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25条”浙南产业集聚区4个街道各有硬招

温州市疫情防控“25条”颁布以来,从2月1日开始,浙南产业集聚区(经开区)下辖的4个街道,根据各自辖区的特点,各出硬招,严格落实居家硬管控的措施,助力疫情得到缓解,争取早日取得疫情防控的胜利。

星海街道突出“防、控、管” ,将作战单元细化到各个楼栋、各个家庭,制作了《居民出行管控登记表》,管控居民出行;海城街道构筑街、村、单元、点为“四道防线”,以最硬举措落实“七天不出门”;沙城街道形成层层设卡、村村协防的管控体系;天河街道在有确诊病例的村实行闭环管理防扩散。

星海街道

突出“防、控、管”

星海街道进一步明确刚性举措责任分工,对标对表补短板、找漏洞、促平衡,突出“防、控、管”,进一步强化重点管控,确保疫情风险不扩散。

突出一个“防”字。始终坚持“社自为战”“企自为战”,将战“疫”单元落实到社区、网格、小区、企业,更是将作战单元细化到各个楼栋、各个家庭。旭日小区、瑞丰锦园等小区制作了《居民出行管控登记表》,每栋一张登记表,每户出行需做好登记,一个家庭每两天只允许一人出门一次,全面落实史上“最严禁令”。对道路、小区卡口实行“六个一”措施,对进出车辆与人员进行“流水线式”宣传、排查、登记,从源头上阻断病毒传染。

突出一个“控”字。第一时间取消所有聚集性活动,暂停所有公共场所活动,提醒、呼吁广大群众减少集聚活动,先后关闭公共场所32个(其中文化礼堂6个、党群服务中心4个、宗教场所4个 、天主教临时聚会点1个,培训机构5个,娱乐场所10个、图书馆1个、养老服务中心1个),关闭商场2家、酒店2家,做好婚庆推迟的通知,并形成后续巡逻检查机制。严格要求小微园业主、出租房房东履行主体责任。

突出一个“管”字。辖区共有2个农贸市场和1个海鲜批发市场,分别为置信农贸市场和星海中心农贸市场,其中置信农贸市场已关闭,星海中心农贸市场上午7点开市,中午12点休市;冷链批发市场开放。农贸市场每日消杀2次,街道市监所每日督查经营户和顾客佩戴口罩和测量体温情况。除去个别餐饮店铺及药店,“五小”店铺基本关闭,药店傍晚17点关闭。

海城街道

四道防线确保不出门

海城街道发动街村干部、党员志愿者、民间力量等270余人,在10个村配套组建“三支队伍”,构筑街、村、单元、点为“四道防线”,以最硬举措落实“七天不出门”。一是由街道领导、驻村组长、社区民警、村主职干部组成“突击队”,利用辖区视频监控体系进行全天候指挥作战,对突发应急情况进行突击管控。二是由各村两委组建“劝导队”,利用传统的广播、高音喇叭等形式,走街串巷24小时无间断巡逻劝导,发现人员集聚或其他隐患进行及时处置。三是组建由党员志愿者、民间力量组成的防疫“最小单元”服务队,主动上门对老弱病残等群体进行帮扶,对小区、单元楼部分有物资采购需求的市民提供帮助。

沙城街道

进一步筑牢战“疫”防线

沙城街道贯彻落实“六号公告”要求,用好宣传动员“大喇叭”。严格执行居家硬管控措施,由街道统一制作并发放村民通行证,村民经过各卡点必须凭通行证出入,确保两天内每户只能1人出门1次。进一步强化宣传劝导工作,各村组建妇女志愿者队伍挨家挨户分发资料,组建村居巡逻队针对聚集或不佩戴口罩人员利用扩音喇叭进行严厉劝导,同时各村每半个小时滚动广播“六号公告”内容,切实形成铺天盖地的宣传动员态势。

全面实行“六个一”管理,守好基层单元“入口关”。紧盯各村、小区、楼宇以及农贸市场、商超、餐饮等营业场所,进一步压实“六个一”闭环管理措施。

严格执行“六个一律”管控,当好街村卡口“守门员”。设置街道级出入检查点8个,村级卡点23个,制定出台卡口管控“六个一律”,形成层层设卡、村村协防的管控体系。

切实推动“六大举措”落地,打好返工防控“提前量”。通过电话微信或上门送达通知书等方式,全面签订《企业疫情防控承诺书》,并督促企业建立“一企一档”“一人一表”,实行每日上报机制。设立企业擅自开(复)工举报电话“0577-86992218”及举报奖励机制,统筹市监、电力、经发、应急等力量,加强对企业监管力度。

天河街道

实行闭环管理防扩散

天河街道在西前村实行闭环管理防扩散,坚决保障疫情防输出、防蔓延、防风险。一是居家硬管理。立即封锁确诊患者居住地的一个自然村组,严禁该自然村组村民外出,并且实行集中居家观察14天,隔离时间为2月4日-2月18日24点止。二是集中硬排查。封闭全村主要道路,累计封锁7条道路,仅留永丰西路、南利路两条道路供村民进出。在永丰西路牌坊口、南利路路口设立两个卡口,实行严格把守,按照询问流程做好排查登记。三是限制严出行。统一发放通行证,村民、外来人员凭证外出,每户家庭两天派一人外出一次。做好宣传劝导工作,劝导村民少出家门、不出家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