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风沐夕照,难得陶然间。山西,泽州,金村镇,石青村,三姑泉

三姑泉是山西省晋城市泽州县与河南省焦作市博爱县之间的一个泉域,上游在山西晋城,下接河南焦作。

三姑泉位于泽州县金村镇石青村东丹河深谷。古称天井泉,由三个泉眼构成。据记载,三姑泉的泉水堪比济南的泉水。三姑泉修水电站一座,叫三姑泉水电站。旁边有一原生态村子叫石青村,随着人们出行的方便,村里的农家乐成了休闲度假的消夏之地。


上山与下山。从山西晋城到河南,因山西海拔高河南海拔低,人们去河南一般叫下山,河南到山西叫上山。亲自路过的都会有印象深刻的感受,从山西晋城下河南,一路下坡,坡大坡高坡陡弯急,类似山路十八弯。从山西到河南运煤车居多,大吨位的车一辆接一辆,有时停在路边往轮胎上浇水给刹车片降温。


现在随着高速公路建设加快,通了晋焦、晋济高速后情况好了很多。朋友带着我们,一共三家人到三姑泉转转,当从高处向下走时,马上可以感觉到山上山下的落差,汽车必须一直踩着刹车,坡度有的地方有45度左右,没有走过的一定会心惊胆颤,我有过这样的经历,坐在车的后牌不敢向下看。实际上是坐车的害怕,开车的注意力集中工在路上顾不上害怕。


原生态小山村,古树情怀。车到了村里,青砖灰瓦,绿村成阴,房子依山而建,村前一个人工修造的水塘,有鸡散步,鸭鹅巡游,田地边野花红艳开放,农田一片绿色。村里有几棵硕大的古树,其中一棵是柳树,在我所到过的古老村落中,古建之外,古树最能见证村庄的历史,如果一个村子里看不到古树,好像村子还不够古老。



我也到过很多新建的复古的村落或景区,古建容易复制,古街容易复制,但古树却无法复制,或者说无法移载。人们常说,人挪活,树挪死,或许表达了这一层意思。我所见到的古树各色各样,槐树、松树、柏树、榆树、榕树、银杏树等,古树都有其特点,树干粗壮,枝叶茂盛,生命力强。但老干老枝杈不见得直立挺拔。老树用它的巨大的根基托起粗壮的老干,时光和岁月的风风雨雨让老树不再挺拔,老枝杈也从横里向外延伸,但无论春夏秋冬,老树干是支撑,年轻的枝条一根一根均向上挺拔,呈蓬勃向上的姿态。


我脑海里经常呈现这样的老树的画面,月光皎洁的寂静的夜,一弯月悬于天空,下面老树的枝杈象手一样向上托起明月。正如主席的一首词里写“独有豪情,天际悬明月,风雷磅礴”。老树是人生的写照,象经历世事沧桑,风云变幻的人生,见的多了才能坚韧的生存下来,月亮是信念的写照,只要心中信念坚定,向上向前,就会指引着人们前进,永不停歇。而且,我还见到很多老树尤其是老槐树已经中空,但是只要有春天,只要有一枝活着,春天来临,都会给我们带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春和景明的绝佳风景。树尚如此,何况人呢。


南北朝时期著名文学家庾信“见庭槐而叹",所作的《枯树赋》,怀着国仇家恨,人生多艰,辗转多难的情怀写出老树的生死兴衰,悠这苍凉,苦思积虑,忧国忧民。毛泽东主席一生也曾两读《枯树赋》。


村子里的农家乐。村子的周边院子里星罗棋步的老农活物件,锄头、锹、纺车、箩筐、叉等,年龄70后以前的一般都见过有的还亲自用过,小孩子们只是看看就自顾地去玩。院子周围种了一圈葡萄树,葡萄藤下生出了青中泛红的葡萄,看的人牙根发酸,不过拍照挺好。


虽是夏天,山里却时时吹过一阵凉风,很是惬意。在村头的池塘边走走,慢慢跟着给池塘边的鸭鹅拍照。红色的粉色的白色的蜀葵开满池边,正是蜀葵顽强耐活不挑不拣环境的生命力才使得我们在天南地北都可以看到它们的身影。


午饭是特色的酸菜面,普通的酸菜、豆腐、豆芽、粉条,在村里吃就是村里的味道,每人端一碗或坐或蹲于树下或墙根,也有板凳,吃的很是香甜。环境好了,山里的空气中含氧量高,人饿的也快,食欲大增,也许这是人们喜欢旅游的原因之一。


午饭后稍作休息,我们便往三姑泉水电站的方向走,满是碎石的山路,路边的黄白常见的野花,自然风光尽在眼帘。走到水边,两边是高耸的直立的山,山上夏季繁盛的树木,潺潺流水,清澈见底,看看水的纹理,水遇到石头绕过去的漩涡,品一品古人“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的情怀,心胸豁然开朗。


小诗一首,聊记心情。返回途中,欣赏层叠青山,见景生情,作小诗一首记录。

斜阳西落去,辉映半边天。

险峰披锦绣,苍莽生紫烟。

万壑松涛响,闲云舞山巅。

临风沐夕照,难得陶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