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货棕榈:棕榈油涨势这么强,马政府却加税抑制出口,助人为乐?

d上周五,马来西亚棕榈油局援引海关公告称,上调明年1月份的毛棕榈油出口关税至5%。这是近1年半以来首次加税。

从定性的角度来理解,增加出口关税提高了出口成本,不利于商品出口抑制棕榈油价格上涨

但是现在马棕减产的故事正讲的高潮迭起,棕榈油价格大涨,马来西亚大赚。作为出口国,马来西亚没道理搅和自己赚钱的生意,脑袋秀逗了吗?

消息公布后,棕榈油价格一度大跌:

那,为何马来西亚还要增加毛棕榈油的出口关税呢?

这就需要我们从定量的角度来仔细分析加税的内在意义!

首先,我们需要大致了解一下马来西亚棕榈油的产业链结构:

棕榈油是从油棕树的果实油棕果的果肉中提取出来的,经过压榨工艺得到毛棕榈油(CPO)这个初级原料产品。通过深加工,把毛棕榈油经过精炼等工艺,得到精炼棕榈油(RBD PO)以及棕榈色拉油(RBD PKO)。继而,根据各种需求,加工制成不同熔点的棕榈油副产品,投放于市场消费使用。

毛棕榈油和精炼之后的棕榈油都是可以出口的,前者作为原料商品出口,后者作为成品商品出口。

通常情况下,原料的出口利润显然是远低于成品的出口利润的。并且,在原料深加工这个产业链条运行过程当中,还可以创造很多的附加产业利润,创造巨大的就业机会,促进本国经济发展。

那么,之所以还要出口原料毛棕榈油的主要原因是:

毛棕榈油产量过剩,通过出口降低国内过剩库存,维持棕榈油价格稳定,提振出口价格,保护出口利润。

薄利多销是市场强竞争环境下的被动选择。对于卖方来讲,趋于高走的价格远远比趋于低走的价格要更具有利润优势。

此外,原料出口也是国际贸易之间反垄断的正常要求。

所以,当毛棕榈油产量过剩,库存高企,棕榈油价格走低的时候,通过降低关税鼓励出口定量的毛棕榈油是马来西亚政策调控的正常手段。

2010年以来,马来西亚棕榈油产量逐渐进入高产时期,在2015年低需求和2018年高供应的作用下,棕榈油不断创新低价格。棕榈油出口压力较大,毛棕榈油出口的压力更大。这也是毛棕榈油出口0关税政策的现实背景。

目前,马来西亚棕榈油产量受上半年厄尔尼诺现象等其它因素的影响,逐渐进入减产周期,马来西亚国内棕榈油库存不断下降,出口也逐渐减少,棕榈油价格大涨。

近期,马来西亚棕榈油局(MPOB)公布月度报告表示,马来西亚2019年11月毛棕榈油产量为1538054吨,2019年10月毛棕榈油产量为1795880吨。毛棕榈油库存为2256048吨,2019年10月毛棕榈油库存为2348066吨。毛棕榈油出口量为1401462吨,2019年10月毛棕榈油出口量为1641743吨。环比上月均有较大幅度下行。

在这种情况下,原料毛棕榈油的供应趋于稳定或者减少,出口动能下降。同时,为了保证国内下游棕榈成片的加工需求,通过增加毛棕榈的出口关税来降低低利润的毛棕榈油出口份额,同时增加高利润的棕榈油出口份额,增加出口利润,也就是很自然的事情了。

那么,增加对毛棕榈油的关税会对市场造成持续性的影响吗?

很多期友担心这个问题,其次也不必多虑。

马来西亚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棕榈油的生产国和出口国家之一,棕榈油总产量的90%以上都是用来出口的,但是,在出口的棕榈油中,只有少量的属于未经深加工的毛棕榈油。(具体数据没找到,很遗憾,可能也对结论形成很大影响,参考时需要注意)所以,增加对毛棕榈油的关税对出口比例的影响可能并不是很大。

但也需要注意,印尼可能也会效仿马来西亚,增加毛棕榈油的关税,这可能会引起市场连锁反应。

由于马来西亚也是毛棕榈油的主要进口国家,如果印尼同样增加毛棕榈油的出口关税,势必会提高马来西亚的进口成本,价格传导最后也会增加精炼棕榈油的生产成本,对棕榈油价格形成利好支撑。

不过!当下影响棕榈油价格的关键因素还是针对马棕减产问题以及生物柴油问题的真伪验证。毛棕榈油加税的影响作用尚且不大。

客观角度来说,市场目前并没有拿出让人信服的减产结果和减产理由。增加对毛棕榈油的出口关税可能也难以佐证什么。(此说法有点主观,不过对于这种输入型商品来说,我们看不到真实情况,只是听卖方讲故事,不信任也是正常现象,但切莫让这种不信任完全主导自己的判断,并影响交易。会犯错误!)

期货市场里待久了,看过了太多的各种真假故事,所以大家对当下的棕榈故事也存在更多的观望态度。这是空头的主要逻辑之一;

其次,当下全球经济下行,并无复苏迹象,大宗商品不具备需求利好,在供应端故事存疑的情况下大涨会遭到更多人的质疑。虽然,在主力机构(马来西亚政府、棕榈油产业机构等)资金优势以及故事优势的提振炒作下,价格一路大涨,掌握多头优势,但就像无根之树,无源之水,终究还是难以长久。这hi空头的主要逻辑之二。

无根基的楼房,建的越高,倒的越快,塌的越惨!