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与子的对立,是宿世冤家?

孔子说"父父子子",意思是说父子要各司其职。董仲舒进一步阐释为"父为子纲",就是儿子要绝对服从父亲。至此,它成为了家庭中父子关系的纲领,影响深远。如今,社会虽然进入了新时代,但它的影响依然存在。

很多家庭中,父子关系不是很融洽,有的甚至到了敌对的程度。我的三叔,得了肠癌睡床,直到去世,之间有三个月时间,三叔的二儿子一次都没有探望过自己的父亲。下葬的时候,他来了。我问他:生病期间怎么不探望,不侍奉呢?他答:他一定要当老子,从来不考虑我。我又问:现在来,有意义吗?他无语。但我更伤感。虽然是个例,可折射出的是中国家庭父子关系的悲哀。

父子之间出现不融洽的关系,我认为主要源于父亲,是父亲总把自己摆在家长的位置,高高在上,不去理解儿子。所以,想要做个好父亲,就要学会理解儿子。那么,怎么做才能理解儿子呢?

*换位思考

家庭中,父亲说的,儿子一定要听,要做。可儿子说的,父亲未必要听,要做。因为父亲是用成人的经验、思维判断儿子说的话,做的事。一旦儿子不按父亲说的去做,父亲就会火冒三丈,不加分析地痛斥一顿。时间长了,父子之间就产生隔阂,儿子从此再不给父亲讲自己的心里话。可是,每位父亲都经历过儿子的时期,难道与儿子相处时,就不能想想自己是怎么做儿子的呢?所以,和儿子讲话,判断儿子做的事,一定要换位思考。这样,与儿子之间一定不会产生距离与隔阂。

*善于倾听

倾听是了解对方的想法和目的重要方法。但很多情况下,父亲是不给儿子申辩机会的,遑论耐心、认真地倾听呢?父亲们确实要改变听儿子讲话的方式方法,放低身段,不要插话,不要打断,等儿子叙述完了,再发表意见,再下结论。这样做,家庭里保证一片祥和,儿子一定把你视做朋友,所有的心里话都愿意同你讲。何愁你说的话儿子不听呢?

*敢于尊重

一般情况下,父亲总希望儿子尊重自已,觉得这样才有父亲的尊严。殊不知,儿子更需要父亲对他的尊重。彬彬有礼不是父子之间关系的呈现方式,噤若寒蝉更不是父子之间应该有的关系,最好的关系是相互尊重又亲密无间。所以,做父亲的要率先垂范,让儿子感觉到你对他的尊重。从而达到相互尊重又亲密无间的程度。

让天下的父亲勇敢地做一位换位思考、善于倾听、敢于尊重的父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