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俗人与智者的区别,就是总把自己当“圣人”

道德经:俗人与智者的区别,是自我审查与反省。

蛇不知自己有毒,人不知自己心狠,人性之中存在着最大的漏洞,就是所有人都非常轻易的能够发现别人哪怕针尖点大的错误,但是永远看不到自己如漏斗一般大的问题。

这个世界最大的错误就是所有人都像“圣人”一样,都把自己当做“圣人”,都把别人当做俗人。

所以在生活中经常出现这样一种现象,太多的键盘侠和喷子,他们把自己放在道德最高点,对于别人评头论足,从来没有反思过自己身上的问题,却总在找别人的错误。

无论别人做什么事情,他们都能从其中找出问题,并且以道德绑架的形式,或者把自己当做圣人,把别人当做漏洞百出的俗人去攻击。

这就是人性之中最大的愚昧,而这一个现象在无形之中,对于很多人都产生了痛苦和纷扰。

前段时间有一个明星,年纪轻轻的花季少女,却因为受不了别人的指责和辱骂,最后选择轻生,结束了自己短暂的生命。

当所有人都为她惋惜的时候,但是所有人都没有想到,这样一个花季少女就是因为别人的语言恶意攻击而走上了这一条道路。

对于她来说,没有人理解自己,这个世界让她觉得所有人都是“圣人”,唯有自己好像是错的离谱一样。

其实从客观角度来说,没有人是圣人,因为真正的圣人,懂得最起码的一个原则:从不恶意的去批评他人,更不会只能意识到别人的错误,看不到自己的缺点。

圣人与俗人之间最大的区别,就是能够自我审查、反省。

《菜根谭》有这样一句国学智慧:

气象要高旷,而不可敕狂;心思要缜密,而不可琐屑;趣味要冲淡,而不可偏枯;操守要严明,而不可激烈。

这就是《菜根谭》中“气度需要旷达,自身需要反省”的道理。

所有人都在指责别人的时候,你是否想过需要审查自己的错误呢?

如果你只是对别人的错误了解的一清二楚,但是看不到自己的问题,那不就是世上最愚昧的人吗?

学会像旁观者一样审视自己,一来可以查看自己的问题,让自己不断的改正。

一个人需要为他的心性付出所有的代价,心性越是完善,人生活得越是舒服,心性缺失越多,人生的结局越是糟糕。

什么样的心性就造就什么样的结局,一个能够反省自身的人,他能够在人生的过程中不断的完善自我,这也是每一个人成长的过程。

但是那些不懂得反省的人,会错过任何一个改正自我完善自我的机会。

像旁观者一样审视自己,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也能够避免自己总是犯最愚蠢的错误。

如同我们刚才所说,一个人不懂得反省自己的时候,总喜欢在别人身上找问题,总能看到别人的问题,意识不到自己的缺点,也没有更多的时间去反省自我。

当他学会自我反省,便能养成一种站在对方角度去思考的习惯,评价别人的时候,自己先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思考,如果是自己的话,自己会做出这样的决定吗?自己会犯同样的错误吗?

养成这样一个习惯,也更能理解当事人的做法,也不会整天像圣人一样只会指责别人。

《道德经》中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了解别人并不是什么智慧,了解自己才是真正的高明。

这就是智者和俗人之间的区别,心性之中看似不经意的一个转变,会带来人生莫大的不同,因为万事皆因心念起,养成心念的自我反省,自有人生最好的力量。

文|国学书舍

看了这一篇章的智慧,您有什么不一样的感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