己的黑人身份”,邊脫掉衣服,一件不剩。

妹妹是否有精神方面的疾病,不知道,但此刻站一旁的哈莉特簡直要崩潰。

圍觀學生的鬨笑聲,就像一把把刀子直插她的心臟。

可惜,哈莉特的糟心事這才是個開頭。

當天晚上,她發現自己家中的玻璃上,被人用紅漆噴上侮辱詞彙;

隨後一個亞裔面孔女孩,找到她,並說出一個驚人的秘密:她在醉酒後,疑似遭到盧斯性侵。

這下可好,原本就懷疑盧斯的哈莉特彷彿揪住了他的小辮子,立刻帶著女孩去學校,準備和盧斯對峙。

在正式開戰之前,哈莉特先是和盧斯一對一。

她接連扔出論文、違禁菸花等問題進行逼問,但就像校領導說的,這些都是她的臆想,沒有實際證據,更讓人出其不意的是,盧斯母親竟聲稱自己從未見過所謂的煙花。

哈莉特氣得說不出話,準備把女孩帶出來,結果一看,人不見了。

好傢伙,哈莉特敗得很徹底。

事情到這就結束了嗎?

似乎沒那麼容易,“失蹤”的煙花突然出現了,並直接把哈莉特的辦公室燒了個精光。

意外的是,校方並沒有責怪哈莉特指認的盧斯,而是懷疑是哈莉特栽贓、報復盧斯,甚至要讓她丟掉工作。

看到這,別說你了,就連小編也糊塗了。

到底是女老師說謊,還是盧斯說謊了?

煙花到底是不是盧斯的?哈莉特妹妹的發瘋是否和他有關?放火的又是誰呢?

是盧斯?

可從亞裔女孩對盧斯媽媽說的話可以看出,他曾幫她解圍,讓人感覺盧斯是個不錯的男生。

但要說不是盧斯。

那為何盧斯母親否認收到過煙火,並且,在火災發生後,家中的煙花竟不翼而飛了。

提前告訴你,導演直到最後也沒給出答案。

因為他要的就是這個效果,讓你猜不透,簡直是比燒腦片還燒腦

不瞞你們說,小編幾乎站過每個角色,也質疑過每個人,猜到最後就愈發感到偏見的可怕,歧視的不公。

“雙標”這個詞,在現實生活中再常見不過,而且,人們通常意識不到。

比如老師哈莉特。

她本身是非裔,因此對種族問題上異常敏感,強調美國人眼中的“政治正確”。

她反對暴力、歧視黑人、偏激思想。

卻在沒證據的情況下懷疑盧斯、為黑人妹妹感到丟臉,發現黑人學生吸大麻,給予的處分要遠超過白人學生。

這些無疑將她對黑人的刻板印象,以及內心深處的自卑表露無疑。

還有盧斯的媽媽,她幫盧斯“隱瞞”煙花的事情;

她愛盧斯,更愛教育成功後的“盧斯”,用他的優秀來滿足虛榮心,彰顯自己高尚的品格。

在聽到亞裔女孩講述被男生們醉酒後欺負,她立刻反問:有沒有可能,盧斯是那些男生中的一個?

你看,她對兒子盧斯有著不自知的歧視。

在這樣畸形的美國“政治正確”的引導下,黑人盧斯言論不能涉及任何暴力,吸大麻、看A片也不再是簡單的壞學生幹壞事。

他必須是好的,不能有一個汙點。

可以說,盧斯象徵著美國教育的成功,他儼然成了社會標榜美國精神的犧牲品。

在這種看似自由公正的環境下,盧斯戴上面具,學會虛偽和掩飾。

他的野性和無奈,我們只能從他奮力奔跑的表情和sex中瞥見一二。

可悲的是,影片最後盧斯不得不再次站上令他厭惡的演講臺,重複著“感動勵志”的成長史——

我意識到我能成為美國人有多麼幸運。因為在這裡,我能放下過去重新開始,也能做回真正的自己。

哪怕並不完美,人們也依然能接受這樣的我。

在改名為“盧斯”之前,他的名字是什麼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揹負著所有人的高尚,承載著一個虛偽的美國夢。

為此,“盧斯們”註定要永遠帶著面具活著。

因為一旦這面具破碎,他們便什麼都不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