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次,不可以出现又一个“郭美美”

阅读前请点击“关注”,每天1篇新媒体运营文章,祝您新春快乐!鼠年一起玩转新媒体!

郭美美出狱了,“炫富女”鼻祖,因其在20岁年龄,微博上大秀豪宅、名车和名包,又将个人认证改为“中国红十字会商业总经理”,拖红十字会拖下水,引起轩然大波。后因参与赌博网站虚假宣传,涉嫌开设赌场,被判处有期徒刑5年。2019年7月13日刑满释放。

出狱后,整容、接发、改名,郭美美似乎想要摆脱过去阴影,重新做人。但其实,她可能到现在都不明白,她的持续热度,根本不来源于她哪些上不了台面的破事,而是社会心理、公众舆论、公众形象对“形而上”的概念被亵渎的一种震怒,我想她或许至今都不明白“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揪着红十字这三个字不放”。

传播学中有种现象,叫“沉默的螺旋”,即人们在表达自己想法和观点的时候,如果看到自己赞同的观点且受到广泛欢迎,就会积极参与进来,这类观点就会越发大胆地发表和扩散;而当人们发觉某一观点或很少人会理会,即使赞同它,也会保持沉默。早在2011年,人民日报就已经起底郭美美,并辟谣澄清郭美美和“红会”的关系

,但截至今日,仍有大量网民不愿意相信这一事实,造成群体性跟风,对人民日报的辟谣采取防抗性解读。

经历这次肺炎疫情,或许是各地慈善机构最好的正名机会。恐慌、混乱、不信任都来源于信息不对称,不仅是针对疫情的通报、也是针对慈善款项的用途通报。

截止2020年1月30日中午12时,湖北省省长王晓东:全省慈善系统、红十字会系统,累计收到慈善金额42.6亿元,慈善物资529万件。

如何合理分配资金、物资,公开透明地让捐款者获得知情权,这何尝不是又一次对湖北省政府管理能力的考验呢?

我是从事运营管理工作的,对于慈善款项处置无法发表专业意见。仅在利用新媒体传播以提升款项处置透明度上,发表一些观点。

新媒体互动性强,可弥补善款布局的盲点

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具有互动性强的特点。网友和官方平台账号之间的互动不仅能让网友更好地了解政府发布的信息动态,增加亲近感,也帮助政府与慈善机构更好地收集民意,弥补善款布局的盲点。

新媒体自我纠错能力强

还记得曾经的“罗一笑事件”么。自媒体人罗尔利用女儿白血病,博取网友同情,营销、炒作、敛财。后被网友爆料罗尔的实际家庭情况———“三套房两辆车一个公司”;继而爆出,就诊医院的医疗账单,提供了事件中缺失的事实材料;腾讯公司借助技术能力,将通过微信平台文章赞赏的260多万资金原路退回用户零钱包;最后,行政力量介入,深圳民政局成立调查组核实情况。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正是自媒体强大的自我净化机制和纠错能力,使得整个舆论状态不至于成为一锅粥的乱序涌动,而是各方信息源能够有序澄清谣言,相互补充数据,逐步还原事实真相,最终迎来问题的阶段性解决。

借鉴汶川地震时,中国南都公益基金会常务副理事长徐永光的一段话,希望这次,一定杜绝疫后捐款“四不见”行为。

第一, 杜绝捐款人看不见捐款到底用在哪里。

第二, 杜绝疫区群众看不出哪些是捐款。

第三, 杜绝疫区政府看不到捐款在哪里。

第四, 杜绝民间公益服务看不见。

有道是,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这次武汉疫情捐款使用情况应公之于众,也应把所有善款去向都交代清楚。只有向社会全面公开善款去向,发动公众与传媒参与监督,用千万双眼睛盯紧捐赠款物的来源、去向,真正实现“阳光捐赠”才能减少公众对慈善公信力的怀疑,激活社会慈善热情。这一次,不可以出现又一个“郭美美”。

劉詩佳儿,互联网与传媒领域新媒体。本文为原创文章,谢绝未保留作者相关信息的任何形式的转载。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