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全解读:入门→进阶→实操……课题研究必知的九件事

对于教师而言,课题研究不仅是教师自我发展、自我提高的重要渠道,也是教师职业化发展的需要。一个教师想要把教学搞好,就需要不断研究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以科研思路去重新审视教学过程,从而使教学工作走向最好的方向。

因此,为了帮助老师们更好的开展课题研究,更好的推进研究进程,本期播种阅读就带领大家一起走进课题科研,聊一聊课题研究不得不说的那些事~

入门篇

1、你知道什么是课题吗?

“课题”就是一个问题

是自己在一段时间内需要关注、澄清和解决的一个真实存在的教育教学问题,研究的目的就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分析问题的本质和存在的根源,寻求问题解决的路径,总结有益的经验,记录自己在问题解决过程中的感悟和心得。

“课题”就是一个愿景

是自己在先进教育理念、教育价值观、教育理想的驱使下对所向往的“未来”教育教学的憧憬和勾画,是自己在一段时间内需要努力去构建或打造的一个工程,如某一种特色教育、理想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等。

“课题”就是一个主题

教师每天总在反思,经常会用教育叙事、教育案例、教育日记、教学扎记、教育论文、教育随笔等林林总总的形式记录自己在教育实践中的点滴思考,但往往比较凌乱、零散、随意,而课题就为这些研究提供了一段时间内相对集中的主题,有了贯穿的线索,使我们的这些研究主题集中,方向明确,目标清晰。

2、你知道课题从哪里来吗?

课题要反映现有的理论和实践的广度与深度,也要反映科研前景的广度与深度,需要创造力与想象力。比较多的是从上至下,下达课题,或者从自己身边选题,从教育教学、实践的困惑中选题更加生动有力。

中国英语阅读教育研究院 “十三五”规划课题中的许多课题便是从日常教学中来,例如:低年级小学生英语阅读品格培养途径与方法研究、促进小学生思维发展的英语阅读教学活动探究等。

3、你知道做课题需要哪些准备吗?

首先,在心态上,须平常心看待问题,于细微处收集样本,并记录文本。一万小时的专注,成就一领域的卓越人才。你现在提出问题,接下来你需要做的是用心专注所在领域。

其次,教育领域的研究,最忌讳就是以己见先入为主,屏蔽某些不利自己想法的客观因素,把研究变成为自己的课题找材料辩论。当然没有人可以完全客观,但不能一开始带着主观因素去影响实验研究。

进阶篇

4、哪些课题更适合教师研究?

选教育科研的前沿课题

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特,人特我快,达到特色创新的统一。把教学需要做为第一选择,在学科间寻找交叉点与结合部,围绕热点问题下功夫、做文章。

应用研究型课题

应用性研究以具体、特殊为特征,主要是解决直接的实际问题,增加科学知识的目的是第二位的。一般地选择带有典型性教育实践经验为题,在司空见惯的教育现象中提出问题和解决方法。

建议一线教师以应用研究为主,这是因为学校是教育实践的核心,它时刻产生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同时应用性研究的成果实用性、操作性强,可以推广开来,并有效的使更多的老师运用这些成果。

主观条件比较成熟的课题

量力而行。从专业特长、爱好兴趣、研究能力出发,选体验深、实践多、研究透的课题。如:课堂教学中如何营造和谐氛围的研究等。

客观条件比较具备的课题

理论条件、资料信息、设备工具和氛围环境都相对完备的课题

大小较适宜的中观、微观课题

通常情况下,题域越窄,题目越小,越容易把问题讲透彻。题域越宽,例证说不清楚,道理讲不明白,面面俱到,点到为止,没有深度难成佳作。题目小一点、格调新一点、讨论透一点。对教材、教法、教学对象的研究都可以有深度。

5、做课题研究时需要避开哪些误区?

做课题研究的老师,多少都会迈入一些误区,对照看看自己是否也遇到过这些困扰。

“难”字当头。

认为科研工作是一件非常难的事,远非一般教师能够胜任。相关的认识还有:“科研是少数人的事”、“评价教师工作能力不应包括科研能力”等等。

“忙”字当头

许多教师认为自己的日常工作如此繁忙,哪有时间搞科研工作?如果领导提出这样的要求,只好东拼西凑一篇所谓的论文应付差事。

“教”字当头

传统观念认为教师的工作就是“传道、授业、解惑”,受此影响,许多学校领导有这样一种观点:教育教学工作与科研工作是互相矛盾的,教师如果在科研工作上投入过大精力,势必影响教育教学工作的质量。于是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说法:搞科研就是想成名成家,不安于教师的本职工作,等等。

“文”字当头

许多主管教学的领导认为,科研工作就是写论文,考核教师科研水平的惟一途径就是检查论文,没有发表论文或出版著作就是不具备科研能力。

“怕”字当头

学校和教师普遍认为,教科研课题研究工作比较麻烦,周期性长,见效慢,程序要求比较严格为此,参与课题研究缺乏积极性。

6、课题选题上有哪些注意事项?

从实际出发,研究中实践,实践中研究不要贪大求全如小学生学习心理的研究,就显得大了些,如果改成小学生学习英语阅读的概念思维特点的研究,就比较适合一线教师做。注重平时积累,从小处着手我们要有问题意识。要做教育、教学的有心人,平时时时处处留心观察,在工作中要多问几个为什么。善于发现工作中的问题,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近两年来,不少学校开展了教育叙事的研究,将回归经验总结法的问题提出来。教师将教学过程中发现的新问题、激发出的新思考、新创意记录下来,通过讲自己的课程故事和案例来阐述新的思想理念。实时的反思就是经验总结,往上升华就是课题研究。

实践篇

7、课题研究准备阶段怎么做?

理论准备

研究开始之前,需要大量收集资料和实例,把你感兴趣的,或者有一点关系的,都收集进来,通过阅读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书籍、报刊和杂志熟悉与课题相关的理论知识,研究方法。接下来就是要做信息筛选和确定方向,撒网可以很大,但钓鱼的鱼钩不用太大。

方案设计

理论准备完毕后,就要开始进行课题的方案设计,包括确定研究的内容、目标、步骤、研究保障等。修正、完善课题的研究方案等。

课题论证

请有关专家对课题的科学性、可行性进行论证。论证阶段你需要,阐明你为什么要研究这个课题;明白你所研究的课题,主要解决什么问题;理清解决主要问题的难点是什么,怎样解决,如何突破?最后对前期成果进行规划,预估前期成果有哪些?

8、课题研究中期需要做什么?

根据课题研究的内容、策略进行扎实的实践,不走过场、不玩花哨记录、收集实验的原始材料,包括阶段性报告、总结、个案分析数据等

研究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大学教师与中小学教师合作的研究共同体。教研员与中小学教师结成的研究共同体。这是较为常见的或者说是最普遍的研究合作形式之一。学校部分教师结成的研究共同体。

9、课题研究最终阶段,如何进行课题总结?

1、整理资料,总结研究实验情况,对相关数据做理性分析,做好结题准备。

2、撰写科研报告、研究论文,全面展示研究成果。成果展示方式有教育科研报告(结题报告)和教育研究论文等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