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間質量—QC 立項自主改善(理論+實例)


一、概述

1. 定義

組織生產崗位上從事各種勞動的職工,圍繞企業的經營戰略、方針目標和現場存在的問題,運用質量管理理論和方法進行立項攻關的團隊活動。

2. 目的

規範質量、效率、成本等問題(以質量問題為主)的攻關運作方式,培養具備現場意識、問題意識的攻關團隊,拉動各個部門積極響應現場、服務現場,定義、分析並快速突擊製造過程中發現的各類問題,防止問題的重複發生。

3. 作用

確保公司生產持續有效運行,大力推動全員性的問題改善工作,實現改進質量、降低消耗、提高員工素質、創造經濟效益。

4. 活動週期

QC 小組改善活動以每年一期的形式開展,每期活動立項若干攻關課題。


5. QC 小組改善活動三大原則

(1) 遵循 PDCA 開展流程

PDCA 是一個反饋系統,是保證持續改進的基本方法。遵循 PDCA 開展流程,使工作形成一個完整的閉環,能有效規避和防止遺漏或缺失項的產生。

(2) 以事實為依據,用數據證明

事實和數據作為選擇立項問題、明確問題癥結、設定改善目標以及評估對策措施是否有效的綜合依據,不可或缺。

(3) 合理運用 QC 手法

QC 手法作為活動的便捷工具,支持改善活動開展、充實開展過程,使推行步驟簡單化、結果呈現立體化。


二、QC 小組改善活動前期籌備

1. 鎖定活動涉及的主要產品和層級

QC 小組改善活動管理部門根據工廠當前的生產情況,按需求鎖定立項攻關問題的主要產品和活動層級。

2. 活動思路與高層領導交流共識

QC 小組改善活動管理部門擬定活動方案,與 QC 攻關需求單位和支持單位主要領導交流溝通,在活動目的、內容、組織機構、管理機制等方面達成共識,根據溝通結果完善活動方案。

3. 立項問題梳理提報

各車間/部門根據 QC 小組改善活動管理部門鎖定的活動主要產品及相關要求, 梳理內部暴露或客戶(下工序)反饋的現場突出問題,整理形成立項問題清單, 提交至 QC 小組改善活動管理部門。


立項申請表

4. 立項課題審核確認

QC 小組改善活動管理部門組織人員梳理各車間/部門提報的立項問題清單,審核提報的立項問題是否符合工廠當前需求,將通過審核的立項問題反饋給各車間/ 部門。

5. 組建攻關團隊

各車間/部門根據通過審核、准許立項的課題,指定課題組長,然後由組長根據問題解決實際需求邀請人員參與小組活動,組建立項課題攻關團隊(團隊成員可跨部門選擇),同時明確團隊內各成員的職責與分工。

6. 立項課題原始資料收集

立項課題攻關團隊立足問題現狀,深入現場瞭解情況,收集問題圖文資料和原始數據。

7. 立項資料審核報批

課題組長依據收集的問題原始資料,在 QC 小組改善活動管理部門提供的立項課題申請表和活動計劃書標準模板內,按照要求進行內容填充,立項資料編制完成後提交相關領導審核批准。

三、QC 小組團隊改善活動開展步驟

1. 選擇課題

立項課題主要有三個類型,分別是指令型、指導型、自選型;選擇課題通常採用表決法等形式。課題選擇是否合理,需要從以下幾個維度進行評估:是否符合上級方針、是否具有可操作性、是否能夠達到預期效果等。

指令型:司領導或上級部門根據需求直接下達課題;指導型:公司領導或上級部門推薦並公佈一批可供選擇的課題;自選型:團隊通過觀察發現自身工作環境中存在的問題或從客戶反饋問題中梳理。

2. 現狀調查

立項課題攻關團隊立足問題現狀,深入現場調研暴露的問題點,觀察、瞭解問題點的實際情況,收集問題點的原始數據。並對該數據的客觀性、真實性進行確認,做好數據的整理、分析,為立項課題改善目標值的制定提供依據。


3. 設定目標

立項課題改善目標的設定要與問題現狀相對應,設定的目標要明確表示出來, 用具體數值進行量化。設定立項課題改善目標,改善目標分為預期目標和奮鬥目標;目標設定必須具備可操作性(通過努力可以實現),即預期目標;目標設定也可兼具挑戰性,通過努力有可能實現,即奮鬥目標。

立項課題改善目標的設定必須要有理有據,用文字或圖表進行呈現。

4. 原因分析

針對立項課題問題點進行原因分析,對存在的諸多因素層層展開,分析到可直接採取對策為止。

5. 確定主因

通過統計分析,找出問題的根本原因(即末端因素),為制定對策提供依據,確定主因的步驟如下:

收集全部末端因素;對末端因素進行逐條篩選確認,找出真正主因。


6. 制定對策

針對已確定的各條主因,逐條提出改善措施,對改善措施有效性、時效性和可操作性進行評估,將符合邏輯的措施整理成對策實施表。

7. 對策實施

立項課題攻關團隊根據制定的改善對策執行落實,按照先後順序完成每一個步驟。


對策實施計劃

8. 效果檢查

改善對策執行後,收集所有數據,與立項前的原始數據進行對比,判定改善對策是否有效。完成預期目標或奮鬥目標,則開展下一步驟工作,鞏固改善成果。未達到預期目標,從原因和對策著手,進行分析和研究,重新進行 PDCA 循環。


驗收報告

9. 標準化

為鞏固立項課題改善成果,防止問題重複發生,把通過實踐證明有效的最佳改善方法進行標準化,納入到相關規章制度或操作規程中推廣執行。確定問題鞏固期,持續關注,保證結果處於穩定狀態,不定時檢查,確認新制定的標準是否得以執行落實,做好過程記錄。

10. 課題總結

立項課題改善結果達到立項預期目標或奮鬥目標,課題組長組織團隊成員編制總結資料(總結資料:驗收申請報告和總結匯報 PPT),總結資料完成後提交 QC小組改善活動管理部門申請課題評審驗收。


四、機制建設

1. 交流走訪、輔導支持

QC 小組改善活動管理部門每月組織一次走訪活動,對所有攻關團隊 QC 小組活動進行輔導支持。 QC 小組改善活動管理部門與各改善團隊交流溝通,梳理改善過程中的疑難問題或瓶頸,協調資源解決處理。QC 小組改善活動管理部門按需求組織評審團隊評審驗收可關閉課題。 QC 小組改善活動管理部門每月以郵件的形式對項目進度進行通報,發送到相關部門領導及各團隊成員處,並抄送公司領導知曉。

2. 立項課題進度管控表

根據走訪交流了解的情況,及時更新立項課題進度管控表內各立項課題的改善進度,便於 QC 項目的整體管控。

3. 激勵機制

保證項目的順利進行,提高改善團隊積極性,依據項目屬性及改善效果對其進行評價打分,確定激勵等級;活動開展過程中表現優秀的項目團隊及成員給予特別鼓勵。


評分細則

車間質量的自主改善,關鍵在於有效激勵評比機制下,形成全員參與,持續改進的氛圍。

我是精益小蝦,專注於精益工具、方法的介紹,如果對您有幫助,請關注、點贊、轉發,謝謝!同時歡迎留言交流,一起探討。如果喜歡,小蝦前面有幾篇介紹質量管理工具的文章,歡迎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