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评|獐子岛“进口”扇贝的真相为何姗姗来迟?

獐子岛的扇贝年年神秘“失踪”,到底是何原因?近日,澎湃新闻记者从獐子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獐子岛”,002069)内部员工及知情人士处获悉,其实很多是“外来贝”,购自日本、韩国,加工后以獐子岛扇贝的名义出售。

从内部员工及知情人士的举报来看,獐子岛在前年和去年都有从韩国购买虾夷扇贝“充产量”。用进口扇贝冒充自家产品的行为,算不得多么高明的欺瞒手段。可就是如此粗陋的手法,为何竟能年年闹出扇贝“失踪”之谜,直到媒体介入才被曝光?

这首先暴露出当地有关部门对于獐子岛日常经营状况缺乏常态化监管。从报道来看,獐子岛将外来贝壳送至加工中心加工生产,这一情况已经被知情人所掌握,有关部门为何却对此不了解?而知情人士向有关部门举报,是否获得回应?种种现象值得深思。

正是因为獐子岛将进口扇贝冒充自产扇贝的行为缺乏监管,导致不知情的广大消费者上当受骗。这一行为已经严重侵犯消费者的知情权、选择权。

此外,獐子岛不惜亏本也要销售进口扇贝,是为了业绩作假,从而在财报及其他信息披露中,将此作为业绩利好向股市释放,让不知情的股民受其蒙骗而跟进,带动股价上涨。随着目前獐子岛股价跌去大半,股民为此损失惨重。这也说明对于此类恶性造假行为,在信息披露、上市公司强制退市、相关责任人法律问责等方面仍有缺陷,导致獐子岛违法成本过低而无所顾忌,这是更值得探究的问题。

獐子岛扇贝“跑路”、业绩造假等黑幕不断被揭开,令人咋舌。如果企业造假多年后才被发现,消费者和股民的权益谁来保障?查明獐子岛的全部真相,不能光靠媒体曝光。不要让獐子岛之类的奇葩案例再度上演,需要负有监管责任的相关部门有更多积极作为,加强常态化监管,完善治本举措。唯有如此,公众才不会被下一个“獐子岛”所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