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ncet Neurol:宣武医院韩璎教授参与发表文章,阐述主观认知下降的临床特征丨专家视角

2020年1月17日,《柳叶刀·神经病学》(The Lancet Neurology,IF:28.755) 在线发表题为“Thecharacterisation of subjective cognitive decline”的文章,主观认知下降(subjective cognitive decline, SCD)概念提出者、德国科隆大学Frank Jessen教授为本文通信作者,同时来自哈佛大学医学院、荷兰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学、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墨尔本大学等学者共同参与撰写。其中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韩璎教授为共同作者之一。

研究背景

主观认知下降(subjectivecognitive decline, SCD)是指个体主观上认为自己较之前正常状态有持续的记忆或认知功能下降,但客观的神经心理测验在正常范围内。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SCD人群有可能处于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的超早期,且增加了日后认知下降及进展至轻度认知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 MCI)、AD痴呆的风险。基于标记物的研究也发现SCD人群具有和AD类似的特征性的病理改变,进一步提示SCD为AD高风险人群。同时,也有不少国内外学者对SCD抱以怀疑态度,甚至否认其临床意义和科学研究的价值。

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程度日益加深,人们对脑健康的关注度在逐渐提高,医疗保健机构出现认知功能正常却因担心记忆下降而求医的SCD人群也相应增加。因此,在临床实践中如何规范处置SCD这部分人群是临床医生面临的一项新课题。

本文主要观点:

➤ SCD不是一个独立的诊断实体,虽然大多数SCD并不会进展至痴呆,但SCD可预示某部分人群未来认知功能下降;

➤在2014年提出的SCD-plus条目的基础上新增两条:(1)持续性的SCD;(2)因SCD而去医院求医;

➤对于积极求医的SCD人群,其临床处置应该因人而异;

➤目前关于SCD和AD生物标记物关联性研究还不多,尤其是纵向研究。

图1 随着时间变化,SCD人群认知功能的变化图

此文的发表一方面是回应业内同道的质疑,另一方面是肯定SCD的临床价值和研究意义。特别的,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宣武医院)韩璎教授与国际同行一道参与本文工作并发表于国际知名医学杂志,表明韩璎教授团队的学术研究得到了国际学界的充分认可。

专家简介

韩璎教授

主要从事老年痴呆临床诊疗和认知障碍的神经影像学研究工作,是贾建平教授认知团队的技术骨干。国内较早将多模态磁共振成像方法应用于轻度认知障碍疾病早期评价,证实在轻度认知障碍早期即可出现脑结构和功能改变。指导研究生在国际会议作大会发言,其中一名获得第十三届亚太地区神经病学年会(2012年)青年科学家激励奖。

参考文献:

[1] Jessen,F., Amariglio, R. E., Buckley, R. F., van der Flier, W. M., Han, Y., Molinuevo,J. L., … Wagner, M. (2020). The characterisation of subjective cognitivedecline. The Lancet Neurology. doi:10.1016/s1474-4422(19)30368-0.

[2] 北京认知神经科学学会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