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你好,但也请快点走


2020年的一月,本来是欢天喜地的一个月份。因为,农历的春节就在这个月里来临,在外的游子也纷纷归家团聚。

但是,2020的这个春节,却是中国人过的最难过的一个节日。因为,一场肺炎疫情蔓延了全国,给这个春节蒙上厚厚的一层阴影。

武汉是这场疫情的中心,感染人数最多。因为年关近,从武汉散向全国的人又多,于是才出现了全国性的新型冠状肺炎病毒的感染。

因为隔离是最有效的防治方式,所以这个春节,人们自动或者被动的选择在家禁足。街道上虽不是万人空巷,却也是少见人影这和往时的春节,简直就是天壤之别。

新年新年计划的合成图像

整个一月,有三分之一的时间都在家里。因为疫情,很多人没有心思过年——那些奋斗在一线的工作者,还有那些正在隔离病房的病人,那些家里有人感染的家属。

即使是健康的人群,因为对于疫情的担心,也少见了往日的欢乐。这个除夕夜,我想,央视春晚的收视率应该会达到一个新高,因为,在过往的年中,不会有这么多人都围在家中看电视。

疫情一天比一天严重,确诊的人数一天比一天增加。每天看数字,心就多揪了一分。感觉很无能为力。除了安静地呆在家中,什么都做不了。

看到钟南山院士在接受采访时眼眶发湿的样子,我的眼泪涮涮往外流。可以想像,一线的医务工作者们是怎么样的艰苦奋斗;可以想像,他们与病魔做着怎么样凶险的对峙!

其实,对于我这个以写字为生的人来说,安静地呆在家中不是一件难事。很多时候,为了赶稿,一周或者十天半月不出门,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但是,那时的心情和现在的心情还是不一样的。自己在家赶稿子的心情是平静而充实的,而现在,心是悬着的,因为那些日益增长的数字牵动着心弦。我们不是说自己没事就好,还要照顾家人,还要牵挂远方的亲人和朋友。

早年写杂志的时候,有几本杂志的社址就在武汉。那几年,我结识了诸多杂志的编辑,也因此和武汉结下了不解之缘。我的第一篇杂志情感大稿,就发在武汉的一家杂志上,拿到了在当时看来是不菲的一笔稿费。

因为和编辑有联系,南下路过武汉的时候,我还在武汉逗留了两天。逛武汉,吃美食,赏武大的樱花,看东湖的美景。我因此对武汉念念不忘。

可是如今,武汉成了疫情的中心。我牵扯那些在武汉的朋友们,跟他们联系的时候,得知他们都还安好,这颗心总算放下了一些。但是,能够感受到他们的担心和紧张。这也是可以理解的。处在外围的我们,善且心情如此,何况身在疫情中心的他们!

只是,担心归担心,身为媒体人的他们,仍然奋战在第一线,就如当年抗洪报道,抗非典报道一样,没有人退缩,也没有人害怕过。在生死面前,在危险面前,除了战士,除了医生,就是这些一线的记者了。

在忐忑不安的心情中,二月来了。我从没有一次像现在这个,希望二月快点来,然后快点走。我想,到了二月,疫情就会有一个好转。或者过了二月,疫情就能解除了!

所以,二月,是我最为期盼的,盼它来,也盼它走!这想法终究是有点天真,却是真实心情体现。如果可以,真的不想看新闻,真的希望那些疑似的病例都能解除,每天不再有确诊人数的增加。

如果时光可以倒退,希望可以回到那些平安无事的岁月;如果时光可以前进,希望可以跳过这些艰苦而痛苦的日子!

但现实是,事情既然已经发生,我们唯有相信科学,相信医生。世间,因为有很多像钟南山院士这样的医生在,我们就多了一份希望!现在,全国上下一心,抗击肺炎疫情。这股拧成一股绳的力量,我相信,也是战胜病魔最有力的保障!

愿上天垂怜,早日让疫情终结,让人民重归平安喜乐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