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审判两不误 互联网庭审四连发——黄骅法院首次通过互联网审理刑事案件

2月6日中午11时30分至13时50分,黄骅法院刑事审判庭四名法官错时庭审,连续作战,通过互联网庭审的方式完成四件刑事案件的审理,在有效防控疫情传播的同时,全力保障审判工作顺利进行,切实维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互联网庭审在民事审判领域已经得到广泛推广应用,但对于刑事审判来说,还是新生事物。为了保障庭审顺利进行,黄骅法院对系统操作、庭审流程、网络保障、突发情况应对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研究部署。黄骅法院党组书记、院长郭淑仙和刑事审判工作主管院领导党组副书记、副院长许元峰更是一线指挥,在审判庭进行现场指导,确保黄骅法院首次刑事审判互联网庭审圆满完成。

“您看一下我手指的这个地方,点一下下拉三角,然后点击设置,填上你收到的短信上的账号和密码……”书记员孙华宇说到这停了下来,他要等被告人找到短信,誊写好账号和密码,输入完成以后才能解释下一步操作,因为被告人王某年纪较大,对手机操作不熟悉,他得从头一点一点的教。

这是一件危险驾驶犯罪案件,被告人王某醉酒后驾驶摩托车发生交通事故,不仅自己受了伤,还要承担事故的全部责任。为了怕操作出现问题,案件承办法官龚长华提前与王某取得联系,沟通庭审事宜,并和书记员一起对王某进行应用培训。然而,好不容易把操作流程教明白了,最后因为王某手机和网络的问题前功尽弃,不过最后在王某家人的协助下,通过笔记本电脑顺利完成了庭审。

此次审理的四件刑事案件为三件危险驾驶案件、一件盗窃案件,被告人均为取保候审人员。黄骅法院从疫情防控的大局考虑,为防止人员聚集流动造成疫情防控隐患,创新性引入“互联网庭审”,让被告人足不出户就能参加庭审,并完成网上质证、网上签字等程序,避免疫情交叉感染,也节约了时间。同时,为避免网络堵塞,黄骅法院在检察院的协同配合下,采取集中错时开庭的方式,既节约了司法资源,又提高了办案效率。

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网上立案、网上交费、网上质证、网上开庭等网络诉讼服务,切实为广大人民群众带来了极大的便利,“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越来越成为司法服务的新时尚,增强人民群众的司法获得感和幸福感,黄骅法院一直在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