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老电影《南征北战》的导演和部分演员们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期拍摄的经典老电影《南征北战》,可谓是影响了几代人,尤其是对五、六十年代出生的人影响至深,这部军事题材的黑白电影伴曾随他们度过了儿童和少年时代,尽管历史的车轮已经走过了60多年,但影片中的诸多人物形象,仍然镌刻在几代人的记忆中,因此每当提起电影《南征北战》,几乎都能如数家珍般的谈起影片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特征,今天小编就与你一起回忆和分享《南征北战》,该片都有哪些主创人员?不知道你是否还记得他们?

电影《南征北战》片头

1. 导演之一:成荫

成荫(1917—1984)原名成蕴保,江苏松江人,1917年出生于山东曹县,抗日战争爆发之前曾就读于汉口善德英文学校,武汉成为抗日中心之后参加了抗日救亡演出队,1938年奔赴延安参加革命,并在鲁迅艺术学院戏剧系学习,成为革命文艺队伍中的一员,曾跟随贺龙的120师转战陕北,其后又在吕梁军区和西北野战军任职。

1947年10月前往黑龙江鹤岗东北电影制片厂学习电影导演,并拍摄了一部纪录片《东北保育院》,还曾自编自导了电影《回到自己队伍来》,1950年随东北电影制片厂迁到吉林长春并担任电影导演,先后执导了《在前进的道路上》和《钢铁战士》。

导演成荫

1952年由成荫与汤晓丹联合执导的电影《南征北战》上映,影片最初的雏形是话剧《战线》,在长篇小说《红日》作者吴强的主持下,由沈西蒙、沈默君和顾宝璋合作改编为电影剧本,由于题材描写的是解放战争时期莱芜战役和孟良崮战役,因此被定名为《南征北战》,并由上海电影制片厂拍摄,但导演却指定由成荫担任,为了加快拍摄进度,不久又调导演汤晓丹加盟,并分成两个摄制组同时拍摄,成荫重点拍摄解放军方面的戏份,而汤晓丹则重点拍摄国民党军方面的戏份,影片大量采用实地拍摄,大量场景在山东青州拍摄,而将军庙车站的戏份,就是在青州火车站拍摄的。

成荫导演的影片还有《上海姑娘》、《万水千山》、《停战以后》、《浪涛滚滚》、《女飞行员》、京剧电影《红色娘子军》、《拔哥的故事》、《西安事变》等,其中1974年与王炎合作翻拍的新版《南征北战》,被广大影迷诟病而成为败笔,当然这也是由那个特殊年代所决定的。

2. 导演之二:汤晓丹

汤晓丹(1910—2012)出生于福建省华安县,童年时代侨居于印度尼西亚,10岁那年回到中国,曾就读于厦门集美农林专科学校,因参加学生运动而被学校开除,三十年代初在上海天一影片公司担任布景,由此走上电影之路,1933年执导的电影《白金龙》是他的导演处女作,由此开启了其电影导演生涯,先后执导了《飘零》、《飞絮》、《一个女明星》、《花开富贵》、《并蒂莲》、《上海火线后》、《小广东》、《民族的吼声》、《敢死警备队》、《天堂春梦》、《甦凤记》、《万象回春》、《失去的爱情》等几十部影片。

导演汤晓丹

汤晓丹在建国以后执导了《胜利重逢》,1952年初与成荫联合执导了《南征北战》,他带领另一个摄制组,主要拍摄关于国民党军方面的戏份,观众可以从中看出汤晓丹与成荫不同的导演风格,而汤晓丹执导的《渡江侦察记》也是一部非常经典的影片,其后几十年又先后执导了《怒海轻骑》、《沙漠里的战斗》、《不夜城》、《钢铁世家》、《水手长的故事》、《红日》、《难忘的战斗》、《祖国啊,母亲》、《傲蕾一兰》、《南昌起义》、《廖仲恺》、《荒雪》等影片。

汤晓丹有一个幸福之家,其夫人蓝为洁是一个出色的电影剪辑师,尤其值得关注的是,他们夫妇育有两个非常优秀的儿子,长子汤沐黎是一名杰出的音乐家指挥家,而次子汤沐海则是一名优秀的画家,其家庭教育当值得借鉴和学习。

