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管理---"以严治班"三误区

许多有经验的班主任管理班级往往强调一个"严"字。"以严治班"的科学性毋容置疑。古人云:"不立规知无以成方园"。但纵观我们的班务工作现状也不难发现"以严治班"存在着误区。

一、教育观念上的误区一以凶为严

许多人误以为"凶"就是严。外表凶就是严。而态度温和、面带笑容则是不严。所以整天板着面孔、表情淡漠,长年不见笑脸。不管什么时候见到学生总是非常严肃。时间一长,学生便敬而远之。班主任在,就藏起真面孔,关闭心扉。即便促膝谈心也是敷衍了事,口是心非。班主任不在,则我打我素。师生关系逐渐疏远,师生感情逐渐淡化。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这种"猫和老鼠"式的师生关系,其教育效果可想而知。摄于威压,学生当面是沉寂的,守纪的,背后则依然故我。另外,师生关系的疏远也导致班主任耳目失聪,对班级情况难于洞察,造成对班级逐步失控。

二、自身修养上的误区一严以待人,宽以对已

救者误以为'以严治班"只是针对学生的。因而对学生要求严格近乎苛刻,而对自己刚放松要求,成了"严以待人,宽以对已"。我们在生活中常会看到这种情况:班主任要求学生养成卫生习惯,见到地上有纸头要捡起来,不要随地吐痰。一有违反即予处理。而自己走路遇到纸头则视而不见,上课时随地吐痰更是习以为常。班主任要求学生早上准点到校,一旦迟到就要严肃处理。而自己跚跚来迟却司空见惯。象这一类教育者放松自我要求的事不一而足。"严以待人,宽以对已"就不能充分发挥教育者的表率作用。时间一长,学生就会觉得老师只说不做,言行不一。班主任的形象就会黯然失色,威信也会一落千丈。另外对班级十部也会产生负面效应。他们也会象班主任一样苛刻要未别的同学,而自已却放松要求,凌架于同学之上。

三、教育措施上的误区一以罚代教

"以严治班"的误区表现在实施措施上的往往是以罚代教。误以为"罚"就是严。处罚越重越见其严,效果越好。学生稍有不是,即予以处罚。诸如乱丢纸头罚捡纸头多少多少、少做一题作生罚做多少多少、自习课违纪罚站等等,不胜枚举。学生犯了错误,不是耐心说服教育,不是认真做好思想工作,而是把学生教育工作成人化,订立繁多的处罚条例,一旦违反即予处罚。以罚代教的害处颇多。它违背了教育原则,也纵容了体罚学生的错误行为。滥用处罚必然导致变相体罚、体罚愈演愈烈。由罚站罚跑逐步发展为拳脚相加。这种以罚代教违纪违法,易于造成学生的逆反心理,使师生更为疏远,进而演变为对立、对抗,难于真正达到教育目的。

因此,我们在贯彻"以严治班"的管理思想时务必要注意端正思想,加强个人修养,改进教育方法,才能真正发挥其教育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