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打败了怪兽,爸爸妈妈就回家了

洪科威夫妻和儿子在视频聊天。 通讯员供图

1月31日18点18分,记者在朋友圈看到这样一条动态:“碰到双职工家庭都要忙,孩子就只能成留守儿童了,多方会谈很成功。”

这张照片,看着让人鼻酸。

画面里是父亲、母亲和孩子在视频聊天,三个人,三个不同的背景。很多人在朋友圈留言:“一线社工,辛苦了!”

“爸爸妈妈怎么不回家?”

发这条朋友圈的是鄞州区钟公庙街道金家漕社区社工洪科威,今年刚到而立之年。妻子陈菲在都市森林社区上班,同样是一名社工。

两人在工作中相识相爱,2017年步入婚姻殿堂,现在儿子已经2周岁了。这个特别的春节,小夫妻忙得不可开交,儿子只能由住在鄞江的老人帮忙照看。

他们从1月27日开始回到社区工作,这几天就没有歇过,更没机会见到儿子。

平日里,儿子都带在身边,晚上就是他们的亲子时光。但这几天,洪科威夫妻都不在家,儿子时常会冷不丁问奶奶:“爸爸妈妈怎么不回来了?”

当天18点左右,夫妻俩和儿子视频聊天,这是一天中一家人最欢乐的时候。

“爸爸!妈妈!”一打开视频,儿子就想要扑进母亲的怀抱,小嘴叫得特别甜。

“你们什么时候回家啊?”

“爸爸妈妈在工作呢。宝宝乖,和奶奶住几天。”

“什么时候来接我呀?”儿子不依不饶。

儿子的问题,把他们难住了。夫妻俩面面相觑,不知如何回答。

“等打败了怪兽,爸爸妈妈就回家了!”洪科威这样和儿子开玩笑。他打心眼里希望,那一天来得快一些。

“来,泡面,干一碗!”

“戴好口罩,当心点!”每天早晨,夫妻俩就在这句暖心的提醒中告别,奔赴一线。来不及说太多,同是一线社工,他们感同身受。

大年初一,刚好是陈菲值班,当天她就陪同辖区的医护人员去一线走访。出门前,洪科威特意追出来嘱咐了一句:“一定要做好防护!”

当时,一线缺乏专业的医疗设备,陈菲戴着一次性医用口罩就出门了。

“有新闻报道说,病毒可能通过眼睛结膜传染,一线医护人员需要佩戴防护镜。那天她出门的时候,我有些担心。想给她买一副护目镜,可跑遍了周边的商店和医院都没找到。”洪科威说。

陈菲好不容易在社区找到一副游泳镜,戴着就出了门。没想到意外发生了,在一线走访时,游泳镜突然爆了。

回来的时候,怕丈夫担心,陈菲压根儿不敢提及。几天后,两人无意间说起这件事,结果陈菲不小心说漏了嘴。

打那以后,每次出门,洪科威总是再三叮嘱。“去一线,防护要做好,自己注意点!”虽然有时候语气重了点,但她知道,都是满满的心疼。

两个社区相距不远,但夫妻俩在工作期间没有任何交集。洪科威经常挨家挨户在辖区排查,陈菲主要负责宣传,同样需要跟着工作人员到一线走访。

大年初五,两人在社区值夜班,需要从当天16点45分值班到次日8点30分。

夫妻俩在社区办公室值班各忙各的。

“肚子有点饿,约个夜宵?”

“来,泡面,干一碗!”

这是夫妻俩仅有的互动时间,22点左右,两人各自泡了一碗面当夜宵,又继续忙乎了。

作为社区基层工作者,洪科威和陈菲并不像投入一线的医护人员那样有着轰轰烈烈的事迹,他们不过是日复一日做着看似普通的工作,但他们和所有医护人员一样,都有一颗火热的心和敢于担当的精神。

在基层工作近7年,洪科威把这当成了一份事业。“现在,谁都知道疫情危险,但任务下来的时候,顾不了这么多了,再危险都要冲上去。”

记者 薛曹盛 通讯员 高秀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