3.饰演师长的陈戈

陈戈(1916—1981)原名陈谦益,四川自贡人,出生于富裕家庭,1932年从自贡蜀光中学毕业后,为抗拒家庭包办婚姻而离家出走,考入成都美术专科学校学习西洋画,期间对话剧产生浓厚兴趣,参加了有中共背景的成都剧人协社和国防剧社,并参演了一些话剧,“七七事变”爆发后参加了抗战演剧队并担任队长,1938年3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演员陈戈

1940年前往陕北延安,参与组建了延安青年剧院并出任演出部主任,参演了《塞上风云》、《渡黄河》、《铁甲列车》、《抓壮丁》、《雷雨》、《伪君子》、《上海屋檐下》等剧目,其中饰演《抓壮丁》中王保长和《雷雨》中周朴园的形象广受好评。

饰演师长的陈戈

解放战争期间,陈戈在东北民主联军和第四野战军中的文艺机构任职,全国解放后,陈戈在北京电影局任编剧时参加了《南征北战》的拍摄,其一口四川普通话为塑造我军师长这个人物增色不少,是银幕上我军高级将领的经典形象,陈戈还曾在《党的女儿》、《停战以后》、《浪涛滚滚》等影片中饰演重要角色。

4.饰演高营长的冯喆

冯喆(1920—1969)原名冯贻喆,广东南海人,1920年8月13日出生于天津书香门第之家,其父亲冯建统曾就读于上海圣约翰大学、北京清华学校高等科和普林斯顿大学,并且读了哈佛大学商务管理和铁路管理两个博士学位,而他的母亲韦瑶珊曾就读于上海圣玛丽女校,冯喆曾就读于上海圣约翰大学附中,后来因战乱而辍学。

演员冯喆

冯喆走上演员之路是受好友韩非的影响,由韩非介绍他考上了上海剧艺社当演员,曾参演过巴金的《家》、杨绛的《皆大欢喜》、吴祖光的《风雪夜归人》、夏衍的《上海屋檐下》等剧目,并考入由著名音乐家萧友梅任校长的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

1946年,冯喆进入上海国泰影片公司开启电影演员生涯,先后参演了《裙带风》、《鸾凤怨》、《十步芳草》、《龙凤花烛》、《忆江南》、《好夫妻》、《一帆风顺》、《恋爱之道》、《风雨江南》等影片的拍摄,曾与舒秀文、王丹凤、周旋、陈燕燕等著名演员合作。

上海解放后进入上海天马电影制片厂,先后拍摄了《冬去春来》、《南征北战》、《淮上人家》、《铁道游击队》《羊城暗哨》《重要的一课》、《大风浪里的小故事》、《英雄赶派克》、《沙漠剿匪记》、《金沙江畔》、《桃花扇》等多部影片。

饰演高营长的冯喆

1954年在拍摄《淮上人家》时,冯喆曾不顾危险而冒险拍摄,不幸染上了血吸虫病,当时此病死亡率极高,剧组其他几个染病者都死了,唯有冯喆侥幸活了下来,但却又在文革中离世,其死亡原因至今都是一个谜,虽然结过婚,却没有留下子嗣。

5.饰演张连长的刘沛然

刘沛然(1922—2014)是河北深泽人,1938年参加革命并到延安,在王震的三五九旅奋斗剧社当演员,并曾在延安电影团第一期摄影训练班学习,抗战结束后进军东北,在民主联军一师政治部宣传科从事摄影工作,其后又在部队文工团担任演员、导演及团长等职,1951年底被成荫选中出演《南征北战》中的张连长,这是他第一次接触电影,由于他具有舞台表演的基础,经过成荫的精心指导,成功塑造了一个基层连队指挥员的形象。

刘沛然饰演的张连长

1952年八一电影制片厂成立时,正在拍摄《南征北战》的刘沛然被调入,由此踏上电影之路,编导了一部纪录片《救死扶伤的英雄》,其后又执导了《冲破黎明前的黑暗》、《金玲传》、《黑山阻击战》和《林海雪原》等影片,由于他曾亲身经历了黑山阻击战,因此影片被拍摄的真实而生动,与电影《塔山阻击战》相互辉映,真实地再现了辽沈战役,只是由于诸多原因,这两部片子曾很长的时间内被打入冷宫。

演员刘沛然

刘沛然1959年执导的《林海雪原》,成为共和国的经典影片之一,曲波创作的长篇小说《林海雪原》出版后,立即风靡全国,刘沛然抓住历史机遇,改编和导演了《林海雪原》,影片拍摄的非常真实而自然,少有表演的痕迹,真实地再现了东北地区的剿匪过程,其电影艺术创作达到了很高的境界,其后无论什么艺术形式演绎《林海雪原》,似乎都无法超越刘沛然执导的《林海雪原》。

6.饰演敌张军长的项堃

项堃(1915—2009)原名王象坤,山东德州人,出生于山东济南,1929年考入山东省立第一师范学校艺术体育科,“九.一八事变”时参与罢课,与进步同学走上街头出演抗日短剧、高唱抗日歌曲进行抗日宣传,1935年因在报纸上发表抨击时事的文章而遭到逮捕,后被家人保释出狱,于1936年以“项堃”之名考入位于南京的国立戏剧专科学校,师从著名剧作家曹禺,先后主演了话剧《镀金》、《争强》等话剧,由此开始了演艺生涯。

演员项堃

1937年加入中国旅行团成为职业话剧演员,1938年在武汉合唱团戏剧股担任股长、导演及演员,武汉会战之后前往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巡演抗日剧目,宣传抗日并号召南洋华侨进行募捐,1940年在重庆中国电影制片厂担任演员,先后参演了《青年中国》、《火的洗礼》等影片,不久又加入“中华剧艺社”成为专职演员,参演了《茶花女》、《天国春秋》、《风雪夜归人》、《愁城记》、《复活》、《清官外史》等进步话剧,并在《白山黑水血溅红》、《三人行》等影片饰演角色。

项堃饰演的张军长

建国以后,项堃成为上海电影制片厂演员,先后在《上饶集中营》、《南征北战》、《湖上的斗争》、《三年》、《情深意长》《停战以后》等影片中饰演重要角色,1964年又调任北京电影制片厂演员,先后参演了《烈火中永生》、《大河奔流》、《生活的颤音》、《玉色胡蝶》、《山城雪》、《钟声》、《潜网》、《佩剑将军》、《火烧圆明园》、《垂帘听政》、《奇迹的再现》等影片。

7.饰演敌李军长的阳华

阳华(1915—1978)原名郭寿定,天津人,出生在文人家庭,因酷爱文艺而肄业师范学校,于1935年考入南京国立戏剧专科学校,是项堃的学长,1937年毕业后从事舞台剧的演出,在抗战初期辗转来到陪都重庆,并先后加入中华剧艺社、中国电影制片厂等戏剧团体,曾在《日出》、《雷雨》、《夜上海》、《大地回春》、《屈原》等话剧中出演角色,抗战胜利后参演了《还乡日记》、《痴男怨女》、《荒园艳迹》等影片的拍摄。

演员阳华

阳华建国后在上海电影制片厂担任演员,先后参演了《团结起来到明天》、《黄浦江的故事》、《巨浪》、《幸福》、《南征北战》、《宋景诗》、《母亲》、《家》、《不夜城》、《落水记》、《红色的种子》、《乔老爷上轿》、《林则徐》、《聂耳》、《51号兵站》等影片的拍摄,他是一个艺术修养和文化造诣很深的演员,非常酷爱音乐,会演奏小提琴,也能够说一口流利的英语,并以饰演反面角色见长,《南征北战》中饰演李军长的一句台词:“请看在党国的份上,伸出手来拉兄弟一把!”就流传甚广并被津津乐道。

阳华饰演的李军长

尤其鲜为人知的是,阳华还是一个优秀的配音演员,上世纪五十年代曾在苏联及东欧国家的《伟大的力量》、《乌克兰诗人舍甫琴科》、《生活的创造》、《奇婚记》、《夜店》、《安娜·卡列尼娜》、《危险的货物》等影片中配音。

电影《南征北战》海报

电影《南征北战》中人物群像众多,除以上所述之外,还有诸如饰演游击队长赵玉敏的张瑞芳、饰演我军师政委的汤化达、饰演机枪手刘永贵的仲星火,饰演战士李进的铁牛、饰演敌军参谋长的白穆,饰演敌总司令的穆宏等等,著名演员孙道临也在其中饰演角色,在陈戈开会讲话时出现一个镜头,不知你是否注意到没有?由于文章篇幅所限,只能忍痛割爱,不再一一列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