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把最美的风景留给市民,来徐汇滨江感受ART和AI的“碰撞”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上海近年来在城市建设中,把人民群众的需求摆在核心位置,努力扩大公共空间。从黄浦江、苏州河两岸的靓丽秀带,到花园洋房别具情调的风貌街区、再到白纸上绘就蓝图的新城建设……既有大写意的挥毫泼墨,也有工笔画的匠心独运。今天起,990早新闻推出《新春走基层——申城处处新风景》,通过记者实地打卡体验,记录下市民群众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徐汇滨江作为黄浦江两岸45公里贯通工程重要的组成部分,已建成8.4公里景观大道、50万平方世界级滨水开放空间。生态、文化、科技的融合,让西岸聚拢越来越多人气。随着徐汇滨江加快建设人工智能产业新高地和国际文化新地标,“双A”引擎带动地区能级提升,西岸正不断迈向全球城市的卓越水岸。请听上海电台记者程琳发来的报道:

春节前的一个周末,家住嘉定马陆的付女士和8岁的儿子乐乐坐上地铁十一号线,途径17个站点40多分钟后到达云锦路站,走出地铁站步行5分钟就来到了徐汇滨江的西岸美术馆。

付女士:“我们家虽然比较远,但十一号线直接到比较方便,愿意大老远的跑过来。每次来都觉得特别漂亮,空间开阔会很舒畅。这有很多美术场馆艺术馆,爸爸还在滨江步道跑过步。”

嘉定马陆距离徐汇滨江30多公里,但滨江沿线的艺术场馆和空阔的公共空间,已成为付女士一家假日里放松和出行的首选。

从龙美术馆、西岸艺术中心再到去年刚开幕的油罐艺术中心和西岸美术馆,徐汇江边的“美术馆大道”聚集了越来越多的人气。西岸集团工作人员邓姝婧说,去年下半年上线的西岸智能导览和票务服务平台,让徐汇滨江文化空间和公共空间的配套服务得到更多提升,市民游客可以将艺术、设计、时尚等展览“一网打尽”。

邓姝婧:“最大的亮点是在活动密集期策划了多场馆艺术联票。人工智能大会期间是“双A联票”,11月份西岸艺术与设计博览会时策划了西岸巅峰艺术月联票。两轮联票以低折扣把展览聚集在一起做成惠民的联票,一上线就售罄。平台上还将沿江公共服务设施导览导航。上线四个月注册用户是1.9万人。”

走进馆内看画展,出了场馆看江景。徐汇滨江50万平方米的公共开放空间在不断丰富、开拓新的内容。全线53台自动售卖机、16处公共卫生间、2处游客服务中心等配套设施,人性化的服务不断提升水岸的“温度”。西岸集团运营管理部部长夏皓凯说,西岸基础设施正在进行智能化提升。

夏皓凯:“我们尝试做智慧水岸系统,沿江大概有162路的人脸识别探头,区域内大客流的控制。垃圾箱装了传感器,垃圾满溢可以通过网上系统直接转到一线保洁人员的终端上。井盖位移系统装在下水道井盖上,防汛防台期间它会及时报警。”

如今,漫步在徐汇滨江的市民游客越来越多地感受到生态、文化、科技交相融合的滨水空间。站在江边,眼前两座“AI双子塔”已拔地而起,国际人工智能中心东塔的最后一块玻璃幕墙在春节前夕完成拼装。即将入驻大厦的企业已开始装修施工。西岸科创企业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臧洋飞说,今年上半年将有15家企业入驻。

臧洋飞:“包括微软的亚研院,微软仪电人工智能创新院、明略科技、阿里巴巴,全球高校人工智能学术联盟、AI青年科学家联盟。这栋楼是西岸智慧谷的核心项目旗舰项目,这里面集聚的企业和平台机构在行业内比较高端。我们想打造这样一个平台,带动整个地区乃至上海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

紧邻这里的还有一座在建的7万5千平方的AIPLAZA购物中心。未来,市民游客不仅在这里能体验到AI高科技,还能享受到餐饮、健身、亲子、娱乐等各项服务设施。臧洋飞说,AIPLAZA购物中心预计今年年底开业。

臧洋飞:“我们在想怎么样让文化和艺术在大楼里结合起来,会做一些场景的实验,也会做一个人工智能的展厅,会有一些新的技术的展示和产品的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