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南溪:一对奋战在疫情防控的“警医”夫妻档

当疫情来袭时,人人自卫,戴口罩、讲卫生,不与来历不明、身份不明的人接触!然而在南溪有一对夫妻,他们互相鼓励、冲锋在前,疫情面前、逆行而上,含泪“扔”下家人,为了共同的使命,同赴疫情防控第一线。他——张明,一名人民警察,现任宜宾市公安局南溪区分局治安大队教导员;她——张明的妻子,向禄春,宜宾市南溪区医疗保障局办公室主任,战“疫”后立即被抽调到南溪区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指挥部办公室。他们是不怕死?是金刚之躯?不,都不是,他们仅凭:党徽护体+神圣使命+满腔热血,还有简单防护,就能所向披靡、逆流而上,不管不顾!他们是藏青蓝和天使白的主人;他们是保护平安、守护健康的卫士和天使;他们是警察和医生。

舍小家为大家 挺身而出坚守职责



这个春节,对于民警张明一家来说有些不同:几个月后儿子即将迎来人生的重大转折——高考,本来打算请休假,在家陪孩子制定寒假学习计划并执行、提供生活保障。因为今年6月,就是检验孩子寒窗十二年成果的时候,也是检验父母的时候。成绩好坏,都不容悔过。但,从大年二十起,他就没休息过。对重点企业走访、对烟花爆竹节销售生产商节前“体检”,使得他忙得不可开交!陪孩子过年的承诺,早已被张明愧疚得每天惦记着,却又被无数工作推延着。

1月24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打响后,南溪公安取消全体民辅警休息,分局党委要求公安必须发挥在疫情防控中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公安此次疫情核心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张明,这个承诺更是遥遥无期,被钉上了“无法兑现”的标签。“国难当头、义不容辞!”舍小家为国家,因为他是党员、一个有着20年党龄的老党员,此时,他必须站出来,带头干、作表率。坚守20年前,右手握拳的那个年轻小伙对党和国家最庄重的承诺——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陪伴家人,划入了“牺牲”的目录。

在办公室:他和大队长上传下达情况、分析数据、调整卡点警力;按照排班,他每隔一天又到卡点执勤12小时,这样的连轴转,让他能在往返卡点的车上,倒头就睡。卡点每班盘查1100余辆车,基本上每分钟1.5辆,吃饭喝水都在路边帐篷。第二日回办公室又对返乡重点人员核查,与区委要求“三人组”上门或打电话逐一排查;同时负责配合卫健、疾控等部门对密切接触人员进行查找并送去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回家的晚上,要么就十一二点,要么已到凌晨三、四点钟。儿子的学习也不能检查,这是他最不放心的事。儿子曾问到:“爸爸,你冲在一线,你就不怕感染吗?”,他回答到:“不怕,谁叫爸爸是警察呢?”因为他知道: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警察就是担当,党员就是模范。

两人并肩而行 一起打赢这场战“疫”


当她被抽调到南溪区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指挥部办公室时,她没有半点迟疑,一口答应。答应时,她可能忘了对儿子的承诺、忘了儿子今年高考,而是积极投入抗击疫情工作,拟草方案、处理数据、提出建议、为全区抗击疫情提供第一手资料,保证全区疫情防控工作的决策正确性。从此,他们夫妻聚少离多。这个春节,他们一家人没有在一起团圆过一次,没有照过一张全家福,几乎每天都说不上一句话,深夜回家的两个人,看到先回家熟睡的那一个人,另一个人都不愿喊醒对方,但距离让他们的感情更加深厚、更加深爱……他们彼此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保护好自己,照顾好自己,注意安全啊”。这句最简单的告白,口罩覆盖了他们的疲劳、憔悴,但覆盖不了他们的责任。



由于早出晚归,夫妻没有时间跟孩子进行交流,有时趁中午午饭时间,与孩子视频一下,了解其学习和生活情况。疫情原因儿子推迟返校,夫妻二人都忙,无暇照看孩子,孩子在家要么方便面、要么盒饭,天天在家凑合着吃。眼看高考了,年迈体弱的爷爷奶奶不忍孙儿的“留守生活”,要进城来来做饭,奶奶严重晕车,就只得由爷爷陪着,走走停停从南溪区留宾徒步2小时进城里来。



张明和妻子看在眼里,也痛在心里,父母虽文化不高,但正是这份爱默默支持着、鼓励着、激励着夫妻二人在各自岗位上勇挑重担、迎难而上,并在抗击疫情的路上,并肩作战、相向而行,只为撑起那片能自由呼吸的天!(赵洎